沉浸在生活中的角色,往往能夠讓觀眾們對其有著更加直觀的判斷,馬藜也對自己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部作品播出之後,馬藜都會寫一篇小作文發布在帳號中,裡面包括了自己對人物當下的理解,以及在飾演過程中自己的心路歷程與感悟。相比較角色外在的設定,馬藜更加注重角色內在的展現表達。相信劇本中賦予的角色力量,不被某個角色牽絆,當回歸到真實的生活中時,依舊保有本我的生活意識。
引人入勝的故事、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這是馬藜心中一部好的作品應該具有的特性。好的劇本能夠成就演員以及角色,提高角色的完成度。在進入一個角色之前,馬藜首先做的就是剖析並理解劇本,理解編劇通過這個故事傳達出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探究情感表達的方式。「我覺得演員在拍戲之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調整心態,因為你要開始接受一個全新的角色,甚至面對一個全新的集體,那麼你要把自己清空,把自己整個從身體、生理到心理方面都清空,然後以一個最好的一張白紙的狀態去融合到這個創作團隊當中,然後跟導演更好的配合,才能完成好這個角色。」
正確看待每個階段所存在的壓力,做好及時的調節與梳理,將其轉變為前進的動力,時刻做好準備,做到進一步的精準。除了自己已經嘗試的角色類型,馬藜一直等待著心中期盼的角色。「我特別想拍一部刑偵題材,或者是心理探索題材的現實主義題材的戲。因為我會覺得那裡面的性格感覺會更像我,但是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有拍過,所以再等等吧,可能還是要看緣分。」
精神世界的富足
多年來養成的工作節奏,讓馬藜搭建起了一個舒適隨性的生活環境。盡心完成每一部作品,用最大努力抓住自我的生活,簡樸親和的背後蘊含著非凡的快樂秘訣。在馬藜看來,自身安全感來自於內心世界的充盈和掌控,在家裡追幾部喜歡的劇、看看書,讓自己的時間線更加充沛富足,打破困擾的自我想像,自信感隨之也會增強。「我很喜歡在家宅著,其實現在的生活狀態我就很喜歡,想工作的時候就去工作,你不想工作,剩下的時間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多陪陪家裡人,然後跟自己的朋友和喜歡的人,玩兒也好,吃飯也好,我覺得這就挺快樂的。」
談及今年最大的收穫,馬藜表示是和「容貌焦慮」妥協。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人都會經歷自己的衰老過程,但是身為演員,她認為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要求不僅僅是在容貌或者是身材上,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充盈。皺紋的出現也會帶來更多角色的可能,接觸更有人生經歷的角色,在時光中前進,用健康的身體享受並承擔起自己的生活。
沒有強制的規劃與目標,在潺潺的歲月中,刻下成長的痕跡。嘗試著突破自己,在成為演員的這條路上,沿途每盞燈光的閃耀,每個影子的陪伴,馬藜不會孤單。
HB問答
HB :平時在家是點外賣還是做飯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