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的 《大話西遊》,成了一代人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
它開辟了「無厘頭喜劇」的先河,也讓人們記住了至尊寶和紫霞仙子。
即使時至今日,片中的不少台詞,仍然被影迷津津樂道。
可在當年,這部電影上映後不僅票房低迷,導演 劉鎮偉還被香港影評人罵得狗血淋頭。
什麼「文化垃圾」、「爛片」、「沒內涵」……
為此,他甚至離開影視圈,遠赴加拿大。
在劉鎮偉心裡, 《大話西遊》一度成了他人生中的敗筆。
01 自學成才的「無厘頭鼻祖」
1952年8月,劉鎮偉出生於香港長洲島。
很小的時候,他就經常跟著媽媽到小島上為數不多的兩家戲院看電影。
或許從那時開始,文藝的種子已經在他心裡深深埋下。
只不過還沒來得及生根發芽,16歲的劉鎮偉就遠赴英國學習美術。
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廣告公司做設計。渾渾噩噩過了3年,他卻仍然對此提不起興趣,於是回到香港在一家財務公司做經理。
當時正值「香港電影新浪潮」風起雲涌,劉鎮偉所在的公司決定在香港投資電影,趁機撈一筆紅利。
後來,公司簽下了徐克、許鞍化等新銳導演,參與監制了 《邊緣人》、《烈火青春 》等「新浪潮」代表作,劉鎮偉也從財務轉行當上了製片經理。
4年後公司倒閉,劉鎮偉心裡那顆關於電影的種子卻被激活,生長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和很多知名電影導演不同,劉鎮偉既不是科班出身,此前也沒有過做場記、輔導員的經歷。當時,完全是自學成才,從製片經理慢慢成長為導演、編劇。
而這大概也是他的電影天馬行空、別具一格的原因之一。
劉鎮偉恰好遇到被黃百鳴炒魷魚的 王家衛,兩個性格迥異,卻同樣懷揣電影夢想的人一拍即合。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