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影,劉鎮偉開始隱姓埋名,在《九一神鵰俠侶》里,他叫黎大煒;在《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里,他叫陳善之;在《天長地久》里,他叫劉宇鳴。
高產、賣座、會賺錢,又能戳中觀眾的心,劉鎮偉不僅讓無厘頭走進大眾視野,也成了當時香港影視圈裡最受歡迎的商業片導演之一。
然而,當他信心滿滿拍攝的《大話西遊》上映之後,觀眾卻不買賬了。
不只票房慘淡,還被罵得退出影視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02 落魄隱退的「喜劇之王」
1994年,在香港影壇闖蕩多年的周星馳,為了實現拍片自由,與好友一起創立了 彩星電影公司。
當劉鎮偉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找到他時,周星馳不但答應作主演、遠赴寧夏拍攝,還 拿出5000萬港幣投資,打算以此作為自己公司的開山之作。
而這部讓周星馳如此大手筆的電影便是 《大話西遊》,分為 《月光寶盒》與《大聖娶親》上下兩部。
拍攝期間,條件艱苦、演員緊缺,為了順利完成,吳孟達一份分飾三角;連片場執導也被分配了角色;劉鎮偉乾脆把頭髮一剃,親自上陣,變身 菩提老祖。
由於是合拍片,文化、語言、工作方式的差異,讓片場經常陷入混亂。
很多群演認為這戲根本就是在侮辱《西遊記》,於是常常上演集體罷工。
經過數個月的艱辛拍攝和後期剪輯,當電影正式上映後卻遠遠低於預期。
6000萬港幣的成本,上下兩部加起來不過5000多萬,影評界一片群嘲。
連合作的西影廠某領導都直言: 《大話西遊》只能算文化垃圾!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