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偉與張曼玉才是世紀CP

2021-12-10     昀澤     12907

但心裡還是有情感上的游移與不定。

蘇麗珍與周慕雲的多次相遇,都是在雨天。

或是一前一後下班,或是一前一後去吃面。

斑駁的牆,落寞的燈,兩人在雨中,莫明有著朦朧的美。

雨分大小,朦朧的雨絲,

讓人時而模糊,時而清晰。

好像是兩人曖昧不明的關係。

如果僅僅是這種欲說還休的感覺,可能只會覺得特別。

但王家衛不同於一般導演。

他不僅僅會利用場景,利用配樂,利用天氣。

他還十分擅長利用空間與光影。

兩人約會的時候,

導演用路邊欄杆的投影到牆面。

巧妙地把蘇麗珍與周慕雲「框」在裡面。

梁朝偉與張曼玉才是世紀CP

通過光影的疊加,

導演為兩人製造了一個「牢籠」

即使兩人在戶外,依然深陷其中,無法逃脫。

這具有一定象徵意義,意味著兩人真正無法擺脫的並非外界的看法。

而是自己內心的聲音與枷鎖。

與之類似的手法,還有在室內經常出現的鏡子。

通過鏡子的分割與鏡像,兩人得以組合或分離。

這也有兩方面暗喻,一是用鏡子映照的本意,表示人在其中是最真實的感覺。

另一層則是說,兩人即使共處一室,依然有著亦真亦幻的距離,且無法改變。

類似手法,在影片多次出現。

看了很多遍《花樣年華》,我才發現,

王家衛不是特別,是高級。

03

樹洞

要是心裡有了秘密,但又不想別人知道

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

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

在樹上挖一個洞

然後把秘密全說進去

再用泥巴把洞封起來

那秘密就會永遠留在樹里 沒有人能知道

——《花樣年華》

梁朝偉與張曼玉才是世紀CP

這是周慕雲的做法。

他常常一臉陰鬱地吃面,漫不經心地抽菸寫作。

他內心嚮往的是武俠世界,自己在現實中卻是一個失語者。

朋友阿炳則是他的反面。

凡事簡單直接,沒有什麼是性解決不了的問題。

周慕雲懂阿炳,卻做不了阿炳。

頗為諷刺的是,蘇麗珍的上司何先生,也是一位多情的人。

除了家中的何太太,他還有一個余小姐。

蘇麗珍常為何先生提供各種理由搪塞兩邊。

蘇麗珍懂何先生,卻做不了何先生。

周慕雲和蘇麗珍,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越界」發生。

兩人只是談論小說,聊聊生活而已。

發乎情,止乎禮。

梁朝偉與張曼玉才是世紀CP

影片之外,王家衛在《花樣年華》開拍的第一天就是兩人偷情的戲份,只是在最後一天又全部剪掉了。

我想說,這次剪得非常高級。

越是沒有發生,越是強化了全片那種縈繞不絕的氛圍。

而這種遺憾,在最後那句台詞上達到了頂點。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這說的並非船票。

而是「我愛你」的另一層隱晦表達。

兩人明白可能只是到此為止。

既然不能改變,不如浪漫地做個道別。

梁朝偉與張曼玉才是世紀CP

所以當四年後,來到吳哥窟的周慕雲,對著樹洞說出了自己的秘密。

那並非一種解脫,

只是想感慨下那些逝去的記憶。

或許對於觀眾來說,那是一段花樣的年華。

但對於他來說,那代表著一段難以啟齒又終身難忘的記憶。

猶豫不決的蘇麗珍,又何嘗不是如此。

她曾試圖尋找周慕雲,但上天安排神奇錯過。

多年後的她,給兒子起了庸生的名字。

所有看過武俠小說的人都懂,那是她與他最愛的小說高手金庸和梁羽生。

在一次主題活動上,李安曾這樣介紹自己觀看王家衛電影的感受:

我聽著那些配樂,看著那些鏡頭,我都不知道我是在做夢,是睡著了,還是在看電影。我只覺得,那是我看過的最致幻的電影。

致幻與否,每個人心中標準不一。

但王家衛是真的上頭。

梁朝偉與張曼玉才是世紀CP

有時我想,或許越是敏感和內向的人,會越喜歡《花樣年華》。

儘管它台詞不多,但是它通過鏡頭、配樂與旁白,還有演員的精湛演繹,完美詮釋出了人之心聲。

每個人都曾滿腔熱情,卻不得不妥協於現實。

也曾想過,不在乎外人眼光,不在乎沒有結果。

但始終相信,真正的那個人,一定可以遇見。

只有他可以讓時間定格,讓美好發生。

哪怕只是我的幻想,哪怕發生的機率很低。

那也是一種可能。

《花樣年華》曾借旁白感慨:

那個時代已過去

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

都不存在了

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時代在很多人心裡一直都沒有過去。

屬於那個時代的太多記憶,

一直都留在那些人的心裡。

忽而有風,忽而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