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牌匾上插著一支箭,200多年來無人敢拔,到底是誰留下的?

2022-07-12     言諾     9982

清朝時期的皇宮一直流傳著一個傳統,那就是圍獵。

由於滿族作為少數民族,就是在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所以他們入關以後,歷代皇帝都保持了這個傳統,目的是為了讓皇室子孫隨時保持警覺性。

皇家的圍獵可不是小事, 每年的圍獵都要出動大量的兵力、人力,先是從全國各地找來珍貴的走獸放進圍獵場,而後等到皇家開始狩獵的時候,還要出動重兵保護。

畢竟圍獵場將會聚集眾多優秀的皇室子弟、朝中重臣、妃嬪包括皇帝本人等,一旦鬆懈,肯定是被一鍋端的局面。

嘉慶年間,嘉慶帝像往年那樣帶著兵馬去承德狩獵, 這次狩獵出動了大半部分的重兵,也就是說,已經空曠的紫禁城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士兵把守了。

這時候天理教的首領叫做林清,是北京當地人,他為了偉大的「反清復明」活動,早已經準備良久。

故宮牌匾上插著一支箭,200多年來無人敢拔,到底是誰留下的?

林清是個非常有能耐的人,他先是在北京當地煽動百姓,而後逐漸向朝廷滲透,不僅是一些朝中的官員,就連皇宮中的太監都被他策反了。

這一天林清收到宮中太監發來的消息,皇帝即將要離開紫禁城去圍獵,林清暗道終於迎來了機會。

林清讓自己的教徒腰間與額頭都纏滿白布,上面寫著 「同心合我,永不分離」的字樣,等到嘉慶帝出發以後,林清就開始行動了。

他們首先買通了大清門的守衛,守衛給他們開門以後,林清領頭沖了進去,不過沒跑幾步路,他們就被別的侍衛發現了。

大清門的守衛及時關門,所以導致進入皇宮的僅僅只有200餘人。

故宮牌匾上插著一支箭,200多年來無人敢拔,到底是誰留下的?

教徒們一進門,就展開了瘋狂模式。

他們分工合作,分出60多個人進入了西華門,又分成幾十個人進入東華門,不過在東華門他們卻遇到了意外。

東華門的人由他們買通的太監開門,但是剛開門就遇到了巡邏的士兵,於是太監急忙關門。

由於天理教只來得及進來5個人,太監們害怕洩露身份,於是反咬一口, 跟侍衛們大喊有賊人,隨即抄起木棍開始對這5個人進行毒打,最終這5個人什麼都沒來得及幹就命喪黃泉。

再看這邊沖入東華門的人, 一共進入了60多個人,他們先是闖進內務府悶頭亂砸,除掉了尚衣監,將這裡洗劫一空,又沖進文穎館,將裡面的小官員都解決,隨後沖向隆宗門。

故宮牌匾上插著一支箭,200多年來無人敢拔,到底是誰留下的?

他們一路走一路砍,一直沖到了隆宗門門口,我們都知道, 由於隆宗門比較特殊,平常都會有重兵把守。

並且在他們沖向隆宗門的過程中,早已讓宮中的侍衛集結完畢, 當他們到隆宗門門口的時候,侍衛已經將裡面死死栓住了。

眼見太和殿就在前方,卻始終踏不過隆宗門,林清心急如焚,讓起義軍找來木樁,開始大力撞擊大門。

這道門是進入內廷的關鍵,如果打不開這道門,那麼他們今日必敗無疑,但是遺憾的是,眾教徒使出吃奶的力氣,都沒能讓隆宗門撼動半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