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肩上暖陽:她們曾與命運硬剛》,作者:司文沛 等 ,有刪減,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圖片源自網絡】
1
一切恩怨的根源
李慧和老公王博是大學同學,兩人一畢業就結束了四年愛情長跑結婚了。對未來的期許使他們下定決心,跨越 1000 多公里,成為千萬北漂人中的一員。他們對未來一絲不苟地規劃,沿著既定的路線前進著。
剛到北京生活的時候,李慧工作不穩定,王博在北京堪堪立足,兩個人小心翼翼的維持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初來乍到生活束手束腳難免有些不習慣,高昂的房租費用、城市通勤問題、生病了捨不得去醫院……這些都曾是這個小家庭經歷過的種種困難。那段時間,每天早上醒來李慧一梳頭髮掉一片,一睜眼就是柴米油鹽的生活使她左支右絀,焦頭爛額的應付著。
後來生活漸漸好了,兩人租了一套 60 平的兩居室,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李慧和王博決定要一個孩子,不僅由於雙方家庭的不斷催促,還因為兩人原本就很喜歡小孩,只是前幾年打拚的時候條件不允許才把生育計劃擱置了。此後李慧和老公積極備孕,只是沒想到,備孕半年來一直沒要到孩子。
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消息,婆婆懷疑小夫妻倆要不成孩子的原因在李慧身上。王博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從小就由媽媽一個人拉扯大。在李慧的婆婆眼裡,兒子就是她的一塊心坎肉,而且王博足夠優秀。在婆婆看來,哪個女人嫁給了王博簡直是攢了八輩子的福氣,哪能接受自己的媳婦沒有生育能力呢?
婆婆打著小夫妻倆經常吃「沒營養」的外賣,生活質量太差而影響備孕的理由,從老家搬進了李慧和老公的小家。這個普通的兩居室變得擁擠起來,這也成了一切恩怨的根源。
婆婆住進兩人的小家後,開始給李慧尋找各種懷孕的土方子補身體,但李慧的肚子一直沒有動靜,漸漸的開始不耐煩起來。婆婆強勢的性格以及對待兩人雙標的態度,讓這個小家的氣氛越來越尷尬。
不久後,百般刁難的婆婆盯上自己的兒子,開始挑撥離間。一天下班回家,李慧正準備開門,突然聽到屋裡的婆婆跟王博在聊天,聊天的內容幾乎都是在說李慧亂花錢,什麼每天都往家裡拿快遞,一個冬天買了兩件羽絨服,母親節不給婆婆買衣服之類的話。李慧聽後又氣又委屈,在北京每天生活壓力大又節奏快,而且網購相對更划算,家裡的生活用品能網購的她基本都在淘寶上淘了。婆婆不但不體諒她,竟然還背後這麼說她,這讓李慧實在接受不了。
2
初次步入慈善行業
李慧和王博的感情突然發生了改變,他們經常會為了一些小事吵得不可開交。但李慧從不會跟娘家人和朋友抱怨這些家庭瑣事,她總是默默獨自忍受,心情也變得越來越低落,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來興趣。她陷在自己不能生育的無能感中不能自拔,漸漸的開始想不開而心生抑鬱,嚴重的時候,她甚至質疑過自己活著的意義。
李慧最親近的閨蜜王淋發現了她的不對勁,在她的窮追不捨下,李慧終於道出了事情的緣由。王淋以讓她出來透透氣的理由,邀請李慧一起去參加一次兒童福利院的公益活動。沒想到就是這一次,成了李慧重拾生活信心的轉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第一次去兒童福利院的時候,因為福利院在北京的郊外,李慧那天早早的起了床,坐著顛簸的車輛像是艘航行在無邊曠野中的小舟,汽車尾氣在離開城市後也與鄉野融為了一體,成了長篙推動下蕩漾而出的水波,這一切都使李慧這個南方姑娘分外安逸。遠處雞犬之聲相聞,久違的清新感使她得以短暫脫離疲憊的城市生活,初春的點點綠意則無疑為這次兒童福利院之行增色不少。
到了福利院之後,李慧一開始只敢做一些簡單的清潔活。因為和老公努力了很久都沒有要到孩子,她一直很自責,一種內心深處的恐懼使她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去接觸這些小天使們,更怕由於自己的疏忽,對孩子們造成無形的傷害。
同時,李慧也被眼前的一切所驚住,她難以想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苦難發生在這些無辜的小朋友身上。這裡沒有一個孩子身心是健康的,個個身上傷痕累累。有的孩子是兔唇、有的是聾啞、有的是小腦不健全、有的是唐氏綜合徵、還有的是腦癱。總之,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種種疾病,都降臨在這些無辜的孩子們身上。
讓李慧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一歲半的小男孩,他長得白白凈凈很是好看,他穿著藍色的棉質衣服,和另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玩耍,表面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可工作人員告訴她,這個小男孩還是和正常孩子不一樣,他沒有肛門,連排便的通道都沒有,前段時間醫生在他的肚子上開了一個口子,他就是靠這個口子生活著。原來普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對於這個小男孩而言是那麼的奢侈,只是活著,就耗盡了他所有力氣。
李慧看著眼前的這些孩子,她的心是顫抖的,她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來描述她的感受。院子裡的歡聲笑語與城市的寡淡冷漠形成了鮮明對比,儘管老天對他們如此不公平,孩子們依然都是很開心的樣子。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她都不知道這個世界上能有這麼多傷痛和疾病,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第一次從福利院出來的時候,李慧感觸很深,她突然發現,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那天晚上,李慧就正式向「xx 兒童福利院」遞交了申請,希望成為志願者中的一員。她決定把光明帶給孩子們,哪怕自己早已被黑暗籠罩,但她堅信自己要做一個愛的傳遞者。
從此,李慧每周六雷打不動地去福利院做義工。
3
給天使插上愛的翅膀
王博一開始還抱怨她種種不顧家的行為,但愛的力量是能夠相互傳遞的。自從李慧開始去福利院做志願者之後,她的心態變好了,整個人的精氣神也回來了。她不再跟婆婆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更懂得了怎麼去樂觀經營家庭。
李慧時不時的會把家裡的一些東西拿到福利院去和孩子們分享,像零食、糖果、自己做的愛心餅乾等,都深受孩子們喜愛。
有一天,她忽然覺得孩子們在院裡的生活有些單調,於是乎,便盯上了丈夫視若珍寶的唱片機。剛開始丈夫還不同意,覺得李慧小打小鬧就好,沒必要付出那麼多,但後來受不了李慧的軟磨硬泡,終於答應把唱片機貢獻出來。
那天之後,李慧和丈夫仿佛回到了初戀的時候,她開始把各種東西拎到福利院跟王博撒嬌,夫妻倆的感情也逐漸穩固,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許多生活趣味,才發現,原來愛的力量,也是能夠相互傳遞的。至於孩子的事情,兩人也默契地不再提起。
一次李慧在單位拆快遞,是她在網上為福利院的孩子們購買的童鞋。這一幕剛好路過的同事小楊看到,便問她買這多小孩的鞋子幹嘛,李慧說是給福利院的孩子挑的。同事看著價格不菲的品牌,很驚訝:「既然是給福利院的小孩,穿著舒適就行,不用買這麼貴的鞋子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出乎意料,李慧笑了笑:「那裡的孩子們才更應該穿好一點的鞋子,品牌鞋有保障,穿著會更舒服,我心裡也更踏實。幫助別人其實是在成全自己,你付出的每一份愛心,收穫的是沉甸甸的愛。我覺得自己給予的這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才是微不足道,他們回饋給我的要更多。」
4
失去心靈的寄託
又一個周六,李慧從福利院回家時滿眼哭得通紅,她回來後就把自己關在了房間。那天,福利院一個叫「溜溜」的兔唇男孩被一對美國夫婦領養了,李慧當天親手送走了這個孩子。
溜溜是福利院裡和李慧最親的孩子。這一年多以來,每個周六的早晨,溜溜都會念叨:「慧媽媽怎麼還沒來?」李慧一到福利院的大門,溜溜就會兩眼放光的撲向她,就像一頭小羊羔,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
李慧第一次接觸溜溜的時候,他還不會自己吃飯,也不敢洗澡,還很認生。第一次給溜溜洗澡的時候,溜溜哇哇大哭,為了讓他平靜,李慧只能讓溜溜自己玩噴淋頭,分散注意力。漸漸的溜溜習慣了李慧,開始跟她越來越親近。
每次李慧要跟溜溜親親的時候,溜溜會害羞的用臉頰對著她,對完左臉又對右臉,然後特別害羞的一直笑。溜溜第一次叫媽媽的時候,李慧的心都要融化了,她激動地給溜溜一個大大的擁抱。
中途有段時間,溜溜回到了地方福利院,李慧總會隔三差五就會坐一宿的火車去看他,儘管家人和周邊的朋友對此很不理解,但是她依舊堅定著這份信念。她說「我就想去看看他現在生活的環境,看看他生活得好不好。然後面對面告訴他,我愛他,不是捨棄了他」
溜溜後來又回到了北京的這家福利院,依然還是最親近李慧,李慧像是心裡有了寄託一般,一直都把溜溜當自己的小孩看待。只是沒想到,當她把愛傳遞給了領養人時,她的內心竟如此的捨不得。
溜溜被接走的那一刻,小小年紀的他望著車窗外的李慧嚎啕大哭,李慧也強忍著淚水。車子走遠了,李慧再也忍不住,捂著嘴放聲大哭。同行的志願者領隊安慰她,這是該高興的事。李慧心裡明白,溜溜小天使終於有了自己的家,有了爸爸和媽媽,他再也不會孤單了。只有把愛傳遞給好心的領養人,孩子的下半生才有著落。
王博下班回家後,發現了李慧的異常。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後,王博心疼地抱了抱李慧,並安慰她:「要不我們要一個自己的孩子吧?」
5
愛的傳遞
第二天,李慧在老公的陪同下去醫院做不孕檢查。王博怕敏感的李慧起別樣心思,當天主動一起做了不育檢查。但結果卻讓兩個人都有些意外——李慧一切正常,王博卻被診斷為精子畸形率偏高,需要進一步的調理,半個月後還要再到醫院進行複查。
回去的路上,兩人保持了長久沉默,誰都沒主動說話。快到家門口時,王博開車的速度慢了下來,把車停在路邊後對李慧說:「慧慧,我知道你難以接受這個結果,我也一樣。我對不起你,之前還讓你在媽那受了那麼多委屈,我太不是人了。」
李慧很平靜,看著王博聳著頭,忽然覺得王博夾在自己和婆婆之間也不容易:「這麼些日子我們都一起走過來了,你別擔心,沒什麼大不了的。並且,現在的醫學這麼發達,只要你自己不放棄,我們肯定可以治好的……」
李慧想起了前些年兩人一起在北京奮鬥時最難的日子,更想起了福利院那些那麼多痛苦的孩子們,而眼前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如果說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成長,那福利院的這段時間是李慧內心成長最快的時段。幫助別人其實是在成全自己,你付出幾分愛,就會收穫更多愛。這一次,她選擇用實際行動來體現對丈夫的愛,哪怕丈夫真的沒有生育能力了,她還有福利院的孩子們啊!
婆婆在得知夫妻倆檢查的結果後,更是顯得內疚又擔憂,她為自己曾經對李慧的誤解而愧疚,更害怕李慧會因此離開沒有生育能力的兒子。李慧似乎看出了婆婆的心思,主動提出不要把這件事告知其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娘家人。李慧還一再囑咐,實在有人問起,就把責任推在自己身上。
半月後,李慧和王博懷著忐忑的心情到醫院複診,現實依然如同晴天霹靂,王博的精子頭部畸形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兩人自然受孕的幾率接近為零。王博拿到結果的時候情緒很糟糕,嚴重的時候還跟李慧提出過不想拖累她。
每當這個時候,李慧就會想到福利院的孩子們,都能坦然面對那些痛苦,從此不再輕言放棄。李慧想盡各種辦法安慰王博,面對面告訴他,她愛他,更不會輕易捨棄他。
後來,在李慧的影響下,王博也一起加入福利院成為了一名志願者。他們把福利院看成了人生的一部分,那裡是他們的港灣,也是內心發電的地方。李慧心想,雖然暫時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卻是福利院中所有孩子的媽媽。
成為兒童志願者的這 5 年, 李慧接觸了許許多多的孩子,他們都是天生殘疾,被原生家庭拋棄,也許社會在不經意間會給予他們不一樣的眼光,但她更願意把他們稱為天使,她說自己更像是一位愛的傳遞者:「悉心照料的孩子找到領養人時,那一刻真心為孩子感到高興,我把愛傳遞給了領養人,孩子的下半生才有著落。當我接觸到更多的孩子時,我才知道原來小愛可以變成大愛,愛無止境。」
儘管李慧和丈夫這些年沒少努力,但始終沒有愛情的結晶。周圍的人總問她,準備什麼時候自己要個孩子。她總回答目前幾年內都不考慮,她已經把那些孩子視為親生骨肉。自己已經在福利院裡堅持了好幾年,如果現在就放手,孩子們會捨不得,她自己也割捨不下。她怕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會把整片森林都放棄了。
周圍人都很羨慕李慧和丈夫的恩愛,兩個人都默默地支持著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依靠著。依依東望,有時候活得通透,也是一種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