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最親近的閨蜜王淋發現了她的不對勁,在她的窮追不捨下,李慧終於道出了事情的緣由。王淋以讓她出來透透氣的理由,邀請李慧一起去參加一次兒童福利院的公益活動。沒想到就是這一次,成了李慧重拾生活信心的轉折。
第一次去兒童福利院的時候,因為福利院在北京的郊外,李慧那天早早的起了床,坐著顛簸的車輛像是艘航行在無邊曠野中的小舟,汽車尾氣在離開城市後也與鄉野融為了一體,成了長篙推動下蕩漾而出的水波,這一切都使李慧這個南方姑娘分外安逸。遠處雞犬之聲相聞,久違的清新感使她得以短暫脫離疲憊的城市生活,初春的點點綠意則無疑為這次兒童福利院之行增色不少。
到了福利院之後,李慧一開始只敢做一些簡單的清潔活。因為和老公努力了很久都沒有要到孩子,她一直很自責,一種內心深處的恐懼使她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去接觸這些小天使們,更怕由於自己的疏忽,對孩子們造成無形的傷害。
同時,李慧也被眼前的一切所驚住,她難以想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苦難發生在這些無辜的小朋友身上。這裡沒有一個孩子身心是健康的,個個身上傷痕累累。有的孩子是兔唇、有的是聾啞、有的是小腦不健全、有的是唐氏綜合徵、還有的是腦癱。總之,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種種疾病,都降臨在這些無辜的孩子們身上。
讓李慧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一歲半的小男孩,他長得白白凈凈很是好看,他穿著藍色的棉質衣服,和另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玩耍,表面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可工作人員告訴她,這個小男孩還是和正常孩子不一樣,他沒有肛門,連排便的通道都沒有,前段時間醫生在他的肚子上開了一個口子,他就是靠這個口子生活著。原來普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對於這個小男孩而言是那麼的奢侈,只是活著,就耗盡了他所有力氣。
李慧看著眼前的這些孩子,她的心是顫抖的,她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來描述她的感受。院子裡的歡聲笑語與城市的寡淡冷漠形成了鮮明對比,儘管老天對他們如此不公平,孩子們依然都是很開心的樣子。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她都不知道這個世界上能有這麼多傷痛和疾病,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第一次從福利院出來的時候,李慧感觸很深,她突然發現,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那天晚上,李慧就正式向「xx 兒童福利院」遞交了申請,希望成為志願者中的一員。她決定把光明帶給孩子們,哪怕自己早已被黑暗籠罩,但她堅信自己要做一個愛的傳遞者。
從此,李慧每周六雷打不動地去福利院做義工。
3
給天使插上愛的翅膀
王博一開始還抱怨她種種不顧家的行為,但愛的力量是能夠相互傳遞的。自從李慧開始去福利院做志願者之後,她的心態變好了,整個人的精氣神也回來了。她不再跟婆婆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更懂得了怎麼去樂觀經營家庭。
李慧時不時的會把家裡的一些東西拿到福利院去和孩子們分享,像零食、糖果、自己做的愛心餅乾等,都深受孩子們喜愛。
有一天,她忽然覺得孩子們在院裡的生活有些單調,於是乎,便盯上了丈夫視若珍寶的唱片機。剛開始丈夫還不同意,覺得李慧小打小鬧就好,沒必要付出那麼多,但後來受不了李慧的軟磨硬泡,終於答應把唱片機貢獻出來。
那天之後,李慧和丈夫仿佛回到了初戀的時候,她開始把各種東西拎到福利院跟王博撒嬌,夫妻倆的感情也逐漸穩固,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許多生活趣味,才發現,原來愛的力量,也是能夠相互傳遞的。至於孩子的事情,兩人也默契地不再提起。
一次李慧在單位拆快遞,是她在網上為福利院的孩子們購買的童鞋。這一幕剛好路過的同事小楊看到,便問她買這多小孩的鞋子幹嘛,李慧說是給福利院的孩子挑的。同事看著價格不菲的品牌,很驚訝:「既然是給福利院的小孩,穿著舒適就行,不用買這麼貴的鞋子吧?」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