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8月27日,江蘇崑山開發區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反殺案」。
41歲的于海明騎著自行車準備回家,在一處十字路口,後方一輛寶馬車突然右拐,強行併入他所在的非機動車道,並突然剎車。
于海明下意識停車閃躲。兩秒後,寶馬再度剎車,于海明又把自行車往邊上挪了一點。
一讓再讓並沒有換來對方的尊重,寶馬車上下來一男子,怒氣沖沖地走向于海明。
于海明納悶,問了一句:
怎麼了?
沒想到這個普通的疑問句,竟激怒了對方。他逼近于海明,但在同行女伴的勸解下返回。
而這時,另一男子從駕駛室衝下來,指著于海明開始罵,並開始動手動腳。
于海明很害怕,想著忍過去,讓對方撒下氣就沒事了。
但他還是低估了對方這股火氣,寶馬男越打越囂張,很快升級為拳打腳踢,于海明肚子被踹了一腳。
「太欺負人了」,于海明忍無可忍,揮拳反擊。
揮出這一拳的十幾秒後,寶馬男突然走回車裡,拿出一把砍刀,第一下就砍在了于海明的脖頸處。
「這一下把我砍得人都瘋掉了,當時感覺要死了的,就感覺頭昏,什麼都想不起來那種感覺,真是不敢想」
于海明悲從中來,怒火叢生,驚慌失措。
在劉海龍第六次揮刀砍想于海明時,不慎將砍刀甩脫。
生死關頭,于海明搶先一步撿起砍刀,瘋了一樣地揮向劉海龍。
劉海龍跑,他就追著砍,再跑再追再砍。
「我腦子很亂很亂,我怕他們再拿東西打我,我本來是想把他們嚇跑,我瘋了,閉著眼睛在那亂砍」
在監獄裡回想起這一幕的于海明忍不住抽泣起來。
劉海龍最終傷重不治身亡,于海明在事發十幾個小時後被刑拘。
這起「反殺案」在當時引起巨大爭議,有人觀看監控視頻後,認為他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更多人認為于海明是「正當防衛」。
而身在看守所的于海明,在得知劉海龍死訊時,崩潰大哭:
「殺人要償命的」
在無比煎熬中度過了5天,于海明等來了崑山警方的通告:
行為屬正當防衛,無罪釋放。
這是大快人心的裁決結果,不僅還了老實人于海明一個公道,也滅了非正義惡行的囂張氣焰,更在無形之中向許多人傳遞了伸張正義的勇氣,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引得當時輿論一片叫好聲。
只是沒想到3年後,又是崑山開發區,又是寶馬車違規,又是寶馬車主打人——相似的歷史又上演了。
2
2021年12月4日,江蘇崑山開發區某小區,兩名車主因道路通行問題發生爭執。
本來只是很小的一件事:
駕駛馬自達的李女士剛剛開車帶著骨折出院的丈夫和10個月大的女兒回到自家小區,迎面碰上一輛寶馬車。
小區道路是單行道,錯車不容易。
對方率先讓李女士往右靠。
但右側空間十分有限,再加上寶馬車是逆行,於是李女士對其進行告知,並讓其往後倒車。
一來二去,雙方發生口角。
李女士那骨折尚未康復的丈夫,便拄著拐杖下車跟對方理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不成想這一下車,又添新傷——他結結實實地挨了對方好幾巴掌。
這一幕也在網上流傳甚廣——只見一名戴眼鏡的黑衣男子掄圓了胳膊,朝著拄拐男的臉上重重地呼下去,一下,兩下,三下……
嘴裡還振振有詞:
咋啦?咋啦?打了又怎麼樣?
拄拐男子沒有還手,向後躲避退讓。
黑衣男連扇了幾個巴掌後,見他行動不便,又上前繼續追打。
拄拐男退一步,他進一步。拄拐男躲一下,他再補一下。
邊打邊叫囂:不就是用錢能解決的問題嗎?
這不依不饒、咄咄逼人的勁頭,不禁讓人想起3年前在「反殺案」中一命嗚呼的龍哥。
那麼同樣一退再退的拄拐男會是另一個于海明嗎?
下判斷之前,我們不妨先放下對此事的關注,將目光轉回一個月前,發生在廣州的保安殺人案。
11月13日,向來治安有素的廣州市區,竟然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兇殺案。
39歲的商場保安華某因停車場管理糾紛,拿刀捅死了39歲的奔馳車主劉某。
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劉某躺在血泊中,奄奄一息。
他的妻子悲憤地朝保安華某喊道:
你為什麼拿刀捅人?!
而華某不見悔意,卻有恨意:
你開車撞我,我當然要捅他,你們開奔馳了不起,有車了不起?
視頻在網上傳開後,不少自稱是「目擊者」的網友現身說法。
有的說,奔馳車主進停車場入口車速過快,保安誤會發怒,用力拍打車門,與車主發生口角後將其捅傷。
也有說是奔馳車主侮辱保安在先,保安憤怒反殺車主。
對於此案,網上眾說紛紜。
但無論如何,保安衝動殺人是事實。
兩個同齡的中年男子,最終因一場小小的糾紛,各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悲劇背後,又是兩個破碎的家庭。
3
「保安殺人案」發酵後,網上出現不少反思的聲音,主要集中在「不該為富不仁」、「不要惹怒一無所有的人」。
撇開案件真相不談,這兩點反思是靠譜的。
佛家有言:人上之人,視人為人。
越是身居高位者,對下位者越不能輕言怠慢,因為前者的放棄成本遠遠高於後者。
「崑山龍哥」、「徽州宴老闆娘」、「重慶保時捷女司機」都是出了名的反面典型。
許多時候,禮讓他人,亦是保全自己,呼籲社會各階層之間用尊重理解化解戾氣衝突並沒有錯。
讓家庭君無法苟同的,是另一種說法:將保安的惡行歸結為「底層人的憤怒」,合理化保安的殺人行為,甚至美其名為:
殺富。
這兩個字令人睹之驚心——一個對他人生命沒有絲毫敬畏,對自己生命毫無半點珍惜的人,竟然隱隱被抬舉成「替天行道的英雄」。
在勸「人上之人,視人為人」時,更不要忘了這句偈語的另一半:
在人之下,視己為人。
在我看來,殺人的保安,在輕視他人生命的同時,也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身為保安,罔顧職責,因一場小小的爭執,便將尖刀捅向他人。
為爭一時意氣,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毀滅他人的同時,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
一句「你們有車了不起」,暴露的是內心的自卑與不忿。
在別人看輕他之前,他已經先看輕了自己。
在他的認知里,他人的生命、人生、家人沒有自己的情緒重要,甚至自己的生命、人生、家人也沒有一時的情緒重要。
看似維護了尊嚴,實則不尊重和愛惜自己寶貴的生命。
最不把自己當人看的人,其實是他自己。
這樣如何能被粉飾成英雄?
將他歸為「弱者」也是一種誤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現實中的「強與弱」並非絕對,而是處於一個可以相互轉換的狀態。
再強的人,也可能因形勢不利,淪為弱者。
再弱的人,也會因理直而氣壯,化身強者。
而在種種層出不窮的駭人衝突中,前文提到的「崑山寶馬車主掌摑事件」中的拄拐男,終於為社會做出一個正確的示範。
4
在寶馬車主的「連環掌」攻勢下,拄拐男士異常淡定,即使被打成耳膜穿孔,也沒有還手,始終堅持報警處理。
事後他表示,不還手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他懂法,一旦還手,性質就變成「互毆」。
第二,車上還有老婆孩子,怕禍及家人。
當時他的妻子李女士也是因為要照顧車裡的孩子,才沒有下車,但她用手機錄下視頻,存下證據。
據李女士回憶,寶馬車主在等警察到來的時候,已經開始後悔了:
這個事真的是我太衝動了。
隨後以吃飯為由準備離開,被李女士一家攔住。
他們的態度十分堅決:不需要賠償,不會私了,只希望打人者能受到法律的懲罰。
這之後,寶馬車主的惡行傳遍全網,被輿論譴責個遍。
而拄拐哥不卑不亢、冷靜自持的態度讓這個鬧劇化成了範例。
在面對強硬蠻橫的寶馬車主時,李女士一家是弱者。
但在理智冷靜之下,通過智慧,藉助外力的支持,他們轉弱為強,捍衛了自己的權益。
拄拐男士所作所為傳達的是,被打被罵未必就代表喪失尊嚴,真正的尊嚴來自於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我們都希望像寶馬車主這樣的人更少些。
然而此願景的前提是,像拄拐男士這樣的人,更多一些。
在強弱的不斷轉換間,只有學會自重自持,才能幫助我們錨定位置,不致失態。
為什麼拄拐哥面對暴行,不反抗卻贏得全網掌聲?
因為身處弱勢時,尊重自己,比尊重他人,還要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