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休約幾位好友看了一場電影,觀感不佳。
令我驚喜的是竟然看到了游本昌老爺子。
今年88歲高齡的老爺子,表演依舊生動。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他的許多故事。
一、
1933年,日軍攻陷山海關,露出了帝國主義的真實面目。
游本昌就出生在祖國山河破碎的時候。
身為家裡唯一的男孩,父母把他保護得很好。
時值戰亂,人們的生活都很艱難,游本昌就在饑寒交迫中長大。
六歲時,父母好心收留了一位「僧人」,他斷言小游本昌面相不好,活不過十三歲,只有皈依佛門方能避此一劫。
順道還留下兩尊「濟公」相,讓游本昌父母高價收購。
游本昌小時候就和「濟公」結下不解之緣。
父母為了孩子,聽了「僧人」的話,把游本昌送到了送到上海法藏寺,法號乘培。
回來後才知道,之前的那位僧人就是一個騙子,在鄰裡間騙了不少錢。
亂世之中,什麼人都有。
游本昌倒是只覺得好玩,特別是有一尊躺臥的濟公相,不僅看起來憨厚,舌頭還可以活動。
這成了他童年時期為數不多的玩伴。
高中時期,日本鬼子被打跑了,新中國百廢待興。
游本昌排演的話劇在市裡獲大獎,他得到了周總理接見。
「你們干文藝呀,有三個標準:第一,是牛奶,帶給觀眾營養;第二,不行的話就是白開水,至少得解渴;第三,絕不能提供有害的毒藥。」
總理的這些話是給大家忠告和鼓勵,游本昌聽得認真,把它當成了座右銘。
二、
1951年,游本昌高中畢業,進入了南京文工團,一年後被保送到剛剛組建的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表演系。
三年後,21歲的游本昌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北京中央實驗話劇院當演員。
從此,他與表演正式連線。
這一路走來,看似順風順水,其實也埋下了不少隱患。
游本昌只顧著研究著自己的專業表演,卻忽略了和人的溝通社交,更不懂得怎麼樣討好領導。
在話劇院裡,游本昌遇到自己喜歡的角色也不知道怎麼去爭取,最後往往只能演別人挑剩下的角色。
一晃八年過去,別人紅的紅,火的火,都已另謀高就,只有他堅守在原地,成了劇院的「掃地僧」
這一年,他終於獲得了一個不錯的機會,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表演詼諧魔術。
誰能想到剛開始表演,就一頭栽倒在舞台上。
送到醫院時,大家才知道,他是被餓暈的。
原來那時原來那個時候,他的工資很低,經常食不果腹,再加上長期的高強度工作,身體完全吃不消。
這次擦肩而過之後,游本昌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看不到機會。
能做的只有打磨自己。
他告訴自己,表演要能給觀眾帶來營養,不能遷就,每一個小角色都值得認真對待。
於是乎,這個劇院的老前輩常常出現舞台的最不起眼的位置,更多情況是站在舞台下觀摩學習。
日積月累,他的表演已經爐火純青,再難的角色都能拿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但老天好像淡忘了這個準備了很久的人,直到十幾年後才想起他來。
三、
1980年,47歲的游本昌等來了話劇《一仆二主》
他在其中飾演「僕人」,多年的表演經驗積累一下爆發,舞台之上再看不到別人的光。
因為其活靈活現的表演,被文化部授予表演一等獎。
他在話劇界終於闖出了一些名堂。
同年,導演謝添看過游本昌的表演後大為震撼,推薦他去《阿Q正傳》劇組。
游本昌向來不爭不搶,本來有意寫信推薦自己,一聽說是自己的徒弟嚴順開也有意參演,便打消了念頭。
後來《阿Q正傳》大受歡迎,拿下多項大獎,第一次演戲的嚴順開老師更是一舉拿下影帝。
機會又和游本昌擦肩而過。
1982年,啞劇這一新興藝術在國內風靡。
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聲台形表,而啞劇則是完全拋棄了聲。
游本昌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嘗試的挑戰。
說干就干,學習加排練,游本昌整整準備了一年時間,想要突破自己,搞一場啞劇晚會。
相比於話劇,啞劇表演辛苦得多,因為沒有台詞,演員必須拿出更多的動作讓觀眾會意。
一場演下來,衣服都被濕透了。
新穎的形式加上游本昌精湛的演技,演出大會成功,火爆異常。
第二場演出的時候,售票不到十分鐘,票就被搶光了。
也正是因為「走後門」的同行,游本昌迎來了難得的機會。
四、
導演黃一鶴看過游本昌的啞劇表演後,興奮異常。
原來當時他正在籌備第二屆春晚,游本昌的表演實在是太適合了。
就這樣游本昌走上1984年的春晚舞台,表演啞劇《淋浴》,多變的表情配合詼諧的動作,逗得觀眾捧腹大笑。
那屆春晚,朱時茂、陳佩斯的《吃麵條》和游本昌的《淋浴》是所有節目中笑點最密集的。
之後,游本昌老師聲名遠播,越來越多人了解了這一位表演大師。
同年,報紙上刊登了《濟公》籌拍的新聞,游本昌想起小時候和濟公的不解之緣,覺得自己非常適合。
當他決定毛遂自薦時,妻子翻開了報紙另一面,上面赫然寫著:劇組已經確定影帝嚴順開出演濟公。
游本昌一向不爭不搶,又是嚴順開的表演老師,私下交情頗深,又怎麼會橫刀奪愛。
但是這次命運選擇了他。
在去演出的途中,游本昌的妻子告訴他,電視台很欣賞他的表演,邀請他出演濟公。
考慮到和徒弟的關係,游本昌還是想拒絕,此時劇院領導的一番話點醒了他。
「小游啊,三十多年了,你也應該有部大部頭的作品了,而且這也不是你找人家,是人家來找你,你就接了吧。」
時年51歲的游本昌進入了《濟公》劇組,大家都聽聞他對待表演認真,但是親自觀看後還是大為震撼。
在開拍前,游本昌就觀摩了大量關於「濟公」的作品,從戲曲中汲取營養,自己製作了十幾版造型,只為了從外形上先讓觀眾信服。
為了演出濟公瘋癲的狀態,他參考卓別林的表演方式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為了演出吃東西的真實感,放了三天的臭肉他也能大快朵頤,殊不知那肉早就放臭了。
為了拍出打戲的真實感,一場戲足足拍了十二遍,每次都是貨真價實的真打,拍完後幾天沒能站起來。
而他的片酬是每集120塊,後來由於表現出色漲到了150塊…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電視劇播出後,反響空前,誰小時候看過後沒有把扇子故意搗破一搖一擺裝「濟公」呢?
就算是在國外,這劇的收視率也超過了《西遊記》和《紅樓夢》,直接破百萬,被外國人稱為「游百萬」
游本昌徹徹底底地火了,大量片約也隨之而來。
但是游本昌看過本子之後基本上都拒絕了。
看到游本昌老師依舊活躍在大銀幕上,實在是驚喜。
他的堅守,不知道會讓多少流量汗顏。
祝願他身體一直健康,這樣的藝術家值得尊稱一聲大師。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