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走來,看似順風順水,其實也埋下了不少隱患。
游本昌只顧著研究著自己的專業表演,卻忽略了和人的溝通社交,更不懂得怎麼樣討好領導。
在話劇院裡,游本昌遇到自己喜歡的角色也不知道怎麼去爭取,最後往往只能演別人挑剩下的角色。
一晃八年過去,別人紅的紅,火的火,都已另謀高就,只有他堅守在原地,成了劇院的「掃地僧」
這一年,他終於獲得了一個不錯的機會,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表演詼諧魔術。
誰能想到剛開始表演,就一頭栽倒在舞台上。
送到醫院時,大家才知道,他是被餓暈的。
原來那時原來那個時候,他的工資很低,經常食不果腹,再加上長期的高強度工作,身體完全吃不消。
這次擦肩而過之後,游本昌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看不到機會。
能做的只有打磨自己。
他告訴自己,表演要能給觀眾帶來營養,不能遷就,每一個小角色都值得認真對待。
於是乎,這個劇院的老前輩常常出現舞台的最不起眼的位置,更多情況是站在舞台下觀摩學習。
日積月累,他的表演已經爐火純青,再難的角色都能拿下。
但老天好像淡忘了這個準備了很久的人,直到十幾年後才想起他來。
三、
1980年,47歲的游本昌等來了話劇《一仆二主》
他在其中飾演「僕人」,多年的表演經驗積累一下爆發,舞台之上再看不到別人的光。
因為其活靈活現的表演,被文化部授予表演一等獎。
他在話劇界終於闖出了一些名堂。
同年,導演謝添看過游本昌的表演後大為震撼,推薦他去《阿Q正傳》劇組。
游本昌向來不爭不搶,本來有意寫信推薦自己,一聽說是自己的徒弟嚴順開也有意參演,便打消了念頭。
後來《阿Q正傳》大受歡迎,拿下多項大獎,第一次演戲的嚴順開老師更是一舉拿下影帝。
機會又和游本昌擦肩而過。
1982年,啞劇這一新興藝術在國內風靡。
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聲台形表,而啞劇則是完全拋棄了聲。
游本昌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嘗試的挑戰。
說干就干,學習加排練,游本昌整整準備了一年時間,想要突破自己,搞一場啞劇晚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