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 中種 高筋麵粉 175克 酸奶 120克 鮮酵母 5克 主麵糰 高筋麵粉 75克 奶粉 8克 鮮酵母 2克 食鹽 3克 細砂糖 30克 牛奶 45克 全蛋液 20克 無鹽黃油 20克
如雲朵般柔軟的酸奶吐司的做法
- 【環境】室溫28度,濕度76%
【耗時】約3個半小時(不含中種發酵時間)
【模具】450克黑色低糖吐司盒
【份量】1個450克吐司,3-5人食用
【揉面】低速3分,中速5分,加黃油,低速3分,中速3分
【發酵】一發60分鐘,鬆弛20分鐘,二發60分鐘
【烘烤】烤箱中下層,風爐160度,時長28分鐘
【保存】常溫密封保存3天,冷凍保存1個月
- 先製作中種。將酸奶加入攪拌盆中,我這裡用的是自製酸奶,含糖量為7%,你也可以用市售的酸奶代替。然後將鮮酵母(或0.4倍的耐高糖乾酵母)加入酸奶中攪拌均勻。
- 加入高筋麵粉,用刮刀攪拌成絮狀,再用手揉成團。將麵糰移至桌面,用手充分揉至麵糰表面略微光滑的狀態。
- 將麵糰裝入容器中,壓平表面以方便觀察體積。合上蓋子避免水分揮發,放入冰箱冷藏發酵16-24小時。
- 直到體積變為2.5倍大左右。鮮酵母的發酵速度略快於乾酵母,所以最好根據麵糰的體積來判斷發酵程度。
- 中種發酵完成後製作主麵糰。由於室溫較高,我先將廚師機的冰桶冷藏過夜,這樣可以有效降低面溫。向攪拌桶中加入高筋麵粉、奶粉、糖、鹽、鮮酵母,用打蛋器稍微混合一下。
- 將中種麵糰切成小塊加入攪拌桶中,最後再加入冷藏的牛奶與全蛋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 開啟廚師機低速(3檔)攪拌3分鐘,使原料混合成團。再轉為中速(5檔)攪拌5分鐘,使麵糰變得比較光滑,隨攪拌鉤有力地拍打桶壁。由於中種已經生成部分麵筋,因此揉面時間會短一些。
- 取出一小塊麵糰能拉出較薄的膜,破裂口有一定的鋸齒,麵糰的筋度為8成左右,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狀態則適當延長揉面時間。
- 加入軟化的黃油,用低速(3檔)攪拌3分鐘,使黃油完全融入麵糰中。再轉為中速(5檔)攪拌3分鐘,使麵糰變得很光滑,隨攪拌鉤有力地拍打桶壁。
- 取出一小塊麵糰能拉出很均勻的薄膜,破裂口幾乎沒有鋸齒,麵糰的筋度為10成左右,揉面完成,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狀態則適當延長揉面時間。
- 測量麵糰溫度為26度,合適的面溫在26-28度。
- 將麵糰取出並揉圓,放入抹一層植物油的發酵盆中,蓋上烤盤放在室溫下發酵。
- 麵糰發酵至體積變為2倍,則說明發酵到位,在當前環境下我大約用了1個小時。中種已經充分發酵,主麵糰適當發酵即可。
- 在桌面上撒少量乾粉,倒扣發酵盆將麵糰取出,光滑面朝下放置。
- 將麵糰分割成2等份,每份大約250克。
- 將麵糰揉圓,蓋上保鮮膜靜置20分鐘,這樣能讓麵糰更容易擀開。
- 將麵糰擀開,翻轉光滑面朝下再擀壓一遍,長度約為25cm,用手儘量拉成長方形。
- 然後從麵糰左右各折入三分之一,用擀麵杖擀壓一下,用手指壓薄麵糰的底邊。
- 再將麵糰捲起來,從側面看大概是2圈半。
- 收口朝下裝入吐司盒,以相反的旋轉方向放在吐司盒的兩端,中間留出一定的空間,這樣成品會好看一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 送入發酵箱進行二次發酵,設置溫度為35度,濕度為85%。如果沒有發酵箱可以用烤箱的發酵功能,放入一碗熱水提供濕度,要控制溫度不超過40度以免酵母失去活性。
- 在發酵快要完成時,用180度預熱烤箱。當麵糰發酵至體積變為模具的9成高度,則說明發酵到位,我大約用了1小時。如果製作加蓋的方形吐司則發酵至8成高度即可。
- 送入烤箱底層,設置風爐160度,時長為28分鐘。如果用平爐則上下火170度,時長為30分鐘,頂部上色後蓋錫紙。總之要根據你的烤箱溫差靈活調整。
- 烘烤時間到後吐司表面上色明顯,移出烤箱,在桌面上震出熱氣,脫模放在晾網上冷卻,完全冷卻需要1小時左右。冷卻也是熟化的過程,要等吐司充分冷卻後再切片。
- 現烤的吐司奶香濃郁,組織輕盈柔軟。由於中種與酸奶的作用,吐司的抗老化能力突出,放置3天都柔軟依舊。
- 最後,為了寫出詳細的教程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想麻煩你幫我一個小忙,為我收藏、交作業和關注我,非常感謝你的支持,我將會繼續寫出更好的教程作為回報。
小貼士 常見問題
一、麵糰無法揉到十成筋度
原因分析:1.麵粉的蛋白質不夠;2.廚師機速度不夠;3.揉面時間不夠
解決方法:1.更換蛋白質更高的麵粉;2.提高廚師機的檔位;3.適當延長揉面時間
二、吐司側面斷裂明顯
原因分析:1.麵筋鬆弛不夠;2.擀卷麵糰時使用蠻力
解決方法:1.充分靜置麵糰再擀壓;2.操作麵糰要輕柔,麵糰回彈則延長靜置時間
三、組織切面氣孔較大
原因分析:1.排氣力度不夠;2.擀卷時捲入了空氣
解決方法:1.用擀麵杖充分擀壓排氣;2.捲起麵糰時避免包入空氣
四、吐司底部有沉積
原因分析:1.收口處按壓過度;2.發酵溫度太高;3.二次發酵過度;4.下火溫度太低
解決方法:1.壓薄底邊時不要用力過度;2.二次發酵控制在35度以下;3.適當縮短髮酵時間;4.提高下火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