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才女」中,張愛玲的名氣最盛。相比之下,剩下三人——蘇青、關露、潘柳黛就很少被大眾提及。以張愛玲的孤僻與高傲,若知道後世人們將她與這幾人相提並論,必要不忿。但,蘇青例外。
(蘇青)
用張愛玲的原話來說:
「如果必須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麼,把我同冰心、白薇他們來做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心甘情願的。」
四十年代,上海淪陷期間,蘇青以一部《結婚十年》被人熟知,其文學才華曾一度與張愛玲比肩,兩人被並稱為「張蘇」。蘇青在上海創辦《天地》雜誌,張愛玲是其雜誌的長期撰稿人、封面設計者。私下裡,兩人更是好到常互換衣服穿的閨蜜。
清冷如張愛玲,曾在《我看蘇青》一文里,直白表述「我想我喜歡她過於她喜歡我」。不過兩人情誼,隨著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姻而走向終結,其間三人之間的繾綣糾葛,更是激起無數野史八卦。
所以,這位令張愛玲如此惺惺相惜又最終訣別的蘇青,到底是怎樣的女子?我們從頭來看。
蘇青,原名馮和儀,名字有「鸞鳳和鳴,有鳳來儀」之意,1914年出生於寧波的一個書香門第。蘇青的祖父馮丙然是清末舉人,在地方上享有極好的聲望,從小就教蘇青認香菸殼紙上三國、水滸、西遊記上的人物。蘇青的父親也成就不俗,年輕時留洋美國,母親就讀於女子師範學校。
轉折發生在蘇青11歲那年。父親所在銀行倒閉,不久後,父親病逝。失去經濟支柱的一家,生活境況急轉直下,母親一人無力維持,帶著兩個孩子從上海回了老家寧波。
考入大學前,蘇青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寧波度過。鄉野的自由和無拘束,充斥著蘇青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也造就了她明朗、坦率的性格底色。
14歲,在母親的極力主張下,蘇青與同鄉富家公子李欽後訂婚。這門親事雙方都有極為現實的考慮——女方看重李家財富,男方則中意於馮家的門第、家世。不過雙方約定,等蘇青完成大學學業後再完婚。
蘇青自小聰慧,加上家裡耳濡目染的教育氛圍,學習一直很突出,小學時曾連跳幾級。中學時期,蘇青就展露出了文學天賦,寫出的文章已經頗有見地。
(蘇青)
1933年秋,蘇青如願考取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開始接受新式教育。出眾的外貌,開朗的性格,及難以掩蓋的才華,讓蘇青在大學期間光芒萬丈,人稱「寧波皇后」,愛慕者的情書也隨之而來。
蘇青的出色讓李家非常慌張,他們擔心中間有變故,催促要求提前完婚。此時的蘇青才19歲,全然無法明白婚姻的意義。但禁不住母親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解,1934年,兩人趁著寒假,在老家舉辦了婚禮。
完婚後,蘇青返校繼續上學。然而,一個讓她人生發生轉折的意外倏然而至——她懷孕了。蘇青的學業就此中斷,從「女大學生」倉促步入相夫教子的「少奶奶」生活。
讀過蘇青文章就會知道,雖然受過新式教育,骨子裡,蘇青對於愛情和婚姻的追求仍是「賢妻良母」式的。
胡蘭成在《談談蘇青》一文里,描述蘇青的愛情理想時,有過精準的概括:「有一個體貼的,負得起經濟責任的丈夫,有幾個乾淨的聰明的兒女,再加有公婆妯娌小姑也好,只要能合起來,此外還有朋友,她可以自己動手做點心請他們吃,於料理家務之外可以寫寫文章。」
而現實生活里,蘇青的丈夫、兒女、公婆、朋友都是什麼樣呢?我們可以透過蘇青的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來窺探一番:
一場半新半舊的婚禮,是花轎和教堂結合;婚後第二天,發現丈夫與其他女人有染;生下女兒後,公婆不讓自己喂奶,言語裡儘是冷眼和嘲諷,婆婆更是下令要求她立刻備孕生兒子……
大女兒出生後,蘇青於1937年、1939年又接連生下兩個女兒。三女兒出生那年,寄養在別人家的二女兒過世。傳宗接代的希望落空,蘇青被李家人說成是「沒有用的鐵公雞」。1942年,蘇青為李家生下他們期盼已久的小兒子。
而丈夫李欽後,也沒能給蘇青以物質和情感上的支持。習慣了公子哥做派的李欽後不僅無力養家,還極好面子,自己在外聲色犬馬、花天酒地,還不許蘇青寫稿賺取稿費。蘇青的學識,對文學的喜愛,更是被李欽後強烈反感和不屑。
蘇青要養孩子、家用支出,困窘時,只能跟他開口要錢,他從不給好臉色,有時直接把錢甩到她臉上,發展到後來甚至拒絕給家用錢。小說中提到,一次吵嘴中,丈夫向開口要錢的妻子吼道:「沒有米你去買呀!」「我是人,你也是人,你問我要錢?」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