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大家是否承認,但趙本山和郭德綱在退休以後都穩穩會成為一代宗師,二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不同之處更多,一起來聊聊兩位演員的成就和接班人。
毀譽參半
兩位老師雖然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一號人物,但也都備受質疑,畢竟高處不勝寒,有多少人喜歡你,就有多少人討厭你,有多少粉絲,就有多少黑粉。這也是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要經歷的事情。郭德綱在相聲苟延殘喘的時候橫空出世,直接成為相聲界的頂級流量,也是唯一的流量。而趙本山在小品的黃金時期出道,漸漸成為了小品領域的王者。
成名以後的二人都被冠以「低俗」的帽子,其實老百姓喜歡的自然是有道理的,至於低俗不低俗,那就取決於市場了,如果說低俗,也只能說現階段的老百姓就是這個鑑賞水平,就像如今鋪天蓋地的真人秀和垃圾偶像劇賺得盆滿缽滿的,雖然內容很差,但就是有人愛看,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比起那些垃圾內容,郭德綱和趙本山的作品確實能讓人開懷大笑,這已經足夠了。
行業貢獻
連郭德綱的「死對頭」周立波都曾說過:「相聲如果繁榮了,郭德綱是首功之臣,但如果相聲沒了,沒郭德綱什麼事。」這句話已經高度肯定了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而這也是大家的共識,即便你很討厭郭德綱,甚至是嫉妒他,但這個事實我們必須承認。郭德綱幾乎以一己之力讓相聲從無人問津的過氣藝術重新回到百姓的生活之中,所以無論他的作品是否低俗,也都無法磨滅郭德綱對相聲的巨大貢獻。
趙本山對於小品同樣有著很大的貢獻,但他的貢獻遠遠小於郭德綱。因為趙本山的職業生涯起步是在小品行業百家爭鳴的時代,最早的小品是由陳佩斯和朱時茂發明的,之後又有趙麗蓉和黃宏等人,等於說趙本山前有陳佩斯和趙麗蓉,後有黃宏和宋丹丹,中間還有范偉和高秀敏。同時代的有郭達、蔡明和鞏漢林等等一大批優秀小品演員,甚至是相聲演員馮鞏也來插一槓子。
而正當各大優秀小品演員都江郎才盡的時候,趙本山也逐漸退出了小品舞台,並沒有像郭德綱那樣,在相聲日漸頹廢的時候,力挽狂瀾。所以儘管趙本山對於小品行業有著巨大的貢獻,但他只是錦上添花的人物,而郭德綱是雪中送炭。郭德綱和相聲是相互成全,而趙本山完全是被小品給成全了,所以二位演員對於各自行業的貢獻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趙本山的貢獻
郭德綱無論怎麼折騰,甭管是做節目還是搞影視,其內核都是在搞相聲,但趙本山真正的貢獻並不在於小品,而是在二人轉。趙本山利用小品成名立萬,緊接著靠自己的影響力去做生意,搞綠色二人轉,建劉老根大舞台。
必須肯定趙本山對於二人轉的巨大貢獻,因為他雖然是地地道道的小品演員,但他的核心藝術形式其實是在二人轉土壤中滋養出來的。他投桃報李扶持二人轉,說明他沒有忘本。而郭德綱的不同之處在於,捧相聲就等於在捧他自己,而趙本山捧二人轉就是單純地捧,自己並沒有直接收益。
但時至今日可以看到,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台也生意蕭條,一個頂級明星也帶不起來一個行業,還需要更多的人才去一起努力,這點同樣適用於郭德綱的相聲行業,如今的相聲是假繁榮,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還是啥也不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相聲、小品和二人轉
都說相聲干不過小品,這一點就連著名相聲演員馮鞏也深有體會,他在職業生涯的後期都在參演小品,對於相聲行業也是無可奈何,江郎才盡。但此一時彼一時,10年、20年前的小品確實是碾壓相聲,當時的優秀相聲作品少之又少,而優秀小品作品卻層出不窮。這也很好理解,小品滿打滿算只有30多年的歷史,而20歲的的小品正處在「壯年時期」,可相聲距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即便到了80年代,也屬於「耄耋之年」,自然資源枯竭,話題匱乏。
但這一切都在郭德綱橫空出世後有了改觀,由於小品也逐漸走下坡路,而郭德綱的相聲一時間火遍全國,所以直至現在,相聲,起碼是郭德綱的相聲,要遠遠好於現在的小品。我們要聽相聲起碼還有個郭德綱,可以去德雲社。而看小品,真不知道看誰了,也許可以看看開心麻花,看了幾年的沈騰,但也看得出來沈騰是明顯要脫離小品區域的。
如今的小品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小品,都是幽默舞台劇,靠譁眾取寵和「cosplay」來取悅觀眾,最後還帶個煽情的結尾,讓觀眾看著十分彆扭,所以現在的小品早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而唯一能讓我們聊以慰藉的,只有郭德綱的相聲了。
必須強調一下二人轉,筆者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我僅代表城裡人說一句,我們從來不看二人轉,也壓根沒看過二人轉,也就是說即使想看,也沒機會看,因為根本就沒有二人轉舞台,當然,我僅代表我們的小城市,至於大城市或農村,可能會有所謂的劉老根大舞台,但整體來說 ,東北人是不看二人轉的,地理位置越往南越不看。
所以我要說,全國人民真被趙本山給洗腦了,以為所有東北人都像他的徒弟那樣,整天斤斤計較,雞鳴狗盜的,白天種莊稼,晚上睡炕頭,吃飯桌子放床上,出門得靠拖拉機,公公專管媳婦兒事,女人潑辣似老虎。真的不是這樣的,就好比內蒙古也不都是大草原和蒙古包,不要帶有刻板印象,其實我們看《鄉村愛情》的那些傻角色,也是十分討厭的,並且從《鄉村愛情》的第二部以後,東北人就很少看這部劇了,相反倒是很多南方人對這部劇有興趣,估計是看著新鮮,看耍猴吧。
未來前景
這才是筆者最想討論的話題,並且這方面才是二人最大的分水嶺。我們可以看到趙本山的徒弟幾乎沒有背叛師父的,而郭德綱就很慘了,越器重的徒弟越背叛自己。
不得不說姜還是老的辣,趙老師在馭人之術上完全碾壓郭德綱,也完美地詮釋了「慣子如殺子」的含義,郭德綱最慣著的幾個徒弟,全都對師父不滿,而相對不那麼待見的徒弟,卻死忠於郭德綱。
所以說,孩子真不能慣著,否則真不知道天高地厚,更不懂得感恩。而趙本山對於徒弟的約束明顯更加嚴格,甚至是苛刻,但徒弟對師父反而感恩戴德,這的確值得我們思考。之前報道說郭德綱的團隊與他人產生糾紛,而勢力明顯更大的趙本山團隊卻鮮有事端,只能說明趙本山不但自己走得正行得端,同時也非常會教育子女,這一點從他兒子身上就可以得到驗證。
說來也巧,昨天在網上剛剛看見趙公子跟別人打撞球的直播,可以看到趙公子就是個老實孩子,十分低調,憨態可掬的樣子。不得不說老趙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確有一套,但有人會說他的女兒可不是這樣的,整體瞎折騰,你怎麼看?我只能說這很正常,因為如今的中國社會本來就是女孩往死里折騰,不是老趙一家這樣,女孩作起來,確實是沒人管得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以趙本山的勢力,他要想做壞事,那就是妥妥的黑社會,但這些年下來我們看到的本山大叔還是一個憨態可掬的老者,並且相貌依舊和藹可親,這點必須致敬趙老師一下。
但說句實話,也就是趙本山這尊大佛還在世,否則他下面的那些徒弟絕對失控,再加上趙本山都有將近100個徒弟了,真正出人頭地的幾乎沒有,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即便小瀋陽火了幾年,也明顯後勁不足,宋小寶靈光一現,也明顯上不了台面,原因很簡單:沒文化。
而郭德綱的徒弟也大同小異,唯獨有個岳雲鵬算是二線明星,但整體來說郭德綱的徒弟們是遠遠強於趙本山的弟子的。這和二人的經營模式也有關係,郭德綱是正兒八經的教徒弟本事,教會徒弟餓死師父,而拜師趙本山的都是奔著他的名氣來的,甚至一些一線女明星也都拜趙本山的碼頭,足見趙本山的能量有多大,但趙本山並不教徒弟什麼真東西,因為他沒得教。
趙本山二胡拉得一絕,但這東西要靠天賦和苦練;其次趙本山二人轉水平非常一般,他並不是一個職業的二人轉演員,甚至連二流都算不上,沒法教;而趙本山在小品方面的造詣完全是靠天賦,就像李小龍和周星馳一樣,無法模仿,所以他沒什麼能教徒弟的,只能靠自己的能量給徒弟大量的資源。
這也完美地解釋了為什麼郭德綱的徒弟會背叛師父,因為本事是自己的,學會了到哪都不怕,而資源是別人的,趙本山讓你生你就生,讓你死你就死,所以趙本山的徒弟一個個都像尊敬父親一樣尊敬師父,因為稍微有點毛病,啥資源就都沒了。而學會一身本身的徒弟離開郭德綱更如魚得水,這才是徒弟們對兩位老師給予不同待遇的根本原因。
演員與商人
從「叛徒們」的隻言片語中也能看得出來,他們對於郭德綱和老闆娘這種「夫妻店」頗有微詞,筆者本人也在這種公司打過工,深知員工的難受之處。
要討論郭德綱和趙本山誰更成功,只能說郭德綱更教真本事,而趙本山資源更多。那麼從徒弟方面,郭德綱自然後繼有人,而一旦趙本山影響力不在,他的徒弟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
但本質上趙本山早已不是演員,而是商人,他有很多商業版圖,所以他更需要合作夥伴和職業經理人,比如我們很討厭的「廣坤叔」,雖然在《鄉村愛情》里很討人厭,但在本山團隊中絕對是一等一的管理人才,可擔大任。還有《馬大帥》里的剛子和阿豪,都是趙本山的合伙人和得力幹將。
而郭德綱還是傳統的小作坊模式,所以從商業模式上來說,郭德綱完敗,趙本山也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好幾次有生命危險,所以他一定早就把身後之事安排好。而一旦郭德綱威風不在,他的生意很可能無人能扛起來。但也沒關係,因為畢竟郭德綱還年輕,並處在職業生涯的頂峰,他還有更多的時間去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