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任劍輝這個名字,響徹香江粵劇屆數十年而不倒,已然成為不可磨滅的傳奇。她和很多同行一樣,都沒有好出身,雖然對粵劇一早就有喜好,但主要還是為了維生,才走上粉墨生涯。
1913年,任劍輝出生在廣東南海西樵鎮,家境並不好,但還說得過去。她姨母是個頗負盛名的粵劇演員,藝名為小叫天,對她影響很大,使她很早就習得了粵劇的一些聲腔氣韻,她念完小學之後,乾脆跟隨姨母專門學習粵劇,這時候,她也差不多決定,這一輩子可能就要走粵劇表演這條路了。既然是此後的衣食來源,就格外盡心地學起來。
任劍輝是有唱戲本錢的,她的嗓子寬厚明亮,宛轉的時候,宛轉如春水靜流,高亢的時候,又高亢得似沉雷垂落,聽音便能辨得其人。她又身材瘦長,腰桿筆直,寬肩細腰,是天生的衣裳架子,戲服往她身上一掛,就現出別樣的風流。
她長相秀雅,尤其骨相清峻,這是很多女演員沒有的,一雙眼睛沉靜而散射著夜星的寒光,這都使她有一種異於他人的獨特神采。所以,她第一次穿上戲袍時,姨母就連連贊嘆,不由看了又看,伸出拇指,撂下話,說她一定紅透一片天來。
02
任劍輝由姨母援引,先是跟著號稱為女馬師曾的女小武黃侶俠學習粵劇。黃侶俠主要模仿馬師曾的活潑風趣,極具舞台表現力,很能引得觀眾的興趣,但這並不是任劍輝喜歡的。
任劍輝好像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了位,她要演那種一舉手一投足,都讓人目不轉睛的風雅小生,她覺得那是十分有款的。她一心要學文戲,不想在台子上火急火燎的模樣。所以,學得雖然用功,但並不上心。
她倒是一見到唱文小生的前輩,莫名有好感,會主動親近,虛心向對方求教。那完全是發自內心的需求,心動了,也學得開心,進步也就大。她對當時的名小生桂名揚很是仰慕。
桂名揚唱腔扮相都極佳,是當時大紅的金牌小生,他一出場,舞台上只那麼一站,便自有一種說不出的風流。只要是桂名揚的戲,任劍輝有機會,就不會錯過。她是一邊聽,一邊觀察,一邊捉摸。雖然不曾拜桂名揚為師,也是一般的師傅了。她後來在舞台上的那種投眼就擋不住的風流俊雅,多半都是從桂名揚這里學來。
03
黃侶俠很看重任劍輝,沒幾年,就栽培她成了正印小生。任劍輝已經開始四處登台,一開始是鄉下,不大一個舞台,但是觀眾多得不得了,她站在那陌生的舞台上,穩住腳步,沉住氣,一字一句地唱著,眉眼一挑,衣袖一甩,不過是極小的細節,卻都引得起台下遠遠近近觀眾的共鳴。
這讓她覺得,唱戲竟有這樣大的魅力。她也就格外上心,投入。每每唱戲,就仿佛是和觀眾融合到了一起。尤其是星月明朗的夜晚,台下坐著烏壓壓的觀眾,恍恍惚惚,醒里夢里,只把那個小小的舞台當成了唯一的歸宿,跟著她的演唱歡笑,哭泣,得到滿足,平復。她這一輩子都在舞台上,也是值得的,她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最初,任劍輝所在的全女班,名叫「鏡花艷影」,後來,她又加入到天台游樂場的全女班「群芳艷影」。這些名字,都香艷得很,也相當浮華。不過是說,好戲如夢,夢如人生罷了。
任劍輝16歲真正成了台柱子,要挑大樑,供養班子裡上上下下人吃喝。唱得更賣力,也更好。說起任劍輝的戲,沒有不來捧場的。唱戲,說穿了,不過是為了謀生,哪裡錢多,就要到哪裡去,天南海北,說走就走。
04
任劍輝改投「梅花影」粵劇團後,就和年長她幾歲的譚蘭卿合作,跟隨劇團到澳門登台。沒想到,一到澳門,便是十年。這十年,是她風生水起的十年,也是她漸漸鑄就自己風格的十年,「任派」即於此期形成。
這一時期,她和很多名角兒合作,但是,最讓她舒心的,還是和白雪仙。對,這時候,最重要的事件,便是,白雪仙在任劍輝的人生里出現。
白雪仙要比任劍輝整整小了15歲。她出身粵劇世家,父親白駒榮,是眾所周知的小生王。因她家中排行老九,人稱「九姑娘」。她原名叫陳淑良,父親並沒有別特要求她學戲,繼承衣缽,只是把她當做普通人家女孩子養活,也是把她送到學校念書,中文英文都念。
反倒是她自己,自小就在粵劇的世界裡浸泡,潛移默化中,她就親近粵劇。她可能說不明白粵劇到底美在哪裡,但她就覺得聽到那粵劇的調子,渾身都是活絡的,舒服的。長輩們也沒有意教導她,不過是她問的時候,順便點撥一下,都是她自己有心,在心,漸漸也會了,就像模像樣了,連她父親都覺得這個女孩子是天生要吃這碗飯。
05
陳淑良13歲那年,正式拜師「粵劇伶王」薛覺先,也有了藝名「陳淑娘」。只是這名字她不喜歡,總覺得還不如本名好聽。直到有一天,她和姊姊經過一家正在上映卡通電影《白雪公主》的戲院門前,姊姊看到「白雪公主」四字,不由靈光一閃,對她說,你那個「陳淑娘」的名字,實在不怎麼好聽,不如就叫「白雪仙」吧?你是咱們家的公主,又白又美,豈不是個仙女?
陳淑良完全贊成姊姊的想法,後來連她父親和師父也說「白雪仙」名字好,從此,她就叫「白雪仙」了。
白雪仙是天生的演員,不用特別刻苦,就可以唱念俱佳。但她自己又是個自我要求嚴格的人。所以,她的戲就尤其好。一登台,就是大紅。
她也是16歲就封了正印,不過是花旦。嬌媚的白雪仙,扮相俏麗,風華絕代,胭脂紅逼尖了瓊瑤鼻,修眉俊眼,在那花團錦簇的幕布下,誰也擋不住她的艷光獨照。
她的嗓子是女性的哀婉的嗓子,溫暖里透著悲涼,悲涼中帶著倔強。她一出場,整個場子方才真正活了過來,那些悲歡離合,都不再是編出來的沒有血肉的俗套,而是一下子有了生命,就都是真的眼淚,真的笑容了,仿佛舞台上有一陣春風吹了過來,萬事萬物都張開了眼睛,舒展開了臂膊。
06
白雪仙先在「錦添花粵劇團」,後來加入「新聲劇團」,這才和大名鼎鼎的任劍輝有了合作。那時候,任劍輝已經三十多歲,如果是普通女子,差不多已是中年人了。然而,任劍輝是天天在舞台上風花雪月,也就養就了她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即便已經三十齣頭,還是腰身挺拔,劍眉星目,一臉的蘊藉儒雅,甚至比她年輕時更見倜儻。
白雪仙對任劍輝慕名已久,見當然見過,但不過是人海中的一瞥,不曾言語,也就不曾知悉,多不過是擦肩而過的一朵銀浪,瞬間就淹沒了。當她們真正開始站在舞台上,靠得那麼近,幾乎感覺得到對方衣袍翻卷時特有的聲響,你一句我一句,你一來,我一去,這樣周周轉轉的交錯,才使她們走近了對方,記住了對方,不再忘記對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衣鮮人靚的白雪仙,怯怯站在舞台一角,眼望著風度翩翩的任劍輝,邁著端方的台步,一步一步,向她走來,她覺得是一道光,在靠近她,把她照耀,以至於,有點睜不開眼睛。她站在那裡,不敢動,不能動,一片蒼茫,又無限欣喜。
她想,要是能和這個人一直就這麼唱下去,沒有天明,沒有曲終,那該多好呀。任劍輝從沒在舞台上晃過神兒,這一刻,她覺得耳根發熱,眼睛發燙,步子有點板滯,似乎永遠也走不到那個女子跟前了。
然而,越是這樣,越有一種力量牽引著她,要她走過去,走到她的身邊,因為她知道,她在那裡等她。她一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在等她,而她早就一直在等著她的來到了。她們是這樣彼此等待的太久了。白雪仙從此就成了任劍輝的專屬拍檔,反之亦是。
07
白雪仙和任劍輝紅透了澳門,她們的戲總是觀眾最多,從來都是一票難求。白雪仙天生麗質,是很多男性觀眾的夢中情人,可能男人們在生活中見慣了循規蹈矩的女人,所以,一看到活潑潑,嬌滴滴的白雪仙,就禁不住被吸引,算是一種補償。
白雪仙同時也有很多女性觀眾,可能是潛意識里,把她這種沒心沒肺好人緣的女孩子當成了姊妹淘。白雪仙不僅舞台上扮相好,生活中也非常注重儀表,她的裝扮,服飾,都非常時興,女孩子們買什麼也都比照著她的款式買。
任劍輝的戲迷更是多不勝數,各個階層,男女老幼,都是她的擁躉,但是最多的,還是女性觀眾。她們明知道她是女兒身,卻偏偏把她當成頂天立地,風流倜儻的男子漢。
念書的女學生,孤身隻影的俏梳傭,甚至還有庵堂里的尼姑,一個個都把她當成自己唯一的知心人,供在心底。不過任劍輝的戲迷瘋狂雖瘋狂,卻並不打擾她的私生活,所以,任劍輝也就格外體貼她的戲迷。這樣,雙方面的關系只有越來越融洽,任劍輝的名頭就越響,賣座就越好。
任劍輝唱完戲,卸了妝,會換上簡素的清裝,一早等候在後台出口處的戲迷,看到任劍輝微笑著走過來,這才忍著激動,呆望著任劍輝,訥訥地叫一聲「任姐」!任劍輝也會和她們說上幾句話,有時候戲迷會輕輕扯一下她的衣襟,她也不在意,
一笑而過。
08
這樣紅到發紫的一雙生旦,自然輕而易舉就會引起轟動。她們合作的劇目,也就為觀眾耳熟能詳。觀眾甚至認為,那出戲里的小生只能是任劍輝,花旦也只能是白雪仙,換了別人就不是那回事兒了,他們就不買賬。任劍輝和白雪仙有了這樣穩固的群眾基礎,名氣,身價,也都水漲船高,她們的號召力一點不遜色於電影明星。
1945年,抗戰勝利,舉國騰歡,任劍輝和白雪仙帶著「新聲劇團」返回香港。她們在澳門大紅,回到香港依舊紅紅火火,幾乎無人不識「任白」。此時,白雪仙身體不是太好,不能連軸轉地地登台,但是她也絕不願就此放棄粵劇,更不願放棄在這樣的年紀和任劍輝的合作,她便開始拍粵語電影。
白雪仙拍的第一部粵語電影是「新聲劇團」的戲寶《晨妻暮嫂》,故事講述的是方伯鈞和方仲勤兄弟,同時愛上表妹陳素真,但是弟弟方仲勤酒後與表妹發生了關系,中間又經過種種曲折,仲勤與素貞母子終究團聚,伯鈞也與張司令女兒惠芳結成連理。
這樣的市民通俗故事,本來就很受歡迎,任劍輝和白雪仙的舞台演出又珠玉在前,所以,電影一上映,就獲得了成功,這給白雪仙帶來的鼓舞是不言而喻的。接下來,白雪仙一直就走的是舞台演出和接拍電影雙線並進的工作模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從1947年到1968年,白雪仙參加過200餘部電影拍攝,由她主演的也超過了110部。任劍輝其實早在1937年就參加過電影拍攝,不過是玩票性質,這時候白雪仙投身銀幕,作為最好的搭檔,任劍輝也開始了更為頻繁的拍攝,她一生總共拍攝過300餘部電影,由其主演的就有290餘部,比白雪仙還要高產。
她們主演的電影基本上都由其主演的粵劇改編,可以說,粵劇演出是白雪仙和任劍輝電影演出的沃土,影片也反過來帶動了粵劇的傳播和影響。
09
剛回香港那段時間,因為太紅了,劇團里的成員就被別有用心者想盡種種辦法拉攏,漸漸影響到劇團的正常經營,任劍輝和白雪仙想不到太紅了,竟然劇團辦不下去,無奈,只好解散「新聲」。這畢竟是她們用心血經營過的劇團,而今,說散就散,當然是接受不了的。
為了排解心中苦悶,她們除了彼此寬慰,只有更努力地去演出,在現實與幻境的變換中暫時遺忘那些不快。白雪仙和任劍輝雖然相差15歲,但是兩人從沒有距離之感。她們既是舞台和銀幕上的好搭檔,也是生活中的好知音。
在白雪仙出現之前,任劍輝已經有過很多好搭檔,也有很多好朋友,這些好朋友,是帶點愛情性質的。雖然都是女兒身,但在女班中,你是舞台上的美小生,我是霓虹中的俏嬌娘,長久沒有和男子的接觸,她們在豐沛情感和離奇情節的日日浸染之下,自然走到一起,宛若夫妻。
這在行內是不奇怪的,就像男旦和男小生相處久了,自生情愫一般無二。在這眾多好朋友中,任劍輝和徐人心關系最密,癡纏最久。徐人心比任劍輝小八歲,是名旦關影憐的弟子,好摸樣,好嗓子,因飾《梁祝》里活潑可愛的丫頭人心出名,自此便以「徐人心」為名行走藝壇。
任劍輝初到澳門那幾年,常和徐人心搭檔,久了,就有了情誼,台上出雙,台下入對,是人人皆知的事實。不過因是任劍輝,觀眾並沒有菲薄她們些什麼。任劍輝不僅有徐人心這樣的好朋友,還嫁了人,是個叫黃蘇的商賈,她說他於她有大恩,甘為他做小。
只是,白雪仙出現了,像一把雪亮的剪刀,劈頭蓋臉就剪掉了她未出現之前任劍輝生命里的糾糾纏纏。她是屬於她的,任是屬於白的,因為,白一開始就屬於任。君生我未生,我來晚了,我自然要把早到的那些人,都給趕走,趕出你的生命。你的生命里必需只有我。
10
任劍輝和白雪仙的性格,迥乎不同,任劍輝寬厚,寡言,不通世故,於人於事,總漫不經心,疏闊,粗略。白雪仙則任性,熱情,張揚,執著,巧於辭令,喜歡排場,長袖善舞,事事必然躬親,然而又天真,坦率,眼空目明,容不下半粒沙子。完完全全的互補。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3頁」繼續閱讀。
所以,任白一旦遇見,便是表不離里,里不離表,你牽連著我,我牽連著你。她們一起排戲,登台,拍攝,又同在一個屋檐下寢食言笑,總歸是分不開的。白雪仙后來回憶說,她和任姐自相遇以來,多不過只有15天不在一起。任劍輝的後半生,都被白雪仙鋪滿了。
任劍輝的事,她也不瞞白雪仙,白雪仙也不去追究,於她來說,誰叫她生得晚,到得遲呢?但是,她要用自己的愛和魅力,嚴嚴實實地把任劍輝的現在給包裹住,誰也別想像她那樣親近她。誰也不能。
白雪仙嫉妒過徐人心見識過更年輕時任劍輝的風采,得到過她那款款的溫柔,但是,時過境遷,任劍輝現在已經是她的,這就足夠了。所以,她越是要嫉妒徐人心的時候,越對自己說,你不要生氣,不要靜不下來,你越靜得下,越不在乎,徐人心反而越會覺得她應該走得遠遠的,再也不來糾纏任姐。她果然這樣做了,徐人心也果然忍住不再糾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黃蘇當然更欣賞任劍輝的為人和爐火純青的舞台藝術,他覺得她帶給了他很多榮光,他是知足的。他不像別的納了戲子做小的大員富商,一味把那戲子綁在家裡,事事順從於他,一個不小心,就是百般羞辱,以至於那戲子含恨而死,來世也怨他。
他明知道任劍輝這樣光芒萬丈的人物,一個宅邸是盛不下的,安放了她,也只有使她枯萎,那才是罪過。他們雖是夫妻,彼此倒更像結義的弟兄。任劍輝和女朋友們的事,他也知道,也不避諱,也不說破,她是那個世界裡那樣的人,原該如此。
然而,到底是夫妻,這層關系還是牽扯到個人的生活,難免麻煩,不快,黃蘇也知道白雪仙和任劍輝是真心要在一起,他就做個好人,解除了婚約,放了任劍輝。白雪仙當然感激,她對任劍輝的好,只有更甚。任劍輝也更確定,要和她一生相隨的是誰,也就一門心思放在白雪仙身上,再不轉意,再不回頭。
11
1956年,任劍輝和白雪仙組建了「仙鳳鳴劇團」,兩人演出了無數名劇,共同的事業達到新的巔峰。其中《帝女花》《紫釵記》《蝶影紅梨記》成了她們最有名的代表作,影響之廣遠,不可估計。
《帝女花》講述的是明朝末年,國事衰微,明思宗年方十五的長女長平公主,奉命嫁給太僕之子周世顯,闖王入京,思宗自縊而死,長平公主後扮作女尼,藏身庵堂,周世顯偶至庵堂,幾番試探,長平認出世顯,後,夫妻在乾清宮前連理枝下交拜畢,飲砒霜雙雙殉國。
《紫釵記》講述的是唐朝隴西士子李益到長安趕考,於元宵之夜拾得娼門女子霍小玉遺落的紫玉燕釵,兩人因釵定情。中間因盧太尉的阻撓,李霍二人斷絕音信,霍小玉生計無著,日益潦倒,後在黃衫客幫助之下,終與李益重逢,有情人終成眷屬。
《蝶影紅梨記》講述的是宋朝山東才子趙汝州和汴京名妓謝素秋,三載神交,卻從未謀面,元宵佳節相約寺門,卻終未相見。後來,趙汝州考中狀元,才沖破王丞相的阻隔,與化名紅蓮的素秋結成眷屬。
任劍輝和白雪仙在這些劇作里,總是演繹著一對經過重重波折,而終究攜手的情侶,故事裡人物情感的纏綿悱惻和故事外演員真切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極大的感召力量。所以,這些戲的成功,是和任劍輝白雪仙的精彩演繹,以及她們富有個性的生活分不開的。
那個時候,任劍輝和白雪仙不知成了多少曠男怨女心中的長平與世顯,李郎與小玉,汝州與素秋。她們差不多已成了悽美愛情的化身。可能連她們自己有時也會恍惚,她不是任劍輝,她不是白雪仙,她們不過是長平與世顯們的身後身。她們常常這樣想,也願意這樣想。
12
1959年之後,任劍輝和白雪仙一邊演出,一邊開始有意收徒授藝。龍劍笙、梅雪詩、陳寶珠、江雪鷺、朱劍丹、言雪芬這些後來的粵劇名家,都是這個時候師從任白的。
1963年,任白創立「雛鳳鳴劇團」,取「雛鳳清於老鳳聲」之意,這個劇團的成員,以她們的徒弟為主,她們希望這些熱愛粵劇的新生力量,不僅能夠繼承她們的衣缽,更能創造出新的輝煌。任白悉心栽培,徒弟們竭力磨煉,「雛鳳鳴劇團」終究成了那個時代最具號召力的粵劇社團。
1968年,任劍輝和白雪仙由自己的電影公司拍攝了她們共同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粵劇巨製《李後主》。這部電影拍攝製作了整整四年,耗資巨大,但也成了最長公映,收入最高的粵語電影。《李後主》成了任白最後的代表作,而詩人天子李煜和小周后則成了她們最後被世人記住的角色。
此後,兩人很少公開演出。任白在粵劇屆的名氣從未稍減,但是她們的身影已經很少出現。直到1972年6月18日,香港因連日暴雨,造成水災,任劍輝和白雪仙才出現在舞台上,為災民籌款義演。
這時的任劍輝已經59歲,白雪仙也44歲,都已不再年輕。兩個人都是便服,素麵,久不登台,但一站在那兒,便來了精神,在雲板的聲響中咿咿嗚嗚唱將起來,多少回憶,也都回來了,雲氣似的,飄飄渺渺聚攏了來。白雪仙當然知道,這可能是她和任姐最後一次同台了,所以,就格外珍惜。
那天,白雪仙身體不適,但還是堅持著,一則因為是義演,她要拿出誠意來,一則這可能是任白的最後絕唱,她強忍住痛楚,在舞台上不露痕跡地唱完了所有詞句。她對自己是不滿意的,總覺可以更好。但任劍輝就說,她唱得很好,比平時還好。白雪仙這才滿意了。她們那次唱的是《李後主》里的《去國歸降》,還有《帝女花》里的《香夭》。
13
任白共同生活到1989年11月29日,終結。那天,任劍輝辭世,享年76歲,也算高壽,但白雪仙無限悲痛,她不能接受她的伴侶就此離她而去。她不知道只有她一人的餘生該如何度過。她慟哭,她沉默,都不能讓她釋懷。她一直都生活在傳說里,現在,那個傳說像被日光照亮了的窗子,頓然消失了,她無法接受那滿窗的空白,太刺目了。
這是一種傷痛,永遠也無法治癒的傷痛,白雪仙意識到這一點,也就不打算再說服自己,就那麼挨著,挨著。她以前是太幸福,也太快樂了,哪有一直都被上蒼眷顧的?輪到她了,她也不能例外,她也要挨。她也不過是凡人。任姐也不過是凡人。她們不過是結了一段不平凡的緣分。這樣想,她也就平和了,又可以在細細碎碎的日子裡哭哭笑笑,和別人沒有兩樣地活著了。
是的,她不過是要自己活著。她活著,任姐就還有人在想著,任姐在她的想著中永不泯滅。她聽著唱片里她和任姐的對唱,她看著畫幅里她和任姐的合影,任姐在她專注的心神中,似乎一次次來到她身邊,扶著她的肩膀,和她耳語。有幾次,她分明感覺到了任姐發絲間熟悉的氣息,唇齒間流瀉而出的私語。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4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