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大家對他的熟知可能都是通過他寫的《解密》、《風聲》、《暗算》,拍成的電視劇的緣故。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並且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近期,麥家發布了自己的新作《人生海海》,大家一直以為,麥家可能還是發布關於諜戰類的小說,但是這一次,他發布了一本關於生活的小說。這本書他歷經了5年時間的打磨,結合了自己的故事,最終完成了創作。
董卿推掉工作,高曉松連夜飛回
董卿讀完《人生海海》之後說:
「我一個人坐在書房裡面,對著電腦。天色越來越黑,可是我覺得已經沒有力氣站起來去開燈。電腦藍色的光就映在我的臉上,我止不住地流眼淚。」
它戳中了她內心最脆弱、最敏感的部分。所以這本書發布當天,董卿推了自己的所有工作,為麥家親自助威。
這本書籍在發行之前,麥家給高曉松打了個電話,高曉松二話不說,連夜從美國連夜飛了回來。高曉松讀了兩遍這本書,每一次都會流淚,於是高曉松評價說:
"這本書是向內心深處的文學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看完後真的忍不住落淚。"
莫言:麥家把家底子都抖擻出來了
讀過麥家的《解密》、《暗算》、《風聲》,大家都知道麥家的寫作風格,也熟知他講述故事的素材和原型。
他的風格不是寫實的,而是傳奇的。他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在他營造的「江湖」環境里。他的「江湖」與金庸武俠小說的「江湖」是同質的,但更加神秘莫測,更加具有奇幻之美。
但是《人生海海》這本書,打破了以往麥家的寫作風格。麥家和過去作別,回到童年、故鄉,那個生他養他的村莊。
小說一開篇,不厭其煩地對村子的地形地貌的描寫,仿佛拉開了一部長篇戲劇的序幕:這是古典主義作家們的看家本領,麥家也會。或許正因此,麥家想挑戰一下自己,走出所謂的舒適處,嘗試一種新題材,新寫法。
這是一個作家的美德,不要老待在安樂窩裡,吃老本,要敢跟自己較勁,去闖闖新天地,爭取多扎幾個跟頭。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評價道:
這本書,讓麥家把家底子都抖擻出來了!
和過去一刀兩斷,新的開始
很多大是大非的轉折,需要一些外力和契機。麥家就是經歷了這個人生是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父親的去世。
麥家在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和父親關係非常緊張,20年沒有回過家,即使是寫信也不會提到父親。20年沒有回家的他,決定回家,想陪陪父親,儘儘孝心。令人沒想到的,父親已經不認識他。
沒過多長時間,麥家的父親就去世了,麥家就像一部因急剎車而翻掉的車,許多部件壞掉了,並且拒絕去修。從那以後,麥家整整一年沒有打開電腦。完全做好了不寫作的準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2014年夏天,麥家在強烈的衝動下坐下來開始寫新作《人生海海》。
這是全新的一次出發,不論是題材、手法還是思想情感,都和過去一刀兩斷了。
麥家說道:我回到了故鄉,回到我的童年,聆聽我最初的心跳。我寫鄉村小世界,寫命運大世界,寫父子情深,寫世道人心,寫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寫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一定意義上說,這本書也是父親安排我寫的。
麥家花了5年的時間,2019年4月,這部書終於出版了。麥家通過這本書完成了自救,沒有功利心又用心用功地寫了一部作品。
每個人都應該跟自己來一場和解
董卿說:「如果麥家帶著《人生海海》再上《朗讀者》,我希望主題是『告別』,或者理解成『和解』。我們總是和某一個過去做告別,和某一段時間的自己做告別。」
其實人的人生都一樣,一定會經歷坎坎坷坷,大起大落,但是如果我們連面對的勇氣有沒有,那還怎樣能走完這一生呢?所以很多中年人看完這本書,都會熱淚盈眶。
麥家曾經說:「自己覺得作為一個作家,最難的,也是最應該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樣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變成大眾的感受,讓特殊性變成一種普遍性。」
在《人生海海》這部作品中,麥家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通過「我」的視角與感受,在撲朔迷離的情節中,看盡人世百態。由此,拉近了讀者與書中人物和生活的距離。
所以這部小說讀起來,才會那麼的平易近人,就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都稱讚它是一部「迷人」的小說。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不止這的意思。它告訴我們生活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
當你也陷入原生家庭的關係,無法自拔,建議你也讀一讀。這本書,無論是給正在讀書的孩子,還是已經步入中年的大人,都會深受觸動。
用簡單而有力的文字,闡述人生中的苦與樂
在《人生海海》這部小說當中,經常會在不經意間,就出現充滿了人生哲理的句子,看起來簡單,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中蘊藏著人生的大智慧。
「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用什麼樣的想法來生活,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總想活在別人的羨慕里,就會感覺活得非常累,讓自己迷失了生命的真正意義。讓自己的內心豐盈以後,提升個人的修養,就會隨時都能發現幸福的真諦。
「人像一枚硬幣,有兩面,遇到好的一面是你的運氣,遇到壞的一面是你的晦氣,如果兩面都叫你遇到則不免要喪氣嘆氣。」
作者麥家正是通過這樣充滿了哲理的文字,既揭示出來生活中的苦與樂,又讓讀者從小說中,跟自己的過往和解。不再糾結過往中,到底是否有過好運氣,而是珍視當下的一切,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重新出發。
接納身邊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我」在離開家鄉多年以後,還是回到了村裡。當發現「上校」需要林阿姨的照顧才能生活,心中沉積了多年的委屈和抱怨,一下子就消失了,看著每天只知道,玩著五六歲孩童的玩具,不用再擔心周圍人的各種猜測,「上校」身體看起來很好,生活得無憂無慮。
「我」從「上校」的人生經歷中,發現就算當初聰慧過人,學東西比別人快,「上校」也沒有感受到人間的善意,後來成為軍醫,每天要面對戰友的離別,而在他遇到意外,只有七歲孩童的智力以後,林阿姨把他照顧得面色紅潤,完全是一個鶴髮童顏的洋娃娃。不能接納別人時,只能生活在無邊的挖苦和不安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心理學上講的接納(acceptance)就是允許我們的想法和感受按照它們本來的樣子存在,不管它們是愉快的還是痛苦的;對它們開放,給它們騰出空間;放棄與它們抗爭;允許它們順其自然,來去自如。
不能接納上校的行為時,大家都認為上校一定做過很多惡事,不能接納上校身上刻著的幾個字時,大家想盡方法,想要給上校定個罪名。歲月更替,上校身上的字,不再是個秘密時,大家卻非常同情他的經歷,都感謝願意來照顧他的林阿姨。「我」接納了上校的遭遇以後,經常去看望他。這樣的變化,讓大家都內心更安穩,正是因為接納了別人的善與惡,才讓自己內心的境界升華。
從幸福中體會到溫度,從生命中體會到溫暖,從平淡中體會到溫情。用充滿了懸念的故事,帶著大家經歷著千帆過後的心境,從中感悟到珍惜當下的生活,珍視身邊的人,珍重每一段歲月。在《人生海海》中,不僅能看到精彩的故事,還有更深邃的思想,最真誠的感動!
讀完這本書,腦海里不由自主的就會蹦出一個問題:
什麼是真正的勇敢?
麥家說:「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這句話值得每一個成年人細細的品味。
現實中,有多少類似的人,苦苦支撐著自己的思想城堡,苦而不言,可惜,當壓力山大時,我們根本不可能自我救贖,只能被命運壓垮壓塌。而我們唯一能選擇的,除了挑戰和順從之外,還有什麼?
上校也好,麥家也罷,爺爺也好,老保長也好,「我」也好,都是這個世界的過客,都無權選擇生死,都忐忑地以現在揣摩著變數重重的未來,沒有誰能預見到明日的好壞。
人一輩子不會總在高處,也不會總在低處,高低會互換,絕處能逢生。死了不是勇氣,經歷過所有,仍舊活著才是真正的勇氣。
所以,再難也要好好活著,這才是人生最需要的。
這本書的封面上一個人,一隻貓。人是上校。上校愛貓。
上校愛貓,應該是因為他不能跟正常的女人結婚,過世俗的家庭生活。
他的不婚,他的神秘,他的被斗,他的逃,坐牢,瘋……都源自於那行刻字。
有人說:「如果你覺得你的命運是可恨的,你和你的命運產生了矛盾和衝突,甚至受不了的時候,不妨去看一看《人生海海》。」
人生的海平面在各種各樣的困境中沉沉浮浮,誰也不知道明天是風平浪靜的洋流,還是狂風暴雨的海嘯。
但《人生海海》告訴我們,要敢於在生活的潮落之後,鼓起勇氣去擁抱生命,迎接下一個潮起。
人生似海,起落沉浮。我們總會遇到暴虐陰冷的水域,也終會迎來輕柔而溫暖的洋流。
每個人都要活得精彩,《人生海海》值得一閱。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