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朴樹,我們總會不自覺地微笑,又有些許憂傷。他的歌中有我們的青春年少,淡淡的溫暖,濃濃的寂寞。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白樺樹刻著那兩個名字,他們發誓相愛用盡這一生……我在這裡啊,就在這裡啊,驚鴻一般短暫,像夏花一樣絢爛……」
這些極盡美麗與哀愁的歌詞,全部出自朴樹之手。那是怎樣的音樂天才啊!詞曲、演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年紀輕輕就紅遍大江南北。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但是,朴樹是不快樂的。他沉默寡言,不喜與人交流,偶爾出現在大眾視線,也是滿身不合時宜。
有次參加真人秀節目,主持人問他為什麼去,他說這一段需要錢。還有次正錄節目時,他突然說到點了,自己要回去睡覺。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這樣不通世事的朴樹,家人、朋友、同事、粉絲們都願意寵著。連媒體都很少黑他,認為他骨子裡始終是個少年。但朴樹說他特別不喜歡自己,坦言曾患過抑鬱症,一度想要自殺。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天才與抑鬱,為什麼會同時出現在朴樹身上呢?這一切的源頭,或許還要從他的家庭和童年說起。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
他卻患上憂鬱症
1973年,朴樹出生於北京,本名濮樹。他的父親是北大博導教授濮祖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我國空間探測「雙星計劃」的發起人之一,被稱為「外太空」界的泰斗科學家。
朴樹的母親劉萍同樣是北大教授,是我國第一代計算機女工程師。她和濮樹父親曾是同學,都是年級前幾名的優等生。高中畢業後,她報名支援邊疆,又被選拔去西安交通大學讀計算機,後來到北大任教。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濮教授有兩個兒子,濮石和濮樹。濮石從小調皮搗蛋,是個讓所有人都頭疼的孩子。而濮樹相反,他很乖,成績好,小學期間他當了五年班長,同時也是中隊長。
北大家屬院的孩子,都有類似的人生軌跡: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北大,然後出國留學或者留校任教。大兒子濮石走不通這條路了,父母就將希望放到濮樹身上。
圖自網絡
濮樹原本是按學術精英路線走的,但沒想到考北大附中時差了0.5分。父親不甘心,多方奔走一個月,沒有結果。
濮樹將一切看在眼裡,敏感的他心頭苦澀,甚至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因為沒考上理想學校,父母都沒法做人了。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濮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那個暑假,他拒絕出門,將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和人溝通。母親察覺到異常,帶他去醫院檢查。西醫一切正常,就去看了心理醫生。
醫生給他出心理測試題,其中一個是:「如果你死了,你覺得身邊的人會怎麼樣?」濮樹選了「無動於衷」。測試結果出來,濮樹患上了青春期憂鬱症。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父母沒有告訴濮樹結果,只是讓他吃藥。剛開始吃1/4片,後來是1/2片。濮樹從父親床底翻出了精神醫學方面的書,才知道那藥是用來緩解抑鬱症的。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都說老師的子女壓力大,北大教授的子女更是如此。外人看待他們時,總會無意識地設置標杆。那個標杆是優秀的孩子,至於是否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人生,沒有太多人去關注。
當早已被設定好的人生,與孩子內心的自我有衝突時,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導致異常劇烈的青春期叛逆。
不和父母正面衝突,
在沉默中尋找自我
整個中學,濮樹都在刻意擺脫被預設的人生道路。
他讀了北大二附中。最初的摸底考試中,他拿到了班級第二名的好成績,依然被選為班長。但他不想再被貼上「乖學生」的標籤,於是早戀,穿著奇裝異服,甚至帶幾個同學一起逃學。
班長自然是當不成了,他逐漸成了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整個中學時期,濮樹都挺迷茫的。他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卻不知道想要什麼。那時候,他追求一切新鮮的事物,留長頭髮,逃學出去喝酒,讓自己看起來很酷。
濮樹的哥哥濮石喜歡音樂,經常和朋友們翻錄磁帶。濮樹看著他們玩,也感受到音樂的力量。他慢慢知道了崔健和羅大佑,了解音樂背後隱藏的思想。他覺得談論音樂和思想,都是很酷的事情。
濮石比濮樹大6歲,年少時同樣叛逆,曾偷偷跑到深圳當流浪歌手。後來濮石去外地上大學,留了一把吉他在家。而那把吉他,為濮樹打開了全新的世界。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濮樹開始彈吉他,唱歌,偶爾也試著寫歌。他賣了最愛的遊戲機,給自己報了吉他班。那時候,音樂給了他安全感。在音樂里,他可以傾訴,也可以逃避。
他越來越不愛和同齡人交流,也很少和家人溝通。母親有時和他聊天,他全是抗拒,不想說時就假裝頭暈。他小時候得過心肌炎,一說頭暈家人就緊張,然後就不再管教他了。
沉默,憂鬱,厭學,是濮樹青春的底色。但還有無數的考試要應付,濮樹幾乎都是在考前一周突擊式地自學。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高三時,濮樹不想考大學。他那時就想要自由,想將頭髮留得長長的,穿時尚的皮夾克扮酷。
父親告訴他,上大學後很自由,課程都是選修,學校有很多女生。他聽了,覺得大學生活似乎很不錯。於是集中精力學習幾個月,考上了首都師範大學外語學院。
在大學,他真的放飛自我。留長發,組樂隊,交女朋友,每天都是出去盡情地玩。第二學期,他索性一節課也沒上,還和學校黨委書記鬧翻了。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玩了一段時間,濮樹覺得很沒意思,決定退學。跟父母說時,父親說:「你長大了,你的決定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你要問我們的意見的話,我們是反對的。」
濮樹選擇退學,他決定做回自己。他如願得到自由,但生活圈子反而更狹小了。除了和朋友們外出,除了每晚帶著吉他去運河邊唱歌,其他時間幾乎都悶在家裡。從一個屋子到另一個屋子,有時寫歌,有時寫日記,有時看書,有時玩音樂,有時什麼都不幹。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濮樹慢慢想明白了:音樂是他想要付出一切的東西,比讀書重要,比留長頭髮扮酷重要,比喝酒談朋友重要,可以說音樂就是他的命。父親多年後也表示:「我自己不懂音樂,但我尊重孩子的興趣,音樂是他的生命,正如學術是我的生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他是音樂天才,
卻在一夜成名後消失十年
優渥的家庭背景,讓濮樹沒有任何壓力。他從沒想過以後要做什麼,也沒考慮過謀生賺錢之類的事兒,他的世界裡只有音樂。
在家呆了幾年,父母看他的神色越來越擔心,濮樹選擇性地忽略。有天母親實在忍不住了,婉轉地問他:「你要不要試試出去端盤子?」濮樹猛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到了要賺錢的年齡。
那時候,高曉松正在花錢徵集歌曲,朴樹就試著去賣歌。高曉松讓他自己唱唱,聽完後被深深打動了。後來,高曉松朋友成立了麥田唱片公司,濮樹是第一批簽約藝人。他正式出道,藝名為朴樹。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1999年,朴樹推出首張專輯《我去2000年》,裡面收錄《那些花兒》、《白樺林》、《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經典歌曲。朴樹一夜成名,專輯大賣30萬張,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後來,他拍電影,上春晚,到全國各地開巡迴演唱會。2004年又推出唱片《生如夏花》,成為紅極一時的明星。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突然的走紅,給朴樹帶來了名譽、金錢,與此同時,還有巨大的壓力。他不喜歡虛假的繁華,不喜歡被公司支配,不喜歡一場又一場永遠沒有盡頭的商業演出。
有時他會突然失控。春晚彩排時得知要假唱,他扔下一幫人就走了,又被領導罵了回來。開演唱會時,有歌迷朝台上扔水瓶,他撿起來當場扔了回去……他變得越來越不開心,直到抑鬱症重犯。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之後的十年,他幾乎將自己封閉了起來,音樂也無法安撫他的內心。他結了婚,租住在北京的郊區別墅里,不與外界聯絡。
最難受的時候,他想過放棄生命,一度想要絕食。妻子吳曉敏陪著他,他不吃,她也不吃,兩人僵持了30多個小時。看著險些暈倒的妻子,朴樹終於拿起了碗筷。
他終究還是嚮往著愛與溫暖,慢慢走出了最難過的階段。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後來,朴樹與麥田唱片解約了。自己又組建了一支樂隊。自己做樂隊特別燒錢,但很自由。他可以長時間沒有成績,也能為了一首曲子修改幾千遍。他覺得找回了玩音樂的初衷。
「偷過一次懶之後,你覺得我偷了這次懶,老百姓沒聽出來,然後就會無底線下去。」做音樂,他寧願慢,卻從不敷衍。
2014年,韓寒找到朴樹,邀請他為電影《後會無期》演唱主題曲,朴樹答應了,就是超好聽的《平凡之路》:「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朴樹的聲音一出來,我們的青春就回來了。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2017年,朴樹推出了自己的第三張專輯《獵戶星座》,網易雲以2000萬的價格購買了獨家版權,創下單張專輯版權的最高記錄。
有人問朴樹的創作初衷,朴樹想了很久說:「因為我的媽媽。我希望媽媽活得長久,能親眼看到我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我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糟
朴樹今年48歲了。他還住在郊區租來的別墅里,養著一支樂隊,偶爾出席綜藝節目。他少了些憤世嫉俗,多了些平和。
前一段參加《我的音樂你聽嗎》節目,朴樹還發了長文告別,說自己不是被迫營業,是真的覺得好玩,認真地和後輩溝通交流。
圖自朴樹微博
現在的朴樹,生活很簡單。沒有演出活動時,他就在家裡寫歌、錄音,外出去大街上遛狗,買麵包,看看熱鬧的人群。
他一直沒有要孩子。他內心有些怕,覺得自己沒有把握,將孩子教育成一個好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圖自網絡
他養了一隻狗,每天變著花樣對它表白:「愛你,我愛你,大家都愛你……」他解釋說,狗狗和他特別像,不會表達,容易焦慮。他為狗請過教練,教練說狗不夠自信,是朴樹沒有教會它。朴樹很感慨,自那以後經常撫摸和誇讚狗狗。
為此,他還和父母深聊過,認為父母從小沒教過他自信。他們很愛他,但都隱藏得很深,而愛有時是需要大聲表達出來的。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朴樹成年後,和父母走動得少了。父母經常在網上搜他的信息。他在節目中說沒錢的時候,父母馬上打過去電話,說他們還存了一筆錢。有次朴樹回家,母親對他說:「我聽了你的歌,你這兩年是不是過得不開心?」朴樹很想哭。
父母那代人就是那樣,哪怕是北大教授,也不善表達,只將最深的感情埋在心底。這樣濃烈的愛,朴樹其實很久以後才懂得。
圖自視頻《魯豫有約》
在自我肯定與否定間糾結了這麼多年,朴樹終於能夠溫柔地看待一切了。
他對目前的生活現狀很滿意,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糟。除了音樂,他現在就想對父母多些耐心,儘量多抽些時間去陪陪他們。
作者:石霖,6歲男孩的媽媽,文字客,繪本控,執著寫字,簡單生活。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參考資料:
1.朴樹微博:@如是我聞_一時_;
2.魯豫有約:《朴樹:少年樹的清白之年》;
3.魯豫有約:《朴樹:我不怕老 我怕失去勇氣》;
4.網易真話,《解密朴樹:痛苦不堪的抑鬱和唱出生命的音樂》;
5.十點讀書,《又一知名男星人設「崩塌」,父母真面目曝光:果然,我們都被他騙了!》;
6.新民周刊:《朴樹成長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