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謝地,她終於不用靠搞笑出圈了

2021-12-16

6年了。

自2015年《暗殺》上映之後,韓國電影在中國大陸熒幕消失了整整6年。

所以本月一部《哦!文姬》在內地上映的消息,令影迷意外之餘感到振奮——我們又可以在影院看到韓國電影了。

那這部如此重要影片的主角,文姬是誰?

如果你真誠地發問,小妹會立刻送你一打羅文姬女士的表情包作回應——

沒錯,就是這個文姬!

就是這位因韓劇《搞笑一家人》廣為人知,憑個人魅力活躍在我們表情包里的奇女子。

在電影《哦!文姬》里,她扮演一位患阿爾茲海默病的奶奶,親眼目睹了發生在孫女身上的車禍……

為了找到肇事逃逸的司機,她必須和自己的疫病對抗,努力用破碎的記憶拼湊出那個真相。

影片宣布定檔的日子,正好在羅文姬80歲生日那個星期

從影院出來後,許多觀眾眼睛都紅紅的,深陷於不搞笑的文姬奶奶的魅力之中。

也有很多人看完電影,開始考古她曾經演過的影視劇,才發現這位出道60年的「國民奶奶」,真是個寶藏——

除了爆火的《搞笑一家人》,她還在《奇怪的她》中飾演老年版的女主角;

在《我能說》中扮演一位苦學英文,向全世界講述自己慰安婦經歷的老者;

在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中,演活了無數次戳到觀眾淚腺、最令人心疼的文晶雅奶奶。

老戲骨雲集

《我親愛的朋友們》(以下簡稱《朋友們》)是2016年,韓國tvN電視台出品的十周年台慶劇。

很多人聽過江湖上流傳著的「tvN出品,必屬精品」的傳說——

從永不過時的《請回答》系列,到不斷反轉的刑偵懸疑劇《信號》《秘密森林》,冬日必備的《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都是tvN的作品。

《鬼怪》劇照

而作為十周年台慶劇,《朋友們》從主創陣容到故事內容,都花足了心思。

編劇是韓國金牌編劇盧熙京,以她擅長的文藝而寫實、細膩而深刻的編劇風格,在韓國影視圈獨樹一幟。

當年在國內人氣頗高的《那年冬天,風在吹》《沒關係,是愛情啊》均出自她之手。

《那年冬天風在吹》劇照

而這部《朋友們》和以往劇作的不同,從海報便能一眼看出——

這是一部老年人挑大樑的劇,講述的是這幫爺爺奶奶們在人生黃昏時期遇到的故事。

除飾演女兒阿烷的「韓國小姐」高賢貞(上圖中間)之外,其餘演員均已過花甲之年。

可別小看這幫老人,哪一個都是韓國的老戲骨、實力派。

除了我們熟悉的羅文姬女士,還有在《魷魚遊戲》中飾演男主母親,出道62年僅休息過3個月的著名女演員金英玉。

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演技類獎項的韓國演員尹汝貞。

86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熒幕上,身兼「爺爺專業戶」和「會長專業戶」的國寶級演員申久。

80年代就憑藉《晚秋》斬獲國際大獎,在韓劇《宮》中出演皇太后為中國觀眾熟知的金惠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每一位都是熟臉兒。

在一眾老戲骨的光芒下,同樣出演了這部劇的趙寅成和李光洙,都顯得有點黯淡。

《朋友們》的故事由一場即將發生的「自殺事件」拉開序幕。

一位老人步履蹣跚地爬上天台,望著樓下的車水馬龍,嘴裡念叨:「真是個死亡的好地方。」

她是誰,為什麼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老奶奶名叫喜慈,是個優雅的女人,一輩子沒吃過什麼苦,心思如少女般細膩。

直到她的老公在壁櫥里死去,她一下子失去了依靠,變得形單影隻。

丈夫的葬禮結束後,幾個孩子在酒桌上爭吵,她聽到了不該聽到的話:

「媽媽應該比爸爸先死才對。」

因為他們覺得,習慣了「被別人照顧」的母親,沒有辦法離開父親獨立生活。

不想看別人臉色生活,也不想給孩子們增添負擔,好強的喜慈搬出去獨居。

一個人的生活似乎也不錯,沒人管自己半夜吃甜食,開心了放首喜歡的曲子……

但這些都只是表象,對於獨自生活的喜慈而言,孤獨才是常態。昔日愛人的影子已無處尋找,兒女各有各的一堆麻煩事。

而且她漸漸發現,自己似乎患上了幻想症:

總覺得家裡燈忽閃忽閃的,還有人走來走去;對面樓上的一個男人,每天8點準時偷窺自己。

於是她在冰箱上給自己貼了一張紙條,每天讀三遍提醒自己——

不要給別人和孩子添麻煩,生病了就去醫院;到了該去養老院的時候,也要笑著去。

可在被醫生診斷患有輕微妄想症後,不想成為別人的累贅的她,還是決定了結自己的生命。‍‍

一邊是無止境的孤獨,越來越肆虐的病魔侵蝕;一邊是主動迎接死亡,乾乾淨淨地走。

看著老太太單薄的身影,只讓人覺得一陣鼻酸。

本以為,老年人的內心世界都是平靜安穩、難起波瀾的。

沒想到只看個開頭就破防了。

千姿百態的人生

萬幸,在喜慈最孤獨無助的時候,她的「閨蜜們」出現了。

可等到觀眾們開始期待,喜慈能夠被這些老朋友治癒時,卻發現這些老人各自的生活,也是一地雞毛。

其中和喜慈關係最要好的是晶雅,即羅文姬奶奶飾演的角色。

她的老公石均是個大男子主義、脾氣暴躁的鐵公雞,天天玩命使喚她,還總因為一點小事就大聲呵斥她。

晶雅買菜多花了點錢要被罵;晶雅和他頂了嘴,他會生氣地把老伴關在門外閉門思過。

她曾懷過一個兒子,可胎兒不幸夭折;好不容易把三個女兒拉扯大,卻因為沒有兒子,在婆家一直受欺負。

一把年紀了,還要像傭人一樣去三個女兒家打掃衛生,賺到的錢自己一分都不花,全部寄給住在療養院的母親。

操勞一生,晶雅好像沒有一天為自己活過。

她一直在等丈夫實現結婚時的諾言:等他退休,兩人就把所有的錢取出來,一起去全世界旅行。

她等了幾十年,丈夫卻總是拿各種藉口搪塞自己,決口不提旅行的事……

直到她的老母親在海邊與世長辭,她才幡然醒悟,原來人生並不像自己以為的那樣,還有很多個明天。

她不要像母親一樣在養老院終老,她要「像鳥一樣自由,要死也死在路上。」

於是,不顧朋友們的勸阻和女兒們的責備,晶雅一改以往的忍讓和懦弱,決定離婚。

離開那段靠不斷自我犧牲才維持下來、讓她一輩子為別人而活的婚姻。

也是從她離開之日起,石均才發現自己離不開晶雅,也知曉了她幾十年來的隱忍與委屈。

他痛定思痛,改變對晶雅的態度,兌現他遲到的諾言,一次次登門給她賠禮道歉……試圖挽回心灰意冷的老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原來,老年人的生活也並非沒有煩惱,麻煩事從不會因為他們年紀大,就放他們一馬。

同樣是喜慈閨蜜的蘭熙,經營著一家生意火爆的飯館,外人眼中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

但在她強硬的外表下,苦楚和難言之隱卻不比別人少。

年輕時親眼目睹丈夫出軌,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親弟弟小時候生病落下殘疾,需要長期有人照料。

這兩件事給她帶來的傷痛,讓她給女兒定下兩條擇偶標準:不能是有婦男,不能是殘疾人。

沒想到女兒一下子踩中兩條紅線,家裡整天雞犬不寧。

在這個檔口,蘭熙又檢查出了疑似患有惡性腫瘤,凶吉未卜……

另一邊,因為當年對蘭熙丈夫出軌「知情未報」,幾十年來被蘭熙痛恨的英媛,早就因為癌症剃光了頭髮。

儘管她的身份是大明星,人前風光無限,卻沒人知道她被前男友騙光財產,多年來孤枕難眠。

看上去很有錢,又很喜歡結交年輕朋友的忠楠姐,一直憧憬著愛情,卻終身未婚。

她不喜歡別人叫她阿姨,所以大家都叫她忠楠姐

她一輩子照顧了家裡幾十口親人,幫扶潦倒的藝術家朋友;在她闌尾炎發作暈倒時,卻沒有人能及時趕來她身邊。

手術後在病床上睜開眼,圍在周圍的卻是被她嫌棄「年紀大」的老朋友們。

她們都面臨著各自的人生難題,陷入難以把握的命運里。

人生路上的刁難,不但沒有隨時間流逝被忘乾淨,反而一件件沉澱在她們的生命里,變成一道道疤痕。

他們這個年紀的煩惱尤其複雜,對父母身體狀況的記掛,對子女婚姻的擔憂,對自己感情生活的不滿。

這部劇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

劇中每一個人物都不是完美的,她們沒有活在真空里,而是各自囿於現實的焦躁不安,困頓於當下的憤怒與無奈。

但儘管被命運擊中,他們卻總能巧妙地化解。

到山上暫住一晚,和兄弟喝個小酒,帶閨蜜去老年迪廳蹦個迪,撿拾微小的快樂讓日子向前走。

追尋生命中片刻的柔軟和溫暖,讓自己內心的聲音有人傾聽。

不會因為年紀大了,就放棄自己的人生,得過且過;而是經常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回家路上買束香氣宜人的鮮花取悅自己。

也不會因為身體出現各種問題,就做個「安安分分」的老年人;遇到欺負自己的人,會奮起反抗、報仇,維護自己的權利。

這樣的老年人很酷,很不一樣吧。

正是因為「人生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活著」, 所以即使正在走向人生盡頭,他們也要用力地活過每一天。

看著這些朋友們,竟讓人覺得變老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了。

不是悲傷又美麗的故事

有人說,這部劇就像老年版的《請回答1988》。主角都是幾個認識了很久的好友,他們在生活里各自獨立又互相有交集。

除了彼此,他們還有自己的愛人和子女,而劇中父母與子女的相處,也充滿了寫實的瑣碎和溫柔。

性格強勢的蘭熙,一直在控制女兒阿烷的人生。

在阿烷年幼時,蘭熙因為丈夫的背叛太過痛苦,想帶著孩子一了百了;她把裝著毒藥的牛奶給女兒喝下,幸好被丈夫及時救下。

這件事使母女間產生了難以言說的隔閡。

而本打算結婚的男友延河,因為在求婚前遭遇車禍,雙腿殘疾。

也讓要求女婿不能是殘疾人的蘭熙,與女兒之間再添一道鴻溝。

她忽略了阿烷也是一個獨立的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到了一定時期,做母親的必須放手。

而阿烷也是在母親患病之後,看著原本頂天立地的媽媽變得如此脆弱,才真正理解她這幾十年滿是酸澀、苦痛的過往。

也才懂得蘭熙是想用自己大半輩子的經驗教訓,讓她少經歷些坎坷磨難,多一份安穩富足。

這樣的換位思考,是昔日未經世事、總是把媽媽放在對立面的她難以做到的。

原來沒有完美的家庭,也從來也沒有完美的父母和子女。正如劇中朋友們七嘴八舌說的:

「人生就是父母和子女的戰爭。」

「是老一輩和年輕人之間的戰爭。」

彼此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生長環境,造就了兩代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思考模式。

有摩擦很正常,父母和子女總是既像冤家,又有著無法割捨的感情。

但有時身為子女,我們只關心她們的溫飽和健康;卻不能用朋友般平視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忽視了父母的情感需求。

如果我們都能多一分理解和讓步,或許就可以解開心結,和父母如朋友般相處。

因為爸爸媽媽從來不只是爸爸媽媽,他們也有名有姓,有性格,有脾氣,有自己的人生。

這不光是與父母和解,也是和我們自己和解。

是的,《朋友們》最終是一個關於和解的故事。

蘭熙與女兒和解,晶雅與丈夫和解,喜慈與疾病和解,忠楠與對老去的恐懼和解……

看透那些是非恩怨之後,她們才能成為掌控自己人生的主角。

才能將當下的每一瞬間都活得炙熱。

畢竟人生太短,沒有太多時間去憤恨和埋怨,我們真實擁有的只有今天。

而能變成一位可愛的老年人,也沒什麼不好的。

就像女兒阿烷在結尾那句獨白說的:

「為什麼我會一直認為他們只是在一步步邁向死亡呢?

他們只是在活出自己的人生。「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小妹也有自己的視頻號啦!

每天兩分鐘

和你分享那些打動人心的人和故事

記得點擊上方視頻頭像

進入主頁關注我的視頻號哦

網易文創簽約中國冰雪,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冰雪文創合作夥伴,更多項目歡迎諮詢。


相关文章

  • fromis9合約到期不續約
  • 朴彩英將出演JTBC新聞節目
  • 她們徹底與公司決裂了?
  • 娛樂圈模範夫妻!玄彬為孫藝珍送上甜蜜應援!
  • CBX都將發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