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里曾說:「人生,緣始於『遇見』,情長於『陪伴』。」
人生漫漫,前路崎嶇。
何其有幸,我們並非孤身一人。
01
每一次美好的相遇,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努力
1968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的廖昌永,從小跟著母親和3個姐姐在鄉下生活。
7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小小年紀的他不得不幫助媽媽挑起家中的重擔。
那時候,每次去鎮上上學時,他都會帶一個空桶。
放學後把裝滿泔水的桶從鎮上挑回家中喂豬,每當被重重的泔水桶壓得齜牙咧嘴時,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以後要養媽媽。」
為了改變命運,他咬緊牙關,努力抓住每一個機會。
高一那年元旦晚會,剛剛唱完《那就是我》的他被政治老師拽到一旁:「你唱歌唱得真好,為什麼不去考音樂學院呢?我有一個同學現在在四川省歌劇院做獨唱演員,你跟他學吧。」
心動的廖昌永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
但是,連續參加了四川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師專和上海音樂學院招生考試的他,苦苦等待,卻沒有收到任何一家的錄取通知書。
正當失望的他準備與縣文工團簽約時,遠在老家的大伯打來電話:「你的錄取通知書到了,是上海音樂學院!」
廖昌永激動地背起行李,穿著媽媽一針一線做的新鞋,登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
車快到站時,變了天,他看著外面的瓢潑大雨,想著腳上穿著的是唯一一雙新鞋,陷入了兩難。
「我想,如果一腳踩進去,這雙鞋就報廢掉了。」
最後,廖昌永狠了狠心,脫掉腳上的新鞋放進行李袋裡,光著腳、冒著雨,一步一步走進了上海音樂學院。
縱然身影被風雨拍打得狼狽不堪,即便雙腳被雨水浸泡得發白起皺,但那個懷揣夢想在風雨中奔跑的人卻熱烈而滾燙。
不論命運如何輾轉,只要始終向前,即便光著腳,也能抵達夢想盛開的地方。
相似的靈魂,不分貧富,追逐夢想的心,同樣一往無前。就在廖昌永不顧一切拼搏著,歷經挫折終於踏進上音時,遠在四川的一個文工團家庭里,正在讀高二的王嘉也正在為即將到來的高考而努力著。
與廖昌永不同,成長於藝術家庭的她,從小受到音樂的薰陶,在鋼琴上有著很高的天賦。
不僅彈得一手好琴,更是很早就確立了考上海音樂學院這個夢想。
王嘉的父母不僅給她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更給了她全部的愛。
對於女兒,他們總是給予最大的尊重,給予她自由選擇的權利。
正因如此,當多年後得知女兒和一個窮小子談戀愛時,不僅沒有反對,還給予支持,承擔了廖昌永的學費和生活費。
克萊齊奧在《流浪的星星》一書中寫道:「這個世界裡,雖然沒有最美好的相遇,卻應該有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
人生的軌跡難以預測,看似難以相交的平行線,卻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悄然相遇。
但在相遇前,必須先努力成為更美好的自己。
因為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你是什麼模樣,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伴侶。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