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無法定義我們的生活,愛可以 」

2022-08-14

原標題:「婚姻無法定義我們的生活,愛可以 」

編者按:

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自我價值的覺醒,帶來了婚姻觀念的轉變。年輕人坐在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裡,擁有了日益增強的個體博弈能力,也擁有了更多可能性。

雷蒙德·卡佛說:「對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但愛卻往往是「亘古長明的燈塔,定睛望著風暴,不為所動」。

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在忙碌的日常中,使出了渾身解數發出光和熱。我們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或是靜靜等待一朵花開、一次偶遇,或是恣意在愛里徜徉,或是幸運地尋得了「完美伴侶」。

單身也好,走入婚姻也罷,這是不同的人生選擇,是不同的人生境遇。每個選擇,都意味著不同的跋涉與付出,但作出選擇的歷程,應該是清醒的、獨立的、愉悅的——

螢屏婚姻故事@文/昨葉何

近年間,現代都市情感劇再熱,《小敏家》《心居》《我們的婚姻》《親愛的小孩》……熱搜紛紜,婚姻話題備受矚目,成為映射都市生活樣態的一面當下之鏡,聞一知十,見微知著。

在螢屏

20世紀90年代之後,伴隨經濟飛速發展而來的是生活樣態、思維方式的變革浪潮。此時,婚戀問題,尤其是都市人的婚戀生活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1990年《渴望》的熱播,標誌著都市情感劇真正意義上的到來。

展開全文

《渴望》劇照

故事,及其衍變

近年的都市婚戀劇中,一個鮮明衍變是——女性在家庭中的位置及其社會意識。

在傳統兩性關係與家庭分工中,歷來把男性稱作「一家之主」,拿主意、做決定、賺錢養家餬口,都是男性應當承擔的責任。

都市婚戀電視劇也有其一脈貫之。

例如真實。前日熱播的《親愛的小孩》,通過寥寥幾幕戲,就將真實的孕婦生活呈現在觀眾面前。

《親愛的小孩》劇照

螢屏上,女主角正在卸妝。卸掉粉底之後,她顴骨上的黃褐斑直接顯露出來,再卸掉口紅,她的氣色變得黯淡,由神采奕奕的都市麗人轉眼成為一個皮膚泛黃、神色疲憊的孕婦。這種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融的畫面,讓劇集贏得廣大電視觀眾的關注,迎來了不錯的收視率與討論度。

再如群像。都市婚戀劇往往塑造形態各異、感情豐富、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觀眾仿佛都能從中找尋到自己的影子,以此可以宣洩心中的苦悶,緩解精神的緊張。

宏論之外,以婚戀為核心敘事的螢屏故事,往往成為時光中的「浮世繪」。作品關注人的性格和命運,它表現人,也表現與個人命運密切相恰的文化蘊涵、時代光影。

事實上,近些年都市情感劇的品質提升也離不開優秀演員的加持。周迅、任素汐、秦昊等曾專注電影創作的演員投入電視劇陣營,塑造更多的精湛細節,螢屏熙熙,更見異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婚姻,「魔盒」?

情感、婚姻、家庭生活及其本質,成為都市情感劇的原發性問題。

婚戀最早是作為社會生活中的歷史現象而存在的,經由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婚戀現象最終固定成一種社會關係。再由這種社會關係映射出觀念,即《禮記·昏義》中所說:「昏(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

《小敏家》劇照

而看完一部又一部都市情感劇,議論過熱搜榜上「關於婚姻的一百種情節」,生活綿延,觀戲者,未嘗不是局中人。

婚姻像一個神奇的「魔盒」,它改變著婚姻中的雙方,而這改變並非遵於何種窠臼,恰是婚姻中的彼此,與環境和人際關係的交鋒過程。在婚姻的紐帶上,人們有意或無意地改變或抱守。理解、妥協、交流、磨合、進退……終究讓你發現那個或曾潛藏的真正的自己。

婚姻是一項迷人又艱難的課題。我們發覺,然後領會。一如熱播劇中所說:「婚姻無法定義我們的生活,愛可以。」

青春必修課:談談愛情與婚姻愛情降臨的那一瞬進入婚姻之前,這屆年輕人究竟在擔心什麼?

最重要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審校:張斯絮 劉曉 劉博文編輯:韓冬伊 tamako

責任編輯:


相关文章

  • 《掌心》:二刷才發現導演埋了多少線!這些偷聽戲把我CPU干燒了
  • 《哪吒2》:爆火,餃子卻閉關!他的「難受」,扯破了內娛的遮羞布
  • 《難哄》:桑延到死都不知,溫以凡拒絕他的原因到底有多不堪
  • 《難哄》:看懂溫以凡的過去有多不堪,才明白她為何拒絕桑延
  • 《六姊妹》:催二女兒再嫁,逼四女兒復婚,真不怪劉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