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暮年,我把父母從接到城裡,這種連根拔起讓他們享福是對的嗎

2021-12-20

【本文節選自網絡文章,作者:黑金時代 ,有刪減,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圖片源自網絡】

1

五年前,我把父母從榆樹老家接到了長春。

從進城第一天起,我媽就表現出超強的適應力,而我爸則一直水土不服。

搬家那天,我爸沒吃晚飯,他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

我們收拾東西時才發現,他居然把好多農具都帶來了。

我對媽媽說:「帶這些東西幹嘛?又用不上,凈占地方,扔了吧。」

我媽表示同意。

誰知,我爸突然沖了出來。

悶頭悶腦地說:「這是我用了一輩子的家把式,都給我放那兒,一件都不能少。」

迎著妻子不解的目光,我默默把那些東西放到了陽台上。

從小到大,爸爸在家裡說一不二。

現在,他來到我家,這個規矩依然有效。

用妻子的話說:「你爸可真神奇,只要他一出現,你秒從『張英龍』變回『拴柱兒』。」

「拴柱兒」是爸爸給我起的乳名,希望我好好養活。

2

妻子說得沒錯。

我爸依舊是家長的武斷霸道。

他來了,我必須從戶主位置上退下來,凡事聽他的。

進城後的第二天,老兩口去了一趟菜場。

然而,空手去,空手回。

香菜十塊錢一斤,一根大蔥要兩塊……我爸說那不是賣菜,是打劫。

然後,自作主張地把陽台上的雜物都搬走,弄些泡沫箱子,不知在哪挖來的土,種上了香菜、蒜苗、小蔥……

種子,是他從老家帶來的。

3

爸爸進城後的每一餐,都吃得特別少。

我問我媽,她說:「你爸以前在家裡,飯量大著呢。」

我又問我爸,是不是飯菜不合口味,他說都很好吃。

我想,可能是剛從鄉下搬來,還不太適應吧。

但媽媽卻悄悄告訴我:「你爸節儉慣了,他覺得什麼都貴,連吃口大蔥都得花錢買,他受不了。」

4

然而,這就是城市生活,必須得適應。

為此,我除了給他們零花錢,還把生活費放在爸媽手裡,讓他們隨便花。

可是,一周過去了,全家人都吃得面露菜色。

上小學的女兒是無肉不歡的。

可飯桌上幾乎都是青菜,零星一點肉絲。

即使偶爾做盤紅燒肉,爸媽也一筷不動。

至於水果,什麼便宜買什麼,品相差得可憐。

5

我決定找我媽好好聊聊。

結果她也是一肚子牢騷。

她每天去買菜,我爸一定要跟著。

不是為了幫她提東西,而是為了監督她買什麼。

「青菜太貴了,水果比肉還費錢,這簡直是吃鈔票嘛……」

我爸全程都在念叨,買一棵白菜能把整個菜場走三遍。

我媽抱怨道:「別提了,跟你爸去趟菜場,腿都遛細了,真是夠夠的……」

沒辦法,我們只好自己買回雞魚肉蛋,堆滿冰箱。

即便如此,每次吃飯,我心還是被爸爸堵得滿滿的。

從前飯量大如牛的一個人,現在是肉不吃,酒不喝,頓頓大蔥、生菜蘸醬。

給他夾塊肉,他滿臉不高興:「天天也不幹活,吃這麼多肉要得腦血栓了。」

然後,一家人吃水果,他碰都不碰,說怕得糖尿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我指派女兒哄他吃,他也不給面子。

氣得我媽直罵人:「他一身賤病,你們都別理他,越敬越歪。」

6

其實,我能理解他。

在土裡刨食了大半輩子,現在被強行移植到城市,需要慢慢適應。

令人欣喜的是我媽。

先是跟小區里的阿姨們一起跳廣場舞,跳著跳著,就加入了公園舞團隊。

不僅每天準時開跳,還時不時地客串個表演。

歌舞不分家,繼跳舞之後,我媽又跟結交的兩個好姐妹愛上了唱歌。

她們居然能找到那種5個小時30塊錢的KTV。

三個老阿姨,帶著水果、麵包、火腿腸,在KTV一唱就是小半天。

熱情開朗的媽媽,迅速有了自己的圈子,她以極大的熱情和活力,擁抱上了城市生活。

她經常興高采烈地對我們說:「真來晚了,這城裡生活多豐富啊,哪像在鄉里,天一亮就得下地幹活,天黑了就睡覺,稍微打扮打扮,人家都拿眼睛瞅你……」

7

我和妻子喜歡,甚至欣賞這樣的媽媽。

適應能力強,能吃苦,但也懂得享受生活。

關鍵是,她讓我們的孝心有處安放。

我們給她買吃穿用,尤其是衣服,她特別開心,立馬穿出去給老姐妹看。

教她用智慧型手機,她興致勃勃地研究學習。

我和妻子喜歡喝茶,她也試著跟我們一起品味。

她對茶的悟性甚至讓我們吃驚。

於是,每到時節,我們便買回一些好茶,跟媽媽一起嘗鮮。

說到底,父母養育我們一生,能夠讓他們在有生之年,與這人間好物相逢,是為人子女的一件幸事,很多時候,也是我們努力拚搏的價值所在。

8

與可愛的媽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令人頭疼的爸爸。

他依然秉持著勤儉樸實的本色,對於我們的百般討好,刀槍不入。

他永遠穿著從鄉下帶來的那幾套衣服,進城三個月,兜里揣的那幾百塊依然是從前的疊痕。

他最開心的事,就是給老家的親戚朋友打電話,每次都聊到熱淚盈眶,聊到手機沒電。

對於媽媽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他各種嗤之以鼻。

從前如影相隨的老伴兒,進城之後,各行其道。

9

看著我媽每天自得其樂,我爸到底也憋出了什麼辦法。

那些天,他早出晚歸,難得一見的興致勃勃,飯量也增加了不少。

問他,他神神秘秘地什麼也不說。

我媽悄悄嘀咕:「難不成你爸開竅了,在外面看上什麼城裡女人了。」

我和妻子一口豆漿差點噴出來。

就我爸那窮酸相,就他那摳門倔強勁兒,也就我媽拿他當個寶兒。

我們安慰媽媽,都來這麼久了,也該適應了,這是好事。

10

可是,三天後,我接到片區城管的電話。

等我急三火四趕到時,我爸正垂頭喪氣地坐在一片荒地上。

這片足有半畝的山坡地,一看那些新土,就知道是剛開墾出來的。

原來,這些日子,他在做這件事。

結果被附近的人發現並投訴,城管立即勒令他停止開荒。

我爸先是求人家讓他種完這一季,城管當然不答應,於是他開始慪氣,坐在荒地上不肯走,還告訴人家他有心臟病。

於是,城管向他要了我的電話。

城管跟我爸沒法講理,就教育我,要好好善待老人,讓他沒事去下下棋,釣釣魚,別老想著土裡刨食,現在,誰還差這一口吃的……

我爸火了:「全國農民不土裡刨食,你們吃啥喝啥,你們知道豆子長什麼樣,花生怎麼結果嗎?一群忘本的東西……」

我見勢趕緊跟人家道歉,拉著我爸就走。

11

好不容易把他連人帶農具拽到車裡,開出大概50米,他突然說有東西落在地里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我只好又開車回去,他幾乎是小跑著上了那段山坡。

回來時,手裡拿著一塊大石頭。

他說,這石頭很少見,做界石簡直太漂亮了。

所謂界石,就是農村土地挨著的兩家,用一塊石頭做分界線。

我不耐煩地問:「你連地都沒有,還界什麼界?」

他卻不以為然:「這兒不讓種,我再找別的地方,城市這麼大,我就不信容不下一顆種子。」

12

從此,每天尋寶般找可以開墾的荒地,成了爸爸在城市裡的寄託。

不管我們如何勸阻,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

看著他一次次被驅趕呵斥,一次次失望而歸,我剛開始是厭煩,後來是心軟。

於是,我讓朋友在城鄉結合部幫著租了一畝地。

心想,這下可以盛放他老人家心裡的種子了吧。

可是,我開車帶他去看地方,去時很開心,但回來的路上,他不幹了。

「種地本來就沒多少帳算,地租子那麼貴,每天還要再花錢坐公交車,這地種下來,得多敗家,我不種!」

我的一腔熱忱,就這麼泡了湯。

13

屢屢碰壁之後,我爸也意識到,想在城裡開闢出可以耕種的荒地,幾乎是不可能的。

於是,他又開始各種想招。

他要找工作,做保潔,當保安,看門都行。

我和妻子都不同意。

他已經65歲了。

正因為他和媽媽已經干不動農活,但又不肯讓土地閒置,我們說破嘴皮子才把他們接到長春。

以65歲的高齡去打工,我們的心和臉,往哪放?

14

可是,同樣的,我們說破了嘴皮子,我爸依然不為所動。

他說要麼讓我上班,要麼回老家種地。

他每天早早出門,從前是找地種,現在是找活干。

有一天,還差點被搞傳銷的人拉走。

好在他感覺情形不對,及時給我打了電話。

我一邊往他說的地方趕,一邊報了警。

看著警察把那些人帶走,我爸眼圈紅了。

他說,這城市裡,生活太難了。

15

爸爸的話,讓我的心酸到疼痛。

我開車帶他去了單位,參觀了我的辦公室。

又讓他看了我每月的工資流水。

我幾乎是哀求著對他說:「爸,我早就跟你說過,你兒子現在不差錢,我接你來,就是讓你享福的,你能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享受生活啊。」

結果,聽了我的哀求,我爸也哽咽了,他說:「你有錢,那是你掙的,我每天白吃白喝,真是張不開嘴,我在老家,米是自己產的,菜上園子裡抓一把就夠吃,但城裡不一樣!」

「我媽都想得開,你為什麼不能?當初你和我媽為了供我讀書,吃了那麼多苦,現在,也該到你們享福了呀。」我再次哀求他。

可是,爸爸犟得讓我欲哭無淚:「你不讓我幹活,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廢人,這一天天地,就像一隻養在籠子裡,混吃等死的老狗。」

16

「老狗」兩個字,扎心了。

我心心念念想給他帶來的新生活,卻是他的煉獄。

但爸爸那土地一樣的性格,是不會撒謊的。

我知道,他不快樂,他真的很痛苦。

於是,我做了妥協。

我托朋友給他找了一份工廠看門的活,月薪2000。

說是看門,其實就是晚上在廠子裡睡覺而已。

我爸開心極了。

進城之後,他第一次笑得那麼爽朗.

17

然而,從上班第一天起,我爸就幾乎不著家了。

他驚喜地在工廠里發現了一塊空地。

是金子總會發光,是農民,早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土地。

他壯著膽子去找廠長,經過同意後,又把家裡所有農具都搬去,開始了晚上看門,白天種地的日子。

爸爸畢竟是種地的一把好手。

那塊一畝左右的荒地在他兢兢業業地侍弄下,慢慢有了起色,白菜、蘿蔔、黃瓜、西紅柿、香菜以及用油菜花圍起來的柵欄,特別養眼。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廠里一共20多人,不管什麼蔬菜下來了,他都想方設法給工友們分點,讓他們嘗嘗鮮。

每次回家,他拎著的總是滿滿當當的新鮮蔬菜。

他一樣一樣地從袋子裡往外拿,眼睛裡碎星閃耀。

那神情,讓我的記憶也跟著回到了從前。

每年秋收時節,爸爸就是用這種目光把地里的玉米收回來,再賣出去,然後,在燈下數完錢,喜不自禁地說:「拴柱兒,你的學費有啦。」

18

爸爸在廠里的時候,我們常做些好吃的,給他送過去。

他就很開心地帶我們去園子,參觀他的勞動成果。

媽媽只是看看,從不動手,她說:「跟泥巴打了一輩子交道,我可是夠夠的,這地啊,就是你爸的老情人。」

爸爸也不像從前那樣跟她鬧,而是打趣道:「你呀,就是被我耽誤了,天生就是城裡人,過城裡生活的料。」

說著,爸爸捧起一抔泥,驕傲地說:「看看,你爸侍弄出來的地,一樣的土,一樣的地,總比別人高產不少。」

直到此時,我才放下心來。

那個被連根拔起的父親,終於在城市紮下根來。

只要還有地種,他就依然是那個養家餬口,心懷驕傲、頂天立地的父親。

19

前不久,爸爸動了一個小手術,腸息肉。

所有人都告訴他只是個微創,不用緊張。

可手術前一夜,他還是把我叫到跟前。

他從貼身衣服兜里,拿出一個包的里三層外三層的小布包。

裡面竟然是一塊泥土。

爸爸說:「這是我從老家帶來的,如果手術後,我還活著,你就還給我,如果下不了手術台,裝骨灰時,你就把它灑進去,我真沒了,也要葉落歸根。」

捧著這把故鄉的泥土,我泣不成聲。

也許很多人會不解,會覺得我爸矯情,可是呢,我懂他,我懂他對土地的情懷。

我說:「爸,把你從老家接來,我是不是錯了?」

我爸笑了:「錯什麼錯,拴柱兒,有你這麼孝順的兒子,爸這輩子都知足了。」

20

爸爸的手術很順利,一周後就出院了。

在家休養了幾天,他又開始興高采烈地去上班。

春耕秋收,冬天還弄了大棚。

他種地實在太拿手,經常有人慕名來求指導。

於是,他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圈子,每天忙碌充實,走路帶風。

21

今年是爸媽進城的第五年。

他們像兩粒不同的種子,在城市裡生根發芽,拓展出各自不同的生活地盤。

偶爾,老兩口走在大街上,那畫風實在很違和。

我爸嫌我媽太招風,我媽嫌我爸太土氣。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彼此信任依賴。

而對於這對老寶貝,我和妻子決定以溺愛為主。

他們想做什麼,就由著他們吧。

後記

人生暮年,我們把父母從接到城裡,我們都以為這是盡孝和讓他們享福,卻不曾想到,我們換一個地方吃飯都會挑食,更何況將父母連根拔起,安插在城市的生態里。

他們從前所有的思維、習慣、經驗都被顛覆,他們跟初上幼兒園的孩子其實沒有區別。

如何讓進城投奔子女的爸媽找到歸宿?

事實證明,無微不至的愛不抵一個骨灰級的愛好,那是他們跟這個城市接壤的路徑,是他們依然擁有社交的敲門磚,也是他們安度晚年的掌中寶。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