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月升滄海》銅牛縣投敵案為啥涉及到程始程家?真相是什麼
其實原著中,並沒有程家入獄這段情節,這一部分是電視劇的改編。
不過大概劇情也是有跡可循的,下面根據原著來倒推一下這段情節。
銅牛縣事件經過
原著中皇帝收到奏報,****,銅牛縣的縣令顏忠投敵,把易守難攻的銅牛縣送給了**,致使此縣落入敵軍之手。
而顏忠也是假意投敵,實則自己帶著妻兒老小,以及銅牛縣出產的兩千斤精銅逃之夭夭。
銅牛縣因為有煉銅場,所以城池修建的格外高厚堅實,易守難攻,落入敵軍手裡很麻煩,強攻肯定會死傷不少。
此時,天下聞名的大才樓犇出場,他深諳縱橫之道,能言善辯,竟然說服了守城的敵軍將軍棄暗投明,不費一兵一卒,讓這座城池失而復得。
因此立下大功。
真相
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其實這一切都是樓犇自導自演的!
展開全文
他和顏忠結交,兩人縱論時局抱負,惺惺相惜。
**起兵謀反後,銅牛縣風雨飄搖,樓犇對顏忠說可以保他**幼子安危,顏忠聽信了他的話,將**幼子,還有兩千斤精銅託付給樓犇,想著自己就算城破身死,也算把精銅保住了。
結果樓犇在出城後把顏氏滿門都**了,買通了一位縣丞,大肆張揚顏忠盜銅叛逃,嫁禍顏忠叛敵**。
他還串通了敵軍將領馬榮,裡應外合。
馬榮得以從反賊陣營脫身棄暗投明,而樓犇就得了勸降的功勞步步高升!
追查破案
凌不疑程少商到了銅牛縣追查整個事件,發現很多蛛絲馬跡。
首先,顏縣令施政勤勉,這些年來鼓勵農桑,興辦鄉學,挖水渠鋪路……就在最近還有開墾坡地的規劃,不像要逃走的樣子。
並且,事件相關的人都被滅口了,包括大肆張揚顏忠盜銅叛逃的縣丞、棄暗投明的馬榮**,包括他們的家眷都**凈利索的清理了。
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總有人試圖留下線索。
根據這些線索,凌不疑程少商找到了被殺害的顏忠一家的屍首。
這個時候,他們基本已經鎖定樓犇了。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找到證據。
最終,凌不疑找到了馬榮藏起來的,樓犇與顏忠往來的信函,成為給樓犇定罪的關鍵性證據。
這些信函上沒有署名,落款畫了一面小小的菱花鏡。
馬榮將它藏在了銅牛縣牛頭坊的一座叫『牡牝』的酒肆。
牛頭+牡牝=三牛,犇。
當然,僅憑這點無法確認信函就是樓犇寫的,而且他們找到的樓犇的字跡,與這些信函上的不一樣。
樓犇能寫多種書法字體。凌不疑和袁慎翻找樓犇少年時留下的筆跡,終於找到一副相同的字跡。請書法大家品鑑,確定就是一人書寫。
至此,樓犇的罪證落實。
電視劇改編
原著里,這件案子的導火索是萬松柏接連被刺殺,有人想要置他於死地。
原因是他無意間撞破過樓犇和顏忠的會面,樓犇怕他的謀劃泄密,於是屢次派人刺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凌不疑和程少商也是因為這樣才緊抓著這個案子不放。
但電視劇顯然把導火索從萬松柏改成了程始。
誣陷他盜銅叛逃。
而後再由凌不疑和程少商為他洗脫冤屈,證明都是樓犇的設計誣陷。
這樣的改編個人覺得是可以的,畢竟電視劇不能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去講主角團以外的事情。
這樣可以使矛盾更加集中,故事更加緊湊。
結局
證據面前,樓犇也只能認罪。
他嘆息說,他最渴望的是山河為盤星辰為棋。人人都盼著生在太平盛世,獨他平生最恨沒早生幾十年。
亂世之中,群雄並起,將**集,他要是恰逢其時,定可顛倒乾坤,指點**,做出一番事業來。
如今卻只能被樓家大房壓得不得施展,為**有問題,終於是走了歪路。
嘆息過後,樓犇橫劍自刎。
為著自己的仕途晉升,**放火草菅人命,只能說罪有應得。
樓氏族人或罷官或流放,唯獨樓垚因為何昭君的關係,被派放到一個小地方做縣令去了。
一面銀鏡
此案中有個小細節,那就是樓犇書信的落款是一面菱花鏡。
這是樓犇和妻子王延姬的定情信物。
樓犇死後,王延姬黑化復仇,成為後期最大的反派。
她和樓犇很像,都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但她比樓犇痴情,樓犇把前程看得比她重,她眼裡就只有樓犇。
她一直將小銀鏡掛在脖子上,臨死還緊緊將小銀鏡貼在臉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