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人最理想的歸宿是嫁給愛情,可現實中很多人不是嫁給了愛情,而是嫁給了彩禮。
俗話說得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以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就根深蒂固,這也使得娶老婆一直都都被視為人生中的頭等大事。
但恰恰就是因為重要,是人生中最為重視的時刻,也就會讓人衍生出一些別的想法。彩禮,顧名思義,搏個彩頭的禮物,可現在彩禮可不僅僅是只是彩頭,反而成了婚姻里的大頭,為愛情的獻禮也變成了獻祭。彩禮這東西吧,既然是禮品,也就是意思意思的事情,本來就該沒有具體的數,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或者雙方商量著來的。
遙望六七十年的父輩,一隻老母雞就可以喝喜酒。八十年代的老一輩,有一台自行車就是結婚的最大彩頭了。到了九十年代,雖然說一路水漲船高,一台黑白電視機加上個縫紉機,也是能水到渠成,順利結婚的。再之後到了二十一世紀頭十年,也就是三金加個摩托車這類的,就能順順利利完成這頭等大事。可現如今,這沒幾年的光景,彩禮市場可謂是風雲突變,坐上火箭了啊。房子車子這些額外附加品暫且不說,彩禮錢也是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啊,有的地方甚至能達到幾十萬。這年頭,錢包不夠鼓,還真不敢輕易結婚啊。
有些地方甚至有了關於彩禮的小段子,「前四後八」,「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片綠」,你還別說,還真的挺押韻。對於這個小段子得好好說道說道,勞動人民得智慧所得不做個解讀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懂得的。
前四後八呢就是前四萬後八萬,加起來就是12萬。三斤三兩呢就是13.14萬。至於萬紫千紅一片綠,也就是萬(張)紫(5塊)千(張)紅(100),加起來就是15萬。當然這只是起步,起步!怪不得很多人感嘆,什麼都在漲,唯獨工資不漲。
當然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這樣,畢竟得給我們留點可供呼吸的土地不是,每個地方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福建地區的彩禮可能算是最多的了,能到三十萬,浙江緊隨其後二十多萬,再然後就是山東、河北和江西以15萬不甘示弱,而東北的結婚彩禮一般3-10萬就算主旋律了。相比之下,廣東、重慶這兩個地方簡直就是彩禮界的一股清流,居然不收彩禮,甚至還要倒貼。
中華上下五千年,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婚姻嫁娶,本就是張燈結彩之事,男方送彩禮,女方陪嫁妝本來就是無可厚非。
只不過,傳統意義上的彩禮,更多的是一種禮節性的東西。可現在這種禮節性的東西卻在逐漸劍走偏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成了大家攀比撐門面的東西。「天價彩禮」和「百萬新娘」早已經屢見不鮮。
理智的說,結婚本來就是兩個人以感情為基礎的,彩禮就是錦上添花的事,條件好就多給,差點就少給。這事不能強求,更不能傷了和氣。可現在的丈母娘,不管自己家境如何,卻都不約而同地對錢沒有一點概念起來,對他們來說,錢這個時候真的就是個數字,一個不可以忽略不計的可觀數字,彩禮也就成了「彌補父母賣女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