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番波折,西施同意了范蠡的求愛,與范蠡生活在一起。而阿青卻落得獨自一人,性格倔強的她心懷嫉妒,一路殺到西施家門前要取她的性命。可當阿青見到西施姣好的面容時,竟也心生惜花之心,一番掙扎後徹底放棄了要殺她的想法,拂袖而去。
這篇小說也是一個三個人之間的三角戀情,像金庸先生寫的大部分小說一樣,故事不落窠臼。本來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改編素材,理應被各大導演編劇和金庸的粉絲哄搶擁戴,可卻僅僅因為一個篇幅問題而門可羅雀。一部連20000字篇幅都不到的短篇小說,想要改編成二十幾集的電視劇都是十分困難的。
而這個巨大的難題,也不是沒有編導策劃挑戰過。
《越女劍》改編歷史
1986年的時候,台灣的導演和編劇曾對《越女劍》字數這個難題發起過挑戰。於是拍攝出了一部長二十集的影視劇。這部改編作品製作精良,拍攝成本雖然不算高,卻也沒有五毛錢特效這種過大的紕漏,和《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這些作品的製作級別相差無幾,可在投放市場後卻並沒有達到和前者一樣的效果。
實際上,這部電視劇從選角到改編,都是說得過去的。尤其是飾演阿青姑娘的李賽鳳,精湛的演技將阿青這個人物詮釋得無可挑剔。但相比於金庸先生的其他小說,這部改編的《越女劍》卻已經可以算得上是「撲街」了。而這次投入市場的失敗拍攝嘗試,卻仿佛暗示了之後《越女劍》改編之路的一蹶不振。
在當時金庸作品的改編劇層出不窮的情況下,《越女劍》就這樣被埋葬在人群之中了。在這一次初次改編後,有不少編劇導演研究過改編這部劇,最後卻都石沉大海,在各種原因的阻撓下,再也沒有翻拍版本出現,在被翻拍了十幾次的《射鵰英雄傳》面前,存在感微乎其乎。
而沒被翻拍過的原因除了眾所周知的篇幅問題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從未翻拍過的原因
第一,就是選角問題。在選角上,初版的《越女劍》可以說已經做得很成功了,但仍舊有所欠缺。如西施這個角色,作為四大美女之一,自古以來對她的描寫足以顯示出她無與倫比的美貌,而想要找到一個符合人們心中西施形象的美女難度也是不小。
而原劇中的阿青這個角色,也是膚白貌美,算得上長相上好,再加上行俠仗義的俠女形象的碰撞,想要表現出來也不是很容易。
第二,是改編問題。從今天的一些電視改編劇引發的輿論就可見一斑,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改編的幅度如果小了,對於這種篇幅短小且故事線不算完整的小說來說,要想拍得出彩實在是很有難度。但要是改編幅度稍大,還有可能招來原著書粉和金庸小說愛好者的輿論攻擊,害怕改編不當毀掉了讀者們的青春夢想。
第三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金庸先生雖然曾說過要將《三十三劍客圖》中的三十三個劍客各創作一部短篇小說,但實際上,金庸先生除了創作過第一個阿青姑娘的故事外,其他的故事都杳無音信了。
這個《越女劍》是《三十三劍客圖》系列唯一一部小說,雖然創作優秀,語言運用十分熟練,故事線也一如金庸先生之前的作品一樣經典,但也只能算是曇花一現。金庸先生的《三十三劍客圖》系列如果成功創作了出來的話,一定也是一個十分經典的系列。但在種種的原因下這部系列最終沒有創作完成,這也算是金庸小說忠實讀者們的一個遺憾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