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終究要自己飛翔,
可,是未長羽翼被迫飛翔,
還是準備充分勢在必行,
終究心境不一樣。
之前寫了阿母:
阿母的教育,有什麼問題?
開始,完全缺席,
後來,偏心又嚴厲,
讓少商半點體會不到母愛,
兩個人隔閡很深。
明明心裡很關切,
做出的卻是傷害,
是不是太糊塗了點?
很多父母都一樣。
雖然後來已經有所緩和,
而少商去城陽侯府搭救凌不疑時,
阿母和全家更是不顧危險支持她,
但隔閡依然在。
少商早就渴望離開家,
當時與樓垚定親,
就盼望著能外放,遠走高飛。
與凌不疑議親時,憧憬有自己的家,
建造新家的圖紙都畫好了。
在進宮聽訓和準備壽宴期間,
住在長秋宮,少商都不惦記家。
皇后催她,她也不願回去。
阿母開始著急。
直到此刻,阿母覺得,
女兒此去不會再回來了。
阿母要失去她的女兒了。
5
對著決意離家的女兒,阿母流著淚說:
阿母錯了。
這段你看哭了嗎?
阿母早就失去女兒的心了吧,
只是後知後覺。
有句話我們都不陌生:
父母一直在等孩子說「謝謝」,
而孩子一直等父母說「對不起」。
現實中有多少這樣的?
有的人等得來,更多的等不來。
父母向孩子認錯,非常艱難,
尤其是劇中阿母,本就是武將,很要強,
需要多少勇氣才說出這句話。
螢幕前的你我,不一定能做到。
愛有很多種表達。
並且,愛是很主觀的。
你認為的愛,於他人來說,
或許並不是。
《愛的五種語言》
上個月我們讀書會剛共讀,
裡面有句話:
「多數的父母都能夠真誠地愛他們的孩子,可是真誠還不夠。如果我們要滿足孩子們對愛的需要,我們必須學習說他們主要的愛的語言。」
身為父母,我也時刻提醒自己:
用孩子認可的方式來愛ta。
如果你的做法,讓ta感受不到愛,
那肯定是你錯了。
至少,表達方式不恰當。
我們生活在太平時代,
又有很多的學習機會,
可不能像阿母一樣走那麼多的彎路啊。
不要養出一個無法跟自己親近的
「沒良心的」呀!
藝術源自生活,樂呵看劇,見生活百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