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別人僱傭的孤獨職業殺手,一個12歲的早熟少女,剛剛親眼目睹了全家被殺。
她敲了敲他的門,要求暫時逃離謀殺;一向「冷血」的他,並沒有拒絕她。
她教他法語,幫他做家務;他一次又一次地救了他。他們移動,逃離,移動,再次逃離。
當她愛上他時,她對他說——
瑪蒂爾德:萊昂,我想我愛上了你,這是我的初戀,你知道嗎?
里昂:你從來沒有談過戀愛,你怎麼知道這叫愛情?
瑪蒂爾德:因為我能感覺到。
里昂:在哪裡?
瑪蒂爾德:在我的胃裡,感覺很暖和,我以前覺得那裡有結,現在沒有了。
當他愛上她時,他對她說——
瑪蒂爾德:我不想失去你,萊昂。
里昂:你不會失去我的。你讓我嘗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過得開心點。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你再也不會孤單了,瑪蒂爾德。請走吧,寶貝,走吧。冷靜下來,走吧,走吧。
這部名為《《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電影在1994年獲得了7項凱撒獎提名,但沒有獲得任何獎項。
展開全文
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在全球最權威的IMDB電影排行榜中排名第34位。
導演呂克·貝松說:「這是一個關於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的故事,他們的心中都是12歲,都感到失落,彼此深愛著。」
1994年,年僅13歲的娜塔莉·波特曼被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選中與法國演員讓·雷諾主演《《這個殺手不太冷》》。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不僅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也征服了一向苛刻的影評人。
一位著名的娛樂周刊作家曾驚嘆:「整部電影我都無法將視線從她身上移開。」娜塔莉·波特曼也被稱為「奧黛麗·赫本第二」,不少媒體甚至感慨地形容,「上天不能把赫本還給我們,所以他給了我們娜塔莉·波特曼」。
讓雷諾是一位晚熟的演員。46歲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憑藉出色的演技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銀幕上,他孤獨沉默寡言的殺手形象深入人心。
但在生活中,他是朋友們的開心果。他浪漫而深情,視愛情為生命。
他用自己獨特的表演方式,在銀幕上塑造了眾多角色,詮釋了人生百態的悲歡離合。
03
13歲的娜塔莉·波特曼遇見了46歲的讓·雷諾;12歲的瑪蒂爾德遇見了40歲的萊昂。
他的生活就像舊時代的工匠一樣簡單,早退晚歸,四處奔波,一次次訓練,完成任務。因為危險的職業,他連睡覺都得坐著,面對愛情和可能的閒暇生活,他不得不克制並提醒自己。
與其說他是殺手,倒不如說職業本身已經成為一種生活。
他代表了男人最極端的一面:對強大殘暴的對手冷酷無情,但在對待溫順的女人和嬌弱的孩子時必須保持——「以規矩矩,不殺女人,不殺孩子」。這條規則和禁忌的背後,印著的是他渴望卻無法渴望的愛情和家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他小心翼翼地熨燙衣服,噴灑肥料,喝了一瓶牛奶;他一個人去空蕩蕩的電影院津津有味地看音樂劇,像個孩子一樣新奇好聽,時不時回頭看看除了自己之外唯一的觀眾,想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別人。快樂的;這個英俊優雅的男人喜歡戴圓圓的墨鏡,戴著瓜皮的小帽子,褲子不能蓋住腳踝,還有一件長風衣。
他悠閒地穿行在大街小巷,歡快地歌唱,而路人駐足觀看,不知不覺中瀰漫著中年男人的寂寞與寂寞。
她是一個十二歲的煩惱少女,一身綠色的外套,小紅帽,一張精緻甜美如童話般的臉龐,一雙清澈而尖尖的眼睛,一副充滿敵意但又有些膽怯的表情。
她問他:「生活有那麼艱難,還是只有童年?」
「生活就是這樣,」他說。
她說:「我要向你學習當殺手。
」
從此,他生命中唯一溫暖的時光,不再只是一個人。
她會給他買兩夸脫的新鮮牛奶,她會和他一起訓練,她會和他一起玩令人興奮的遊戲,她會說,「萊昂,我愛你。」
12歲少女的愛情如泉水,純凈無雜質;像陽光,那麼溫暖,那麼耀眼。萊昂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他會笑,有時是專注而溫柔的。
殺手註定沒有愛,有愛就有軟弱。
到了晚上,他突然跳起來,戴上消音器,將槍口對準瑪蒂爾德熟睡的腦袋,但萊昂無法推開她。
否則,他的手不會因為柔情而顫抖,他不會因為商談遲到,更不會因為擔心殺人而受傷。
一切都是自然而完美的,平靜地講述,他們笑著,他們變得更親近。兩顆冰冷的心在靠近的時候微微發光,互相取暖,互相救贖。
他成了她的信仰,她成了他的軟肋。
這是一個另類的愛情故事;
這是一部探討孤獨靈魂的交流與冷漠靈魂的救贖的啟蒙電影;
是萊昂和瑪蒂爾德,是讓雷諾和娜塔莉波特曼,是《這個殺手不太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