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市郊的一個農場工作,後來上影廠《難忘的戰鬥》攝製組到農場挑選演員,她被選中飾演女戰士范子君。步入影壇後的陳燁,先後參加了《阿夏河的秘密》《藍天防線》《曙光》《半張訂婚照》等影片的拍攝。1980年,她應長春電影製片廠之邀,在影片《丹鳳朝陽》中飾演女主角盧文鳳。1983年,在香港導演李翰祥導演的影片《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中飾演善良、軟弱的慈安東太后。1986年,她自費去美國留學。留學期間,曾回國在影片《一代妖后》中再飾東太后。在中國銀幕上,陳燁還在《這不是誤會》《刀光虎影》《黑蜻蜓》等片中飾演角色。
王馥荔能成為一名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藝術家,與她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而家庭中對她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父親。父親在金融行業工作,酷愛京劇,是40年代出名的京劇票友。王馥荔五六歲時,父親一有空就拉起京胡讓她吊嗓子,她那稚嫩的童聲伴著韻味十足的胡琴聲,曾給家庭帶來過無限的歡樂。王馥荔讀小學時,父親送她進了戲校,那時她已經對「玉堂春」、「蘇三起解」等唱段十分熟悉了,可因為小姑娘尚未變聲,老師們又看她活潑伶俐,就把她分到了學習刀馬旦的班。聰明的王馥荔每天練完功後,總喜歡跑到話劇班看排練,她坐在排練場的邊上,托著腮,聚精會神地看,一看就是大半天,戲劇班的老師在自己班裡找不到她,都知道她准在話劇班裡,於是就到那裡去找。她第一次看曹禺先生的著名話劇《日出》,就是在當年的排演場,從排練到彩排,又到正式演出,她看了不知有幾遍,對這個戲,她入了迷,所以後來在電影《日出》中,她能出色地扮演翠喜這一角色,獲得了百花、金雞雙項大獎。
陶慧敏12歲進入瑞安越劇團當演員,17歲成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員,畢業於浙江藝術學校,曾榮獲溫州市第二屆十佳優秀青年稱號、浙江省藝術明星稱號,2003年榮獲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參演過越劇、話劇和幾十部電影和電視劇。曾榮獲溫州地區優秀小百花獎、浙江省小百花獎;浙江省第三屆戲劇節演員三等獎;在六部八集電影巨片《紅樓夢》中飾演「林黛玉」榮獲《大眾電影》「百花獎」女角第二名;在電影《出嫁女》中飾演「愛月」榮獲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該片還榮獲第十七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和評委特別獎;在風靡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中飾演「小白菜」榮獲第三屆全國電視十佳演員、第九屆電視金鷹獎提名;在電視劇《蠶鄉恩怨》扮演「春花」和「金鳳」榮獲浙江省第四屆電視劇牡丹獎二等獎;在電視劇《中國商人》扮演「辛萍萍」榮獲第十二屆電視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二等獎;在電視劇《鄉村女法官》扮演「付金芝」榮獲第十五屆電視金鷹獎女主角提名獎並參加第十五屆電視金鷹獎頒獎。
朱琳1978年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自幼喜愛藝術,學習過舞蹈體操,80年代初又就讀於電影學院,再加端莊秀麗,文文靜靜,天生一股書卷氣,因此導演常讓她演知識分子形象:《叛國者》里的實驗員,《白柵欄》及《凱旋在子夜》里的護士、《二十年後再相會》中的技術員、《遠離戰爭的年代》中的歌劇演員。但是朱琳並不滿足與此,她認識到生活本身並不是藝術,還需要篩選、提煉、濃縮,才能使生活的真實上升為藝術的真實。於是,她努力去理解自己將要扮演的角色,並回憶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經歷、場景,捕捉那些微妙的心裡感受,去調整、補充、展現角色複雜細微的內心世界,注意從自己身上發掘最細小、最潛在的細胞,去創造角色性格中最具魅力的特徵,如從《遠離戰爭的年代》中的文雁對家人那撲朔迷離的感情,是怨?是愛?是恨?難以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