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中年男子的油膩時,我們懼怕的是這當中傳遞出來的「爹味權力感」,一種仿佛自己永遠正確的大男子優越感。
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多年的男演員,聽慣了助理、粉絲和觀眾的誇獎,要保持清醒、認清自我其實還挺難的,多少藝人就倒在了過度膨脹上面。
畢竟,有代表作傍身的中年男演員其實很多,但要想留住「觀眾緣」,繼續有好作品產出,關鍵還是看自己。不仗著過往資歷和榮譽,而是持之以恆地打磨好一個個角色,才能讓現在的觀眾代入他每一個角色,感受到他的魅力所在。
張嘉益能夠始終融入角色中,想來還跟他不怎麼上綜藝有關係。
演員之所以為演員,始終是要用好作品說話,而不是憑藉早期作品名利雙收之後,躺在過去的功勞本上,為了圈錢在各種綜藝節目裡刷臉,消耗觀眾的期待。
這也是很多演員減少或不上綜藝的原因——
要和觀眾保持距離,保持作為演員的神秘感。
減少個人的曝光,才能在演戲時,讓觀眾信服自己的角色。
無論藝人還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曾年輕,也都會老去,如果說35歲是從青年步入中年的一道坎,那麼
如何自洽自在地跨過這道坎,則是我們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藝人是公眾人物,本身就已擁有比普通人更多的曝光度和名利,在抱怨市場不給自己機會的同時,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匹配得上好機會的實力。
那些占據了大好資源卻交出爛作品、還一遍遍靠扯頭花上熱搜的藝人,應該謙遜一點兒,低下頭去,多讀幾遍《演員的自我修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