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著救贖,正如梅長蘇在劇中說的那樣:「我既然活下來了,就不能白白的活著。」
2018年,《朗讀者》第二季開始籌備。
錄製之初,節目組給他發了三個選題,思慮再三,他選了「生命」的主題。
自此,他才敢於揭開那些年的傷疤,對過去告別。
在節目裡,他再次提到張冕,眼含著淚花,幾度哽咽。
但他還是故作輕鬆地笑了笑:「這兩年,自己終於可以正常地和張冕的父母交流了。」
在此後漫長的人生里,他會代替張冕盡完未完的孝道。
即使再忙碌,他也不忘了打電話問候二老,詢問近況。
沒有通告的時候,他便一個人驅車趕往山東,帶上厚重的禮品,和他們聊聊家常。
苦痛好似划下了句號,仿佛從未存在過,但是只有他知道,那場傷痛帶來的意義。
從那場車禍之後,胡歌開始重新考慮活著的意義。
於是,他成了「娛樂圈經常失蹤的人」,不再將拍戲當成生活的全部。
他敢於拋開一切名利去求學。
也曾去高原地帶撿垃圾、做修理。
還會去希望小學陪孩子玩耍。
他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考慮自己存在的價值,
他擔負著張冕對於生命的渴求,繼續前行著。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我年輕過,落魄過,在生死瞬間掙扎過,所以,我對生活更加一往情深。」
自此,他找尋到了生命的意義,並且帶著它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