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得知萬小牧和家裡的「抗爭」,他無比感動,發誓一定要讓萬小牧過上好日子,不讓人看扁。
春節前,江濤和萬小牧舉行了簡單的婚禮,請親友吃了個飯,就算有了自己的家。
婚後的江濤幹勁十足,他以業餘歌手的身份,參加了「喜樂杯」歌唱比賽,奪得第一名。
這下給了江濤很大信心,他更堅定地以後要吃這碗飯。沒多久,兒子江宇闊出生,江濤更是喜上眉梢。
同時他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兒子要吃奶粉,憑江濤在鐵路上的那點工資顯然不夠,於是工作之餘,江濤開始在娛樂場所唱歌。
他只有一個目的,不能再讓老婆孩子跟著自己吃苦,一定要讓他們母子倆過上好日子。
1990年,江濤調入了青島歌舞團,成為專職歌手。前輩金鐵林告訴江濤,要想唱歌,最好來北京發展。
江濤成為北漂一族,他躊躇滿志,發了自己第一張唱片《拜託了朋友》,正式進入了演藝圈。
每次回到家,江濤看到萬小牧一個人帶孩子,好像比剛結婚時蒼老了一些,他很心疼,一有
時間就帶著兒子教他唱歌,講故事,讓萬小牧輕鬆一下。
萬小牧性子溫和,她從來沒有怨言,她知道,丈夫的夢想是成為歌唱家,自己的責任就是管好家裡帶好兒子,讓丈夫無後顧之憂去追隨自己的夢想。
這年青歌賽啟動,江濤憑一首《故鄉的雪》奪得了通俗唱法組第一名。
讓江濤沒想到的是,比賽回到家,一個大大的驚喜正等著他。
03
原來是萬小牧帶著兒子和丈母娘來北京了。
江濤高興之餘又犯愁,自己沒工作沒單位沒住處,一家老小只能跟著他住地下室。
地下室陰暗潮濕不說,還有老鼠,有時早起起來,看到兒子臉上髒呼呼的,江濤知道,這是老鼠留下的腳印。
為多掙點錢,那幾年江濤四處演出,好在青歌賽讓他有了些名氣,演出越來越多他也越來越忙,家裡完全顧不上。
帶孩子照顧老人,一應大小事都落在萬小牧身上。她每天送兒子去學鋼琴,接孩子回來順便
買完菜,到家開始洗菜做飯。
飯後又輔導兒子做功課。江宇闊從老家轉到北京讀書,學習上有些跟不上。
班裡同學個個都很優秀,萬小牧給兒子制訂了嚴格的學習計劃。
做錯一道題,就多做三十道,再錯,再多做三十道,就這樣多做多練,江宇闊成績慢慢追上來。
除了學習,萬小牧每天還要監督兒子練鋼琴。每天至少3小時以上,江宇闊練多久,萬小牧就陪多久。
她坐在兒子身邊,手上拿著小戒尺,彈錯一個音符,就打一下手心。
儘管萬小牧知道這樣的教育方法太過嚴厲,但是當時條件有限,只有這樣嚴格,才能讓兒子將來不後悔。
在萬小牧嚴格監督下,江宇闊很快過了鋼琴十級。
好在兩年後江濤考入了武警文工團,享受正師級待遇,單位還給分了房子,一家人終於搬離了地下室。
江濤作為歌手,在國內逐漸有了名氣,連續幾年上了春晚,尤其1998年春晚,一首《愚公移山》讓更多觀眾知道了江濤。
就在工作和生活慢慢好起來時,父親卻去世了。
04
當年江濤接替父親的職位成為鐵路工人,但由於唱歌演出請假太多,單位上要開除他。父親找領導求情,希望看在他這個老鐵路的面上,為兒子保留這個工作。
父親還主動承諾,江濤的工作由他來做,保證不缺一天工,父子倆一分工資都不要,領導還是不同意。
一輩子不求人的父親「咚」地跪在地上,領導只好答應。江濤每次想起這一幕,都覺得愧對父親。
這些年江濤在外漂泊,生活拮据,不僅沒能寄錢給父親,反倒是早期幾次出唱片,父親還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寄過來。
讓他欣慰的是,兒子穿上了軍裝,還上了春晚。父親逢人便講「我兒子出息了,上了中央台春晚呢。」
每次江濤回家,特地換上軍裝,他知道父親最喜歡看他穿軍裝精神抖擻的樣子。
父親在老家開過小店,做過零工,風裡來雨里去,落下一身病,95年還因腦溢血中風。
江濤儘自己所能,找最好的醫院,最專業的醫生,又託人從國外買來昂貴的進口藥,各種各樣的補品,只要聽說有效,他都會買回來。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3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