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東六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當時他的父親去世了,她的母親也是非常的難過的,畢竟自己家裡的頂樑柱垮了,自己也沒有辦法去撫養孩子,當時她也是整日以淚洗面,一點都不知道以後的生活該怎麼過,但是後來也會有很多人安慰他,也漸漸看開了,後來母親一直沒再嫁,一個人將他養大了。母親是個極為精明的人,她每天挑著菜去縣城賣,寧願多跑幾里地,也要去城西,因為那裡離菜市場遠,可以多賣些錢。而她買一件東西,哪怕是塊肥皂,也會問遍一條街的商鋪,這樣或許可以省一兩毛錢。
像母親這樣的人,完全可以用摳門來形容的,她不止對自己吝嗇,對陳立東也吝嗇。陳立東要買東西時,哪怕是學費,她也會很氣憤地說:「怎麼又漲價了,怎麼這麼貴呀?」然後摳摳索索地拿錢。
但是,母親一個識字不多的農村婦女,在沒有公婆和娘家的幫助下,單獨將他養大而且上了大學。陳立東長大後,憑著對過上好生活的渴望,奮鬥多年,終於也算是有了出息。
但母親還是那麼摳門節儉,陳立東給的錢她不捨得用,還是像過去那樣去縣城賣菜,而且還拒絕兒子給她買電動三輪車,因為那個要耗電,於是,她就蹬著三輪車,風裡來雨里去。可能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辛苦賺錢,只是一個長年形成的習慣,不勞作就不自在。
妻子經常打趣陳立東,說:「你媽這麼節儉,只怕是想以後給你留一大筆財產。」陳立東也笑,他不知道勸過母親多少次,年紀大了就該休息了,可她根本不聽。
陳立東住在縣城裡,他曾想將母親接過來一起住,但她不答應,說家裡那麼多東西會荒的,田地、菜園、院子等等,而她絕對不會容許它們荒掉的。
直到去年,母親得了一場病,好了後精氣神都差了很多,像是一下子老了很多。這一回,陳立東沒聽她的,固執地將她留在了城裡,母親不得不留了下來,不過,有一樣事她堅決不放棄,那就是去做生意。
那輛象徵著她賣菜職業生涯的三輪車也從老家拿來了,她每天去批點蔬菜,邊騎邊賣。菜的數量其實很少,多了兒子不容許,她只是需要那種感覺。
有一天,母親回來後一直悶悶不樂的,不願開口說話。陳立東以為她是賣菜的時候受了委屈,但母親搖頭說:「你別瞎猜了,一輩子受過那麼多氣,我還會怕受氣嗎?」他又覺得可能是媳婦讓她受氣了,於是去問妻子,妻子說怎麼可能,然後兩人猜測到底是什麼原因,可是都猜不到。
就像母親自己所說的那樣,這輩子吃過那麼多苦,受過那麼多氣,早就有免疫力了,不會在意這些,可正因為這樣,所以陳立東才擔心,連受氣委屈都不在乎的母親,還有什麼能影響她的心情?
接下來幾天,母親竟然沒去賣菜了,在陳立東的記憶中,母親每天都在賣菜,不管颳風下雨,下雪還是起霧,甚至就連過年也沒歇過,現在突然歇下來,讓他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難道,是她身體又有問題了?陳立東找了個藉口帶她去體檢,但結果顯示正常。那究竟是因為什麼呢?最後,還是妻子想出了絕招,她給在外讀書的兒子打了個電話,然後兒子給奶奶打了個電話。
兒子很聰明,聊了半天,趁著奶奶高興時拋出了一個問題:「奶奶,聽說您最近茶不思飯不想,是不是在想我了?」老太太樂得不行,然後就說出了原因:「我賣菜的時候,發現少算了兩塊錢。」
那天,母親去批髮菜,完了後摸出余錢數了數,發現少了兩塊錢。她做了幾十年小買賣,從來沒算錯過帳,但仔細回想今天的每一筆交易,最後竟不記得是批青菜還是辣椒時算錯了。
妻子瞠目結舌,說:「為兩塊錢不開心,媽這也太摳了吧?」陳立東苦笑說:「不是摳,是她明白自己真的老了。」母親一直反感他們說她老了,在她看來,她至少還可以再賣二十年菜,可是這兩塊錢,讓她意識到自己確實是老了,她感到了惶恐和驚懼。
幾天後,母親的外衣破了道口子,她拿著針線去縫,突然感覺衣角那裡有異,手進口袋一摸,才知道口袋漏了小洞,兩塊硬幣掉進了衣角里。她驚詫地捧著它們看了半天,才開心地笑道:「嘿,這兩小子真調皮,藏這兒了。」邊上,陳立東和妻子對視一笑。
第二天,母親又騎著三輪車去賣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