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青經常對別人說自己的父母不公平,為什麼同是一個家庭里的,平時兩個人也都是父母生的,為什麼兩個人的差距就這麼大,她的表情很是哀怨,但是了解她家的人卻說,她父母是不公平,但這話應該是她弟弟來說的。
蔣小青的父母不像別人那樣只寵溺兒子,相反,他們只寵蔣小青,至於弟弟,用他們的話來說純屬一個意外,平時也對他不管不顧的,平時有口飯吃就已經非常的滿足了。當初就沒想要的,懷孕後去醫院準備打掉,被醫生的一頓話說了之後,還是沒有忍心打掉這個孩子。
從小,他們一直都覺得女孩要富養,男孩要窮養,父母就很捨得給她花錢,將她打扮成一朵花一樣,平時只要是她有什麼心愿,一定會盡力的滿足她,而且,她上小學的時候就有花不完的零花錢。這也是讓他的朋友非常的羨慕的,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過上這樣幸福的生活。
而弟弟的衣服大多是父母跟別人討的,也只能穿那種別人穿剩下的衣服,別提有多慘了,只有過年時才有一套新衣服。那年,因為放鞭炮,弟弟把新衣服崩破了,他心疼得哇哇大哭,差點背過氣去。父母害怕他哭死過去,就帶他再去買一套。然後說再給他買一套之後他才停止了哭泣,後來在鎮上的一個地攤上,弟弟親眼看到父母拿了二十塊錢買了套一模一樣的新衣服。當時他還是覺得非常的開心,雖然是一樣的,但是好在自己也穿上了一回新的衣服了。
村裡人都笑話父母,說這兒子是撿來的,女兒才是親生的,小心以後兒子不管你們。父母也笑,卻不回話。一直到蔣小青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母親小時候差點因為一塊糖就被外地人騙走,這件事讓所有人都後怕不已,父親不想讓女兒也因為一塊糖被人騙走,所以儘自己的可能,給她最好的生活。
窮養兒子富養女,不都是這麼說的嗎。他們其實也不是不愛兒子,只是條件有限,所有的資源都向她傾斜了,只能委屈兒子。
她和弟弟都沒能上大學,不過,父母傾盡所有,又去借了不少錢,給她在縣城開了家小飾品店。店裡的生意不大好,蔣小青總覺得錢不夠用,一個包,一支口紅,一套化妝品,還有零食、應酬等等,錢不夠的時候她就回家拿。
拿著拿著,不知哪一次起,父母的態度就不好了,埋怨她不會節儉,還說她太浪費。她很委屈,自己跟別人比,明明已經很節儉了呀,他們為什麼不理解?
弟弟從學校出來,就被父母扔給一個老磚匠學徒了,三年出師,沒工資,但包吃包住。老磚匠太嚴格,動不動就打罵,弟弟回來時就哭,但父母還是狠心將他趕到師傅那裡去。他不知道,老磚匠是將他當成關門弟子來帶的,特別嚴格,本事都是打罵出來的,所以三年後剛出師,他就可以拿到老師傅的工錢了。
弟弟跟蔣小青不同,他手很緊,甚至可以說是摳,但他只對自己摳,然後將摳下來的錢全都給父母,而這筆錢,有一部分到了蔣小青手裡。弟弟的工資漸漸漲到二百八一天,他還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接散活,但過得十分節儉,永遠是兩件勞動服換洗,他最大的消費可能是煙,但也只是十塊錢的。父母讓他抽好點的,有面子,他說又不是抽給別人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蔣小青結婚時,飾品店已經開不下去了,她想換個水果店開,就趁著出嫁前,跟父母要一筆錢。她原以為這是很容易的,這麼多年跟父母要錢一直都很容易,誰知道這回父母拒絕了,說他們沒錢了。
蔣小青知道他們確實沒什麼錢,但弟弟的錢在他們那裡呀。她粗略一算,弟弟至少在他們那存了十萬元,她說出來時,父母怒了,說:「你當姐姐的沒去幫弟弟,反而一再想著弟弟的錢,還要不要臉?」
蔣小青很生氣,從小到大你們都是覺得我好的,現在看到弟弟能賺錢,又覺得他好了,你們就是見錢眼開。於是她去找弟弟商量,弟弟還沒說話,他的女朋友開口了,說:「姐,都是啃老的,哪有啃弟弟的?」小姑娘說話沒輕沒重,卻戳得人很疼,讓她又惱又氣,卻說不出話來。
蔣小青出嫁後,老公的錢根本不讓她管,自己的錢又很快就用掉,因為錢的事,不知道吵了多少次,甚至,離婚這樣的詞也不少說。她經常跟人訴苦:「我父母不公平呀,把我弟養得有出息了,把我養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