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戴爾·卡耐基在《寫給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一書中說:「人的一生有很多角色需要由女人來扮演,一個優秀的妻子總是身兼數職。與她共同生活的男人,一生的幸福都與妻子扮演的角色有關。」
從常規的角度去看,這番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生活中總是不乏例外的情況出現,有的女人就扮演不好自己的角色,更準確一點來說,她們不懂在不同的角色之間進行切換。
比如,一個女人或許能扮演好妻子的角色,但有了孩子之後卻扮演不好母親的角色;有的即使扮演好了母親的角色,但在兒子結婚以後,卻扮演不好婆婆的角色。雖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女人都把每個角色都扮演好,但也不能差太多,能做對的事,就沒必要去做錯的事。
這不僅關乎到一個女人的層次,而且關乎到格局,如果只著眼於某一種角色的話,對其他角色的義務和責任視而不見,就會犯錯。
就像朋友小楓對她婆婆的吐槽:「雖然我作為晚輩不該指責長輩,但我實在看不慣我婆婆,不僅看不慣她平時的行事作風,而且看不慣她不學無術,明明家裡條件還不錯,別人都去讀個老年大學什麼的,她就天天閒著,有事沒事就算計我,真的太可惡了!」
02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多時候都是在無形中拉開的,不同人對人生細節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各自層次的高低。一個整天無所事事的人,跟一個堅持提升自己的人相比,毫無疑問是後者的層次更高。
雖然說拿兒媳和婆婆這兩種角色去比對,對婆婆有些不公平,因為她那個年紀可能受限於教育和環境,提升層次的方法不多,但這並不能作為她一直不提升的理由。
很多人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就是這樣,怎麼著吧!」這種人實在讓人喜歡不來,他們自己不提升,自己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還擺出一副自己沒錯的架勢,實在不應該。
小楓說她不喜歡她婆婆的行事作風,說的就是這種問題:她婆婆的問題很明顯,每次小楓都是耐心提醒她改變,結果每次都被怒懟,自認為是長輩就一切都對。
最讓小楓受不了的是,她婆婆隔三差五就問她要錢,要求她給小叔買房,而且每次都是突然出現,突然開口,不讓小楓有任何心理準備,這就使得小楓想留下證據也沒機會。
有一段時間她實在厭煩了,說想離婚,理由是「婆婆不是好婆婆」。阿吉半信半疑,因為沒有證據,他既願意相信小楓,又不願得罪自己的母親。
當小楓要離婚的消息傳到婆婆耳中之後,她急忙跑去霸占並索要婚房:「離婚可以,婚房留下,先把婚房過戶給小叔,然後再離婚!」
阿吉親眼目睹了這件事,不用小楓拿出任何證據,他也不得不相信小楓之前說得沒錯。他內心為之前不太相信小楓而懊悔,為了留住婚姻,他沖他母親嘆氣:「你果然不是好婆婆,之前我還不信,現在由不得我不信!」
事實已經確定,他就沒再拖泥帶水,把婆婆趕走之後,先跟小楓道歉,然後跟她商量以後怎麼辦。小楓藉此機會跟他約法三章:「我不是那種沒事找事的人,不會捏造事實去冤枉誰,有問題就是有問題,你以後不能不把我的話當回事,你也可以這樣要求我。同時,以後不管是婆婆還是其他人,但凡有人妄圖破壞我們的婚姻,都不能只讓我一個人去應對,婚姻又不是我一個人的事,你也應該承擔起責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阿吉點頭同意之後,小楓又補充了一句:「我覺得我們最好給婆婆找點事干,比如上個老年大學什麼的,不僅可以豐富她的生活,而且可以讓她的思想覺悟有所提升,這樣的話,對她對我們都有好處。」
03
小楓和阿吉的婚姻,只是婚姻生活的一個縮影,有些夫妻面對的婚姻問題,比他們遇到的問題更複雜。
有問題是婚姻的常態,沒有誰的婚姻可以做到一馬平川,關鍵是,夫妻二人如何應對問題,是否能做到夫妻同心。如果夫妻不同心,任何小問題都有可能毀了婚姻。而如果夫妻同心的話,任何問題都不叫問題,反而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彼此更加相愛。
小楓和阿吉經營婚姻的方式值得參考,雖然他們之前有過不太一致的地方,不過最終能達成一致,就很不錯。尤其是他們「約法三章」這種行為,是每一對夫妻都應該做的事。
約法三章的目的,就是人為要求夫妻同心,而不只是寄希望於雙方的自覺。有了約法三章,經營婚姻的時候才會有相應的章法和對策,這樣就很容易做到「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不用懼怕任何問題。
放眼去看那些感情很好,在一起幾十年依然恩愛的夫妻,無一例外都做到了「以靜制動」,雖然他們可能沒有小楓和阿吉那種專門約法三章的行為,但卻無形中做了這樣的事,實現了夫妻同心。既然這已經是前人驗證過的好方法,對於其他夫妻而言,想要一生相伴,也很有必要學學怎樣「以靜制動」,只要有心,並不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