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智雅演的不是頂樓沈秀蓮,而是她的人生寫照。
她出生於韓國頂級財閥世家,那所培養出秀智、雪莉、吳世勛等人的首爾藝高,就是她爺爺捐的地皮。
而她本人19歲和韓國偶像鼻祖隱婚,28歲提出離婚訴訟,開始逐夢演藝圈後,又跟國民男神談起了戀愛。
翻譯成內娛版就是:19歲找周杰倫隱婚,離婚後跟吳彥祖熱戀。
而編劇最初找上她,一方面是因為她的狗血經歷不輸《頂樓》。
另一方面,也因為她和女主沈秀蓮一樣,是個妥妥的財閥千金。
1978年出生的李智雅,原名金尚恩,其祖父是光州有名的大地主金氏,手下有無數田地和佃戶。
早在1940年,她家的年收入就高達11萬,相當於現在的900萬美元。後來她家又轉向教育業,掙了個盆滿缽滿。
在真金白銀里長大的李智雅,也自帶一股豪門氣質。
不出意外的話,她將來或許會跟某個世家公子聯姻。但命運偏讓她遇見了徐太志。
當時是1993年,李智雅正在美國留學,爆紅一時的徐太志,也在美國開演唱會。
兩人雖是在一場面向韓裔的唱歌活動中相識,但真正熱戀,還是在徐太志的組合解散之後。
這個3人組合叫「徐太志和孩子們」,一個成員叫李朱諾,還有一個叫楊賢碩,就是YG的創始人。
光聽組合名字就知道,徐太志占了很重的分量。
他本人不僅被叫做韓國偶像鼻祖,而且在韓國樂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在1996年,徐太志突然解散了組合,然後飛去了美國。
在美國的這段時間,李智雅對他照顧有加,兩人越來越親密。
緊接著,小說般的劇情來了,這對戀人在1997年選擇隱婚。
也是從這一刻起,李智雅失去了自我。
礙於丈夫職業的特殊性,她不能公布結婚的事情。
任何家長都不會肯把女兒推進這樣的火坑,李智雅的父母也不例外。
但當時的她年紀太小,眼裡只有愛情,因此做了一件常人無法想像的事。
二、
女明星的戀愛腦有多可怕?
這個問題的答案,《頂樓》沈秀蓮的扮演者最清楚。
她叫李智雅,在成為演員之前,是韓國偶像鼻祖徐太志的妻子。
兩人於1997年結的婚,但李智雅礙於丈夫的頂流身份,只能對外隱瞞。
父母不同意她走這條路,她就整整7年沒有和家人朋友見面,一個人生活在美國的「愛巢」里,幾乎連門都不會出。
後來的她這樣描述自己的選擇。
而真正激起李智雅反抗心理的,還是丈夫的「雙標行為」。
徐太志之後就回到了韓國發展,李智雅卻只能窩在美國。
久而久之,內心悔恨萬分的她,於2006年提出了離婚。
「重見天日」後,外貌出色的李智雅當了一名演員。
本以為能開始新生活,誰知這段失敗的婚姻後患無窮。
李智雅在拍攝電視劇《雅典娜:戰爭的女神》時,與鄭雨盛因戲生情,兩人在2011年被拍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誰知公開沒多久,她和徐太志的隱婚秘聞就曝光了。
起因是兩人在財產分割上意見不一,於是拉拉扯扯打官司打到了現在。
而法院在二審時,又不慎走漏了消息。
看這陣容:徐太志是頂流,李智雅是新晉花旦,再摻和國民男神鄭雨盛,這個驚天大瓜瞬間引爆了整個韓國。
徐太志的國民度,甩了另外兩個人幾條街。
而鄭雨盛的粉絲量,又甩了李智雅幾條街
就這樣,所有的流言蜚語,都對準了李智雅一個人。
不少吃瓜群眾罵她婚內出軌,還同情鄭雨盛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介入了別人的婚姻。
高壓之下,這段耗時3個月的戀情就此夭折。
而鄭雨盛直到第二年的年末,才說出了真相。
可惜的是,謠言的最佳澄清時期已經過去了。
李智雅怎麼想得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她至今沒有投入到第二段感情中。
三、
韓國的財閥千金都怎麼混娛樂圈?
一出道就能擊敗金泰熙、河智苑,跟頂級天王裴勇俊合作。
之後的作品部部精良,導演跟合作演員都有名有姓。
有空的時候寫寫劇本,好萊塢一口氣簽了她3部。
哪怕名聲不太好,照樣有編劇找她演《頂樓》的大女主。
這個活得像小說女主的女人就是李智雅,一個資源好到讓同行羨慕不已的白富美。
不過外人以為她靠的是家裡,李智雅卻說她靠的是自己。
據李智雅親口透露:她還在美國生活時,曾在商場裡遇到某女星。
她很喜歡對方,於是打了個招呼。女明星覺得跟她很投緣,大手一揮給了名片。後來李智雅回到韓國時,就是在這個女星的幫助下,接到了第一支廣告。
廣告大獲成功後,她又試了幾十次鏡,這才得到了第一個角色。
李智雅本想一心搞事業,結果在2011年,她與前夫隱婚一事被曝光,再加上她當時交了新男友,因此所有人都覺得她出軌了。
儘管這是造謠,但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在鋪天蓋地的辱罵下,李智雅深陷名譽危機。
沉寂許久後,《頂樓》的編劇找上了門。
因為女主是個財閥千金,而她自帶千金需要的氣質。
李智雅從小愛好就特別豐富。她喜歡看書並定期總結知識點,所以能寫出被好萊塢選中的劇本。
她也愛聽音樂,有時會嘗試自己作曲;美術專業出身的她,不僅畫得一手好畫,還曾自己設計過網站,得到了業內的認可。
除此之外,她還借著留學經歷,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她的演技夠好,出道作品就好評無數。
所以說,她拿下《頂樓》的女主,完全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