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管是業內人士,還是業外人士,都紛紛不看好這部電影。
二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楊荔鈉,其實並非專業導演出身,而且擅長拍攝紀錄片,同樣不受主流電影市場的歡迎。
楊荔鈉早年是一位舞蹈演員,後來考入軍藝表演系,199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總政話劇團,從此走上了表演之路。
做了5年演員後,楊荔鈉突然有了做導演的想法。可是,楊荔鈉一沒有學過攝像,二沒有學過導演,完全是個二把刀,這怎麼做導演?
但楊荔鈉一點都不怕,抄起攝像機就拍起了北京街頭喜歡扎堆聊天的老頭。
看過紀錄片《老頭》的觀眾都可以看出來,楊荔鈉的鏡頭沒有任何技術性,只有長鏡頭和同期收聲,看起來非常「平民化」。
但偏偏是這種沒有技巧的鏡頭感,生活中的瑣事,微觀的敘事手法,聚焦他人情感的同理心,一下子就走進了觀眾的心底,楊荔鈉也成功了。
這部叫《老頭》的紀錄片,不但讓楊荔鈉成了一位紀錄片導演,還讓她收穫了世界級的多項大獎,從此完成了從演員到導演的完美轉換。
此後多年,楊荔鈉又拍攝了《家庭錄像帶》《一起跳舞》《老安》《我的鄰居說鬼子》《野草》等紀錄片。
這些片子中,有講廣場舞大爺大媽忘年戀的,有講父母和兒子兒媳矛盾的,也有講孤兒生活的,花樣百出。
反正不管什麼題材的片子,楊荔鈉都會圍繞一個中心,那就是「普通人的情感訴求」,因此也格外接地氣。
前幾年,由楊荔鈉拍攝的《春夢》和《春潮》,在各大電影節上廣受好評,也激發了她拍攝這個系列第三部的想法。
《媽媽!》的原名叫《春歌》,楊荔鈉擔心有些觀眾不理解,所以才臨時改了名字。
而這部電影帶給大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溫情、溫暖、揪心和思索。
溫情溫暖的部分是母女倆的相依為命,揪心和思索的部分則是我們對疾病、生命和老去的看法。
《媽媽!》講述的是85歲的母親(吳彥姝飾演)在得知65歲的女兒(奚美娟飾演)患了阿爾茨海默症之後,放棄安穩的晚年生活,承擔起女兒生活的故事。
電影中的這對母女,原本都是知識分子(母親退休前是中學教師,女兒是大學教師),兩人都優雅得體,過得很舒適,誰料一場疾病打破了這種平靜。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