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能碰到伯樂,或許成功就近在咫尺間。
徐懷鈺當年出道,便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
1978年,徐懷鈺出生在台北一個單親家庭。
母親結過兩次婚,而且還有四個兒女。
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四個孩子生活,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童年沒有快樂,所有的回憶都和窮困有關。
因此,徐懷鈺早早就得去幫助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還在十幾歲的時候,她就開始出去打工補貼家用。
這樣的生活在隨後持續了七八年的時間。
或許,唯一能給她提供慰藉的,便是唱歌。
多年以後,成名後的徐懷鈺接受採訪。
她說自己小時候唱歌很純粹,就像所有青春期的女生一樣,
唱歌可以打發時間,也可以打發無聊。
或許對她來說,唱歌還能緩解疲憊。
因為那時候,她養成了在陽台上唱歌的習慣。
一邊洗衣服,一邊曬衣服,而後曼妙的歌聲在每天裡的某個時間段里固定響起來。
當歌聲穿越城市的上空和各個樓層,這便成為了一種無法代替的娛樂。
那時候,她唱的歌都很固定。
先是模仿一些歌手的曲調,然後再模仿他們的聲音。
她還自認為自己唱得很像,但有很多人會告訴她,你唱得其實並不像。
徐懷鈺倒是無所謂,畢竟唱歌就是一種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
只要晾曬衣服,必定有歌聲從陽台上傳出。
而且,她後來還買來了錄音機,放磁帶,跟著歌手唱出整張專輯。
她並不知道,正是這種不間斷的聯繫,才漸漸培養出了自己的歌唱基礎和底蘊。
人們都說,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徐懷鈺雖然那時候還沒想過去專門歌唱,但是機會還是飄然而至。
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午後,陽光和煦,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