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是古人神仙世界,有復仇有愛《星漢燦爛》,有是《沉香如屑》仙境虐戀,《蒼蘭訣》跨種族。
雖然種類很多,但主題是愛。
九月會有所不同。重磅禮物劇將依次推出,包括以法治為主題的《底線》,以及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大考》。
兩部劇都是實力派演員+流量明星的配置,也是製作精良的團隊。
每一集看完3集,小8覺得可以放棄一集,另一集或許能追到最後。
不一樣的法治《底線》
法治題材的嚴肅劇不容易拍,太嚴肅不好看,太放鬆顯得懸而未決,尺度不易把握。
展開全文
但從《底線》的收視率飆升來看,我們知道這一次我們終於有了不一樣的劇集。
法治大戲,案件最為關鍵。奇案背後,是人性與法律的博弈。
通過對案件的刻畫,我們可以看到法律的冷酷和溫情。
《底線》是明確的。一開始就拋出了兩個案例,還有真實的原型,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首先是轟動全國的「羞辱母親案」。
雷星宇的媽媽經營著一家工廠。由於業績不佳,工廠拖欠了大量外債。一個歹徒為了討債,帶人上門圍攻,困住了雷星雨的母子。
雷木給不了錢,歹徒失去了耐心,開始用言語侮辱雷木,甚至威脅要帶雷木「出賣」八十一次。
漸漸地,打手越來越過分,甚至試圖直接侵犯雷木。
這一切都發生在雷星宇的面前。身為人子,怎麼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母親被這樣侮辱,雷星宇拿出刀子,當場刺向了歹徒。
歹徒死亡,雷星宇被捕。
庭審現場,許多陪審員都被雷星宇的一句「如果你媽媽被侮辱了,你受得了嗎?」感動。
這也引出了案件的焦點。
雷星宇是「故意致死」還是「正當防衛」?
于晴,就算是正常人也受不了這種侮辱,所以這是「正當防衛」。
雨發,雷星雨母子,並沒有完全被限制行動,他可以向不遠處的警察求救,何樂而不為呢?
而在打手們上門之前,雷星宇將刀藏在了現場。他有安排嗎?
案件的判決應當以法律為依據,以事實為標準。
每一次宣判,人情與法理相協調,法律應受輿論監督,而不應受輿論脅迫。
第二個案例是「猝死案」。
悠悠是一位經常在晚上7點到凌晨2點播出的主播。
某天直播時,悠悠倒地猝死。死因是過度勞累。
首先要解決的是優優和公司之間的問題。公司是否應該賠償員工因工作過度而猝死?
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公司並不強行直播。她是一個積極爭取表現的人。誰是負責的人?而且,悠悠在生前休了三天假,被父母安排去參加各種婚宴。
這是她過度勞累的直接原因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第二個要協調的是優優父母和公司就賠償問題達成的協議。
悠悠的父母被稱為「吸血鬼」,他們強迫悠悠把房子付給弟弟。
女兒去世後,他們想利用輿論逼迫公司要求更高的賠償。
公司原計劃支付6萬元,但在優優死後,她的直播間流量猛增。公司為了維持人氣,決定一分錢不付,最終雙方鬧上了法庭。
一方面,有吸血的父母想貪污錢財,另一方面,還有一家吃「人血包子」的公司。以悠悠的生活介於兩者之間,人情與法治如何平衡?
最終,悠悠的父母打贏了官司,吸乾了女兒最後一滴血。劇中也明確了這一點:這句話是對現有正義的挑戰。
實事求是的案件改編既不會顯得中止,也不會刻意製造矛盾、詆毀當事人,這是《底線》成功的重要基礎。
此外,《底線》還為觀眾帶來了一群不同的評委。審判結束後,他們也會作嘔。
除了法律,還有張志健、靳東、程毅傳下來的「師徒」關係,更貼近工作生活。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靳東主演的時候,小8還是挺懵的。
畢竟靳東這幾年的表現不是很好,一不小心就顯得油膩膩了。
但是《《底線》》中,靳東很少把法官演成霸道總裁的角色,加了一些煙花。
此外,劇中還有很多熟悉的面孔。
王勁松、王一男、張志堅、曹磊、瞿萬成、王莎莎等人對該劇的投入度很高,成毅、蔡文靜等流量明星也沒有退縮。
一句話總結,不播的《底線》可以追!
令人失望《大考》
與《大考》的陣容相比,《底線》只能說是灑了。
老演員,《大考》獻給陳保國;中年演員請來了郭濤、王千源、王瀟、顏冰妍、梁靜、曹曦文、藍盈瑩;青年演員有榮子珊、胡先煦、李庚希。
故事也很簡單。講的是2003年「非典」時期出生的孩子們,在經歷人生第一次「大考」——高考時,遭遇了一場疫情,大家克服一切困難,迎來了這個時代。
大考試。
陳寶國飾演「四中」校長,王千源飾演「一中」校長,郭濤飾演教育總監。
不出意外的話,這三個人的演技,演得怎麼樣,完全不用擔心。
高考倒計時200天剛過,疫情就來了,高三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大家的命運也悄然改變。
胡先煦與王嘯、顏冰妍組成了一家人。
王嘯整天在家打遊戲,閆冰妍和兒子一起賣遊戲號,一家人整天鬥智斗勇。
李庚希、劉思辰、曹曦文、張瑞涵是一家人。這對夫婦在武漢做生意。疫情過後,「留守兒童」李庚希的處境更加艱難。
容子珊與梁靜、曲小星組成了「虎媽貓爸」的家庭。
榮子山想學藝,梁靜堅決反對,母子也發生了矛盾。
總的來說,除了時代背景,這部劇的故事並不出眾,和《小歡喜》的模式完全一樣。
而且,《大考》是高考劇。在基調和故事上,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不怎麼耐看。
近幾年來,致敬疫情的影視作品不少,但大多沒有領悟。
他們總是只表現出三分之一的苦難,最後卻表現出三倍的美好未來。.
題材太嚴肅,拍攝手法太紀實。導演確實體現了高三學生真實的一面,但只會給觀眾帶來無數的焦慮,歌頌苦難,實在不想看。
演員沒有問題,但是題材和故事太有說服力了。收視率也給出了最真實的觀眾評價。
《大考》,小8決定放棄。
《底線》和《大考》都是正面且影響深遠的致敬劇,但題材和情節卻大相逕庭。各位觀眾,你們更喜歡哪一位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