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寧生3個兒,也不要生1個女兒」,她的解釋卻非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之戰,是一場持有戰。
一說到重男輕女,我們能想到《唐山大地震》中小方登,危急時刻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媽媽放棄。也能想到《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從小到大沒有感受過母親的關愛和呵護。
她們都是重男輕女觀念下的受害者,雖然總是會有打擊這種思想的鬥爭發起,但最後的結果總是讓人失望的。在很多地區,這種思想仍然很猖獗。
寶媽面對生育觀絲毫不避諱
寧生3個兒,也不要生1個女兒。
小蘭從小生長在一個小縣城裡,經濟發展雖算不上貧困地區,但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很遲緩的。因為當地只有小學和初中,所以初中畢業之後,父母也沒有繼續送她向上發展。
等到她20歲的時候,經過父母的介紹,在當地成了婚,婚後很快生了一個小丫頭。並且在婚後第三年,她成功擁有了2個女兒,因為孩子的花銷大,她的丈夫不得不出外打工掙錢。
所以,照顧兩個女兒的任務就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家裡家外所有事情都要自己親自打理,娘家和婆家不僅指不上,有時還需要她的幫助。
平時再怎麼辛苦她都能咬牙堅持,但就在女兒生病的時候,她最終還是「破防」了,看著女兒痛苦難忍的樣子,真是恨不得生病的人是自己。
所以,每當親朋好友和她開玩笑打鬧的時候,她都會非常直白地告訴旁人,如果可以,寧願生3個兒子,也不要再生出一個女兒了。
如此說法,引導我們想入非非
重男輕女還振振有詞?
正常人聽到了這樣的言論之後,都很容易聯想到重男輕女的身上,難道一個女兒還比不上3個男孩了嗎?更何況女孩是「招商銀行」,男孩是「建設銀行」呀!
男孩飯量大,吃飯方面更費錢,男孩長大了要娶媳婦,又是一筆不小的花銷。雖然男生可以傳宗接代,但還是有種功不抵過的嫌疑。在他們身上所花費的心思,要比女生更多一些。
所以,小蘭的想法必然會引起公憤,如果你擁有傳統思想就悄咪咪地躲著就好了,還敢大張旗鼓地這樣宣傳,真是叫人替她的孩子難過呀!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