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不斷被討論的重點家庭問題,始終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在一個大家庭中,婆媳關係肯定沒有太好的,這也是情理之中的猜測,畢竟大多數人的現實生活就是如此,在同一屋檐下,婆婆跟老婆之間總會有摩擦,這是必不可免的。
可是並不是全部人的家庭生活中的婆媳關係都是這麼緊張的,即使有小摩擦,很快就會過去了,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家庭生活,最多就是生活中的調味料。因此如何形成一種良好的婆媳關係,這就需要一種正確的相處之道,婆婆不要要求太過於嚴格,要把兒媳當成自己的女兒,兒媳也不應該過於懶惰,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在相互理解中形成融洽的婆媳關係。
除此之外,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還需要當兒子、做丈夫的這個中間環節的調節,她們倆是因為你而遇見的,並且她們倆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你必須對這兩個人平等對待,當她們倆產生矛盾的時候,你不能對她們倆的任何一方進行拉偏架,要使用你的方法經行調和,最好是提前避免矛盾的產生,和諧的家庭關係,一定少不了男主人的重要調和作用。
婆媳之間的小矛盾
在婆媳矛盾不斷地當今社會,這種現象在於秦的家中也是很常見的,甚至更嚴重一點,因為於秦從小就因為父親忙於工作,小時候的各種家庭瑣事與學習上的問題,都是他的母親負責的,又因為於秦的母親性格就是火爆的那種,對於秦的管教自然是十分嚴苛的,致使即使是於秦成年了,即使是現在成家立業了,也是不敢違背母親的意願。
於秦的妻子叫做蔣芸,是一個十分知書達理的女子,一般家裡的家務與瑣事,都是她自己處理的,可是即使這樣,每次於秦的母親來到他們家的時候,都會換著法子挑蔣芸的毛病。
雖然心裡不舒服,可是一想到畢竟是於秦的母親,而且又不常來,她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這麼受著了。可是長時間這麼地忍受與退讓,更讓於秦的母親變得自以為是,認為自己還是那個能夠在於秦小時候說一不二的女強人,這種感覺讓她是十分享受,這也是為什麼她總是變著法子挑蔣芸的原因,不是單純因為蔣芸做的不好,而是為了滿足她自己的虛榮與控制欲。
即使蔣芸能夠感覺出來不對,但是於秦母親總歸沒有做的太過分,也不是要跟她過一輩子,就沒有理睬,唯一感到不滿意的就是於秦本人的行為,不僅不幫自己,反而有時候還會幫著他母親一起責怪蔣芸。
心裡的小彆扭越來越多,不過蔣芸本人也沒有在意,但是量變總會引起質變,即使自己感覺不到,但當遇到導火索的時候,就會再也抑制不住,就會造成再也挽回不了的嚴重後果。
以為期待的幸福就要到來了
而這個導火索,很快就來到了於秦的家庭之中,在結婚一年後,不出意外的蔣芸懷孕了,這是一件值得全家上下高興的事情,就連平時對蔣芸沒有好臉色的婆婆,最近也是滿臉的笑臉,這段時間裡,家庭氛圍一時間也是變得喜氣洋洋,對蔣芸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全家都期待著這個小傢伙的到來。
蔣芸自然也是感覺到了婆婆的變化,開始對自己變的好多了,認為以後對自己也是這個態度,那麼以後就不用再看婆婆的臉色了,就能夠正常的生活了。
可是誰知道,這種美好的生活終歸是不會長久的,所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本性怎麼就會這麼快的改變呢?這不,在蔣芸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婆婆的本性就又開始了逐漸顯露出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孩子降生的時候,於秦的母親就搬過來了跟於秦他們一起住了,說是要更好得照顧蔣芸跟孩子,於秦跟蔣芸自然是很高興的,都認為婆婆的性格變好了,開始學會照顧人了,自然是滿心歡喜的接待婆婆的到來。
失望越來越多
可是事實並不是像於秦夫妻倆的那樣想的那般美好,名義上婆婆說著是為了照顧孩子與蔣芸,可是事實並非如此,當婆婆住進蔣芸家裡的時候,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抱著孩子,根本不會關注家裡的其他事情,更別談打掃衛生、做飯了,更別說照顧蔣芸了,在孩子出生之後,基本沒有正眼瞧過蔣芸一眼。
在婆婆入住家裡的這幾天,每天都是於秦照顧她們三個人,每天中午都是從公司趕回來做飯,之後再去上班。之後就出現了更過分的事情,婆婆心疼兒子,提出了更過分的要求,她讓於秦中午不用回來了,讓蔣芸做飯就可以了。於秦自然是不答應的,別說現在蔣芸還在坐月子,自己的母親就在家裡,為什麼不能夠自己的母親做飯。
但是從小養成的對母親言聽計從的性格,所以也不敢對母親的話做出什麼反駁,只能夠一個勁的說自己不累,每天回來做飯沒什麼關係的,一點也不累。可是這種話在他母親聽來,就是不聽她的話,就是為了偏袒自己的老婆蔣芸。這就給性格強硬的母親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她自然是接受不了這種結果,可是自己畢竟年紀大了,不能再用打罵了。此時只能夠大哭大鬧,老淚橫流,說什麼也不同意,非要蔣芸給自己做飯,於秦這種軟弱的性格看母親這方面是行不通了,只好去跟蔣芸去溝通溝通了。
陷入絕望,堅定內心
蔣芸了解了全過程,心裡自然是委屈極了,對著於秦就是一頓大罵,她在家裡已經受了夠多的苦了,為什麼還要在這種坐月子的時候,去做飯照顧自己的婆婆。於秦也是深知是自己的錯,蔣芸也是受盡了委屈。可是自己也不敢對母親說不,只有在這裡一聲不吭的沉默著。
蔣芸看見這種狀態的丈夫,心裡不僅委屈,更多的是對自己丈夫的軟弱無能,對自己受的種種委屈的不作為而感到悲哀與絕望。此時的蔣芸對自己的丈夫已經失望透頂了,一個決定已經在蔣芸的內心中慢慢萌發了。
蔣芸有氣無力的答應了於秦的要求,看見自己丈夫仿佛被大赦一樣的狀態,更加堅定了蔣芸內心的那個決定。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蔣芸每天沉默寡語的,除了每天的給自己的婆婆做飯,沒有跟自己的婆婆有過任何的語言交流,甚至沒有任何的眼光交流,面對蔣芸的行為跟異樣,婆婆絲毫沒有關心,甚至有一種自己大獲全勝的喜悅。
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等待第28天的時候,這天晚上,在一家人沒有任何親情的感覺之下,蔣芸毫無感情的說出了一句話:「我們離婚吧,於秦。」此時的於秦跟六神無主的小孩子一樣,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有看向母親。母親也是一臉震驚,根本不相信兒媳能說出這種話,她自己自然是十分生氣,受不了這氣,離婚成了必然的趨勢。
丈夫在婆媳關係中不作為的態度,是讓每一個妻子感到悲哀的事情,當自己收到委屈的時候,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承擔,可能再也沒有比這更殘酷的事實了。
要這個下半生的陪伴者有什麼意義,不如早早離去,去尋找那個真正能夠陪伴自己,與自己共同承擔責任困難的人。
在婚姻之中,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幸福,不要因為一時的軟弱而使自己遭受越來越多的委屈,要當機立斷,維護自己下半生的幸福。
今日話題:
你能夠接受這樣的婆婆嗎?
歡迎來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