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令夢想出軌的藥引
1968年,屢戰屢勝的王薇薇,信心滿滿的報名參加了全美花樣滑冰總決賽,沒想到期待落空,不僅沒能拿到冠軍,就連國家隊都未能入選。
這樣的打擊,讓王薇薇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雖然跟國家隊失之交臂,但是王薇薇卻不想讓教練失望,更想為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新夢想萌芽的那一年,王薇薇也不過才19歲而已。
既然女兒想在時尚圈揚名立萬,做父母的自然全力支持,全家遷居到時尚之都巴黎安家落戶。
一方面,父母是為了讓女兒淡忘那段失敗的傷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她多接觸時尚圈的各路牛人,見多識廣、積累經驗。
從巴黎大學藝術史專業畢業之後,王薇薇在一家名為《Vogue》的法國雜誌社找了一個實習生的工作,這本雜誌在業內非常出名,集各大奢侈品的綜合報道為主,因此被業內稱之為時尚圈的「聖經」寶典。
而王薇薇在這家雜誌社的經歷,後來還被影視圈改編成了電影,就是那部非常有名的《穿普拉達的女人》。
憑藉獨特的審美品味,工作經驗豐富的王薇薇,從撰稿人、再到該雜誌社的資深時尚編輯,之後又開始接任美國版的時尚編輯,一路勢如破竹的職場晉升,她也不過用了短短兩年時間而已,而那一年,她也不過才25歲,是雜誌社最年輕的編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由於王薇薇的異軍突起,勢不可擋,她在職場的發展速度如同搭上了小火箭一般,甚至一度威脅到了主編的位置。
為了打壓王薇薇,主編沒少在高層面前給王薇薇穿小鞋。
於是,王薇薇的職場發展一直難以突破瓶頸,在時尚編輯這個位置,一干就是16年。
人生能有幾個16年?
婚紗設計師也能捧到香水設計的冠軍
1988年,39歲的王薇薇再次跨界轉行,挑戰新的領域。
憑藉積累了17年的時尚編輯經驗,再加上對時裝獨特的審美品味,就算沒有經歷過專業的時裝設計培訓,但是只要王薇薇的幾句簡單描述,設計師就能根據她的設計理念,製作出美輪美奐的時尚女裝。
1990年,王薇薇以自己的中文名字,為自己的品牌命名。
並且從1992年開始,王薇薇終於實現了19歲時萌芽的夢想,為花滑運動員設計參賽服裝。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