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李秋涵
編輯|魏佳
「這一季,在網上罵我的人不多,他們都在忙著替我們罵人。」在最新播出的第五期《脫口秀大會5》中,選手楊麗調侃道:「來我們這裡吧。笑聲首領,過來說一個,再這樣下去,我只能當笑聲首領了。」
這一季《脫口秀大會》確實被罵了不少。
至於笑聲帶頭人(即藝人),觀眾感嘆「笑聲帶頭人是失敗的」、「你能不能再專業一點」;對於老脫口秀演員的表演內容,大家紛紛吐槽「不要再談離婚爆料炒CP了」,甚至針對李丹在節目中經常提到的「大家可以聊個五分鐘」脫口秀「Slogan」,觀眾看了之後還表示「每個人都可以被煩五分鐘」。
不滿情緒在豆瓣評分中直觀地體現出來。連續幾季,該劇前四季的收視率一直集中在7分左右,而本季更是直接跌至4.9分,創下歷史最低。
觀眾的火力是兇猛的。這些被投訴的客人,過去都有不錯的人氣。那英是早早走紅的國民歌手,周迅是演藝界的殿堂級演員,但光環還是抵擋不住差評。在周迅的微博下,相對克制的網友紛紛留言:「別再繼續(節目)了,拿著劇本過自己的生活吧。」
一直引領節目的李丹也未能倖免。當一個球員表現出色時,他是否射燈將由觀眾來評判。第四期,脫口秀演員梁海源和kid被淘汰,#李生不拍光#的詞條衝到微博熱一。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選手姜子豪表達了自己的困惑,「我們做脫口秀真的是認真的,大家真的很難過。現在給我的感覺就是明明要大家開心,如果每個人都不開心,我們也不開心。」
這部陪伴觀眾五季的節目,直接帶動了脫口秀行業的發展,讓不少脫口秀演員吃了一頓飯,走上了紅黑之路。是什麼讓這一季《脫口秀大會》總是被罵?
觀眾在生氣什麼?
其實這一季的表現還不錯。許志生和何廣志保持著高水準的玩笑,小佳、黃阿姨、黑登、毛豆等新面孔都貢獻了精彩的表演。五十多歲的黃阿姨優雅地講完笑話,優雅地退下,讓她的人氣更上一層樓。
硬核喜劇導演任子龍告訴沉冉,從內容上看,這一季的水平還不錯,「前幾季脫口秀演員的功力和風格都不如現在。當時,很多人玩表情包,玩出人意料,出發點是搞笑,但是這一季,風格更加多樣化,很多專業演員都有自己的風格,顏藝和顏悅聊聊想表達什麼,而呼蘭的技能也在不斷進化。」
差評這麼多,觀眾的火力主要集中在笑聲的表現上。
在節目的預賽中,拿到笑領主4燈的選手可以直接晉級,他們的喜好直接影響選手是留還是留。周迅和那英在買鬼屋、送外賣、公考等社會問題的高品質笑話中表現有些冷漠。這樣的玩家因此被淘汰。
在節目的第4集中,笑聲領袖李丹的表現也引起了爭議。在程璐、思文、梁海源、孩子組中,無論是文字還是現場表演都表現出色的孩子沒有得到李丹的合影。因為票數少,輸給了談離婚表情包的程璐,不幸被淘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展開全文
有網友在豆瓣上評論說,「那英和周迅只能看懂家常的表情包,對愛情表情包特別興奮,比如豆豆吐槽女朋友,黃阿姨看著外國老頭。不過,兩人卻能。」對社會問題完全沒有反應,他們表現得像無知和冷漠。」這條評論有超過3000個贊。
不過李丹不拍燈光,被大家批評為「古怪」,偏愛更熟悉的演員。
早前他在節目中提到過,小果文化的老演員們講的是內部表情包,這是一個把戲。但是這個賽季,他表現出了一些寬容。作為業內的「大商人」,小果文化是展會的主辦方。同時,還有一大批簽約演員參演。他們既是評委,又是參賽者。公正性很容易受到質疑。
從情感上看,觀眾之所以如此不滿,原小果文化資深成員、貓頭鷹俱樂部現任經理石琰告訴沉然,因為相比其他娛樂形式,脫口秀更像是一種生活。鏡子。「不是脫口秀本身受到了不合理的對待,而是人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得到合理的對待,甚至沒有被理解或關心。這就是人們如此興奮的根本原因,」他說。
事傷人,大眾期待一個能代表廣大影迷的笑點,「懂喜劇」和「懂生活」,起碼一樣多。
如果要探究節目本身的原因,非專業的笑點領隊會根據參賽者的個人喜好來決定是留下還是留下。爭議的根源與不公平和不精確的競爭制度有關。這就是《脫口秀大會5》矛盾的地方。
對於觀眾和玩家來說,這是一款足以決定一個脫口秀演員命運的遊戲。此前成為冠軍的王冕現身春晚。一個賽季,新人徐志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名字,一躍成為熱門脫口秀演員。太多人在這裡「逆天改命」。
石岩說,如果是比賽,參考國外,比如日本的M-1喜劇比賽,真正的喜劇比賽,有好幾輪比賽,怎麼投票,專業評委怎麼打分,有會是基本的參數,大家基本都認同的結果,「但是拍燈光,這是很感性的,也很有娛樂性,」他說。
不止一位從業者告訴沉然,節目不應該以脫口秀比賽的標準來評判,而應該從綜藝節目的角度來看待。
綜藝節目需要流量、話題和關注度。周迅和那英擁有全國影響力和破圈影響力。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無論他們是否適合作為笑道領袖,「就像硬幣的兩面,笑道領袖和內部梗,這些爭議本身就是節目流轉的保證」。是綜藝節目還是比賽?《脫口秀大會》的尷尬定位造成了這種言語攻擊。
這不是「遊戲」,這是「綜藝」
從節目設定來看,爭議在所難免。這是一檔綜藝節目,跟小果文化的底層商業邏輯有關。
關注脫口秀行業的投資人陳希希告訴沉然,關於《奇葩說》是否是辯論節目,《脫口秀大會》是否是比賽,他們在選擇什麼,有一個有趣的討論?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把國內脫口秀看成一個產業還為時過早。「它仍然只是娛樂的一個內容分支。」比如,即使全國有100位知名演員,一年能舉辦的專場演出數量也是有限的,帶來的收入金額也不足以稱得上是一個產業。此前,笑果文化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全國脫口秀演出票房達到1.2億元。她感嘆一部中型電影的票房票這麼多。
線下板塊比較小。據她觀察,小果文化的發展路徑不是脫口秀公司,而是明星經紀公司。這一點也得到了其他從業者的證實。它的主要商業模式不是節目本身,而是通過節目創造IP。IP指脫口秀演員,通過節目成名,人物設計是變現的基礎,然後通過和明星一樣的商業模式變現,「這是公司最賺錢的部分,即使節目有標題,賺不了多少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也是為什麼節目中的廣告都是由當紅演員出演的原因。參加《脫口秀大會》人氣後,標籤鮮明的楊力、徐智晟、何廣智不再下線,而是開始在各種綜藝節目中遊蕩。節目的原因。
由此看來,不難理解小果文化節目的邏輯。「如果靠比賽來贏得關注,是主要的商業模式,會注重公平,會考慮笑的領袖在行業內是否有專業影響力,但這個節目的邏輯並不是所有行動的方向比如請客,還是創造IP的邏輯。」陳曦曦說道。
業內人士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青島三十八喜劇對蝦脫口秀主持人何先生告訴沉然,對於小果文化來說,廣告代言是最賺錢的形式,「現在有一個演員,他的笑話真的很一般,但可以判斷,「他很適合接廣告,我該怎麼辦?你會怎麼選?」這是一個公司的正常邏輯。
在這個邏輯下,現在的脫口秀行業和之前的偶像選秀行業有著相似的邏輯。
比如偶像女團SNH48的陳曦曦,就會有資金投入,因為喜歡這種模式,線下影院快速積累本源,培養頭部IP,進而放大IP的價值成為明星,而不是依賴線路。下一場演出將實現。同理,獲得資本投資的笑果文化正在孵化藝人IP,線下影院是篩選IP的起點。
在合約處理方面,脫口秀行業也越來越像偶像行業。何先生提到,2019年,他們討論了如何處理合同。當時,當地一位知名演員因為與小果簽約,沒有在當地發展,去了上海。這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恐懼。「我們在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上,而王牌演員要離開了,我們該怎麼辦」。
但是現在,在演員的合同中,已經有了一個穩定的處理方式,那就是簽訂合同。演員想要走紅,通過在當地俱樂部的不斷鍛鍊和努力,積累經驗,然後參與到笑果文化的評選中,登上《脫口秀大會》,「這已經是一條比較科學的發展道路了行業,」何先生說。
將小嘉、食肉獸、北極熊貓五位演員送上節目的喜劇喜劇的負責人露西告訴沉然,在小嘉和食肉獸上節目之前,他們也有顧慮,「結束了,他們要走了,怎麼辦,會有這樣的心態。但我去了之後發現,小果其實很重視與當地俱樂部的合作。」現在,小佳和食肉動物們會經常回廈門演出來瘋喜劇,與當地演員也有很多互動,已經形成了良性的合作狀態。
從這個模式來看,類似於之前騰友愛舉辦的偶像選秀節目,本地俱樂部扮演經紀公司的角色,發現和培養人才,為節目組輸送成熟的藝人,在笑果文化三方之間進行收入再分配。、當地俱樂部和演員。
這樣的底層商業邏輯,讓《脫口秀大會5》註定不是一場簡單的脫口秀比賽。
脫口秀時間冷靜下來
這似乎是資本運作的邏輯。該公司需要通過該計劃推出更多的藝術家和IP。參考以往偶像選秀行業,節目不斷舉辦,最終導致人才供給不足。
但是否應該將此事歸咎於小果文化,業內人士眾說紛紜。
從內容的角度表達了擔憂。《脫口秀大會》本質上是一個選擇程序。石岩說,培養和選拔是兩個系統。「選種不計較,誰長誰長誰長,即使環境最惡劣,也有人能長到100厘米。而且訓練就是保證韭菜一定要60厘米高。」。」
該計劃消耗了大量的人才和創造力。他在小果的時候,負責訓練。「當時我們在培養新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一季《脫口秀大會》,行業已經趕上貨架了,」王冕才說。這幾年,我在節目上狠狠地推了一把。……這幾年收成有點太快了,我跟不上。」
為了拓寬創作者的範圍,李丹提到,大家可以聊一個五分鐘的脫口秀。「有些業餘愛好者的五分鐘很不錯,然後呢?
這個行業還剩下什麼?」石岩表示,很難說這樣的脫口秀演員有專業能力。第一輪人物設計後,不新鮮後怎麼維持觀眾的喜愛?」整體速度太快太倉促,明年可能就沒有這樣的人了。「行業發展速度正常,人才培養需要時間沉澱,但現在市場需求大於內容供給,人才缺口看似無窮無盡。」紫龍說。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但在他看來,這也可能是一個把蛋糕做大的過程。參考《中國新說唱之巔峰對決》,他發現節目背後的邏輯是說唱是非主流市場,需要不斷整合,試圖瓜分主流市場的蛋糕。另一方面,脫口秀也是如此。以楊麗為代表的脫口秀演員名氣更大,行業更大。「這是行業的發展戰略。」但複雜的是,網絡脫口秀演員的發展現在取決於笑果文化和李丹的拓展能力,他們的發展戰略決定了未來的方向。
《脫口秀大會》確實有更大的野心。這一季,它的Slogan從一個人人都能聊的5分鐘脫口秀變成了人人都能笑的5分鐘脫口秀。從吸引內容創作者到擴大受眾群體定位的變化。但是,將行業方向押在一個公司幾個人身上,還是有風險的。
在紫龍看來,行業發展的理想狀態是需要出現另一家類似的公司,以獲取不同的資金和流量傾向,形成競爭。「這兩個要求缺一不可」,才能讓行業更加繁榮。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他認為這種可能性非常低。小果文化是一家造星公司,像葉鋒這樣既懂脫口秀又懂節目製作的人少之又少。
說到底,作為一個節目,《脫口秀大會》真的承載了太多的訴求。
無論如何,它的出現帶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賴瘋狂喜劇從業7年,見證了行業的發展。露西說,「雖然很多人對節目意見不一,但說實話,沒有這個節目,線下就沒有這樣的市場。」石琰還提到,在上海,一個好的脫口秀演員月入4萬到5萬元並不難。脫口秀演員賺錢。
但到現在為止,《脫口秀大會》已經完成了脫口秀普及的使命,行業也該冷靜下來了。
大家都很著急。子龍說,「市場突然好轉,很多演員都發財了。」他回憶起多年前和周啟墨、梁海源、程璐一起演出的日子。那時一場演出的費用只有80元或100元。要想有表演機會,就得內部PK。當他們騎著共享單車去北京看演出時,他們想,「要是能靠脫口秀養活自己就好了」。現在這已經完成了,但是業內很多人不再考慮把事情做好。
他的判斷是,明年行業將進入「靜止」狀態。「現在這個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一兩年後熱情就會消退。」一是因為觀眾的新鮮感很快消退,二是因為線下脫口秀演員的優秀還是少之又少,發展太快後,行業將進入冷靜期。
何老師也有類似的判斷,但他並不擔心。他說,「我經歷過很多風口,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再過兩三年,真正在這個行業做事的人都會留下來。
相比脫口秀本身的沉澱,陳曦曦提醒,作為一個內容品類,脫口秀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包括演員類型、話題類型等,仍需不斷拓展。
五年來,《脫口秀大會》讓脫口秀演員有了收入,「這很好,下一步,行業進入冷靜期,大家需要回歸藝術創作規律本身,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必須回歸個人創作,」子龍說。
《脫口秀大會5》爭議的背後,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標題及附圖來自《脫口秀大會》。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曦曦為化名。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