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過半百、深諳綜藝套路的那英,早就沒有年輕時的犀利與銳氣了,所謂的「活人」,基本也來自於她早年間犀利發言的「濾鏡」。
那英引以為傲的歌唱事業,近幾年發展得如何?她上一次出新歌,是2016年的《NASING》;上一首傳唱度高的代表作,是2015年的《默》。
如此算來,那英「不務正業」已經有6年了。
當然了,那英不出專輯、不發新歌,並不是因為她不會唱歌,而是因為華語樂壇的「生態」環境不好。
實力派歌手發新歌,實體專輯沒人買,數字專輯賣不了幾張,大機率回不了本。
但是流量明星、愛豆經常發新歌,因為他們的歌會有粉絲買單,不管好不好聽,都能賺錢。
例如那英這類歌手,早早就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既然音樂環境不好,索性就不發新歌了。
鄭鈞曾在採訪中說:排行榜里的歌,十首有九首聽不下去,如果當年我聽到這些東西,我肯定不會幹這行,沒意思。
所以,觀眾會看到大批老前輩放下身段,紛紛進軍綜藝市場,賺錢嘛,不磕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