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絡遊戲上癮的少年們:有的賭氣從11樓跳下,有的3個月不出門

2022-10-01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移動4G 的興起,網絡遊戲從電腦端轉移到了手機上,手游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玩遊戲的人群也飛速擴大,其中有不少未成年人。

疫情下,宅經濟成為主流,不少感到無聊的人,靠玩遊戲來打發無聊的時光。

數據顯示:

2020年中國未成年人遊戲玩家約為1.22億人。

截至2019年3月,手機遊戲APP的年齡分布為:30歲及以下用戶占比55.5%,其中24歲以下的用戶占到了33%

不少未成年人其實是用父母的帳號登錄,所以實際上,24歲以下組別的占比更高。

未成年人因為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自控力也比較弱,很容易沉溺於遊戲。

上癮嚴重的,可以幾個月不出門,不願意與任何人交流。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紹興有一個12歲的少年,因為爸爸沒收了手機,不讓他繼續玩遊戲,他竟然賭氣從11樓跳了下去!

還有一個16歲的少年,他沉迷於玩遊戲,不願意上課。

那個從11樓跳下去的12歲男孩,後來怎麼樣了?

為什麼這麼多未成年人會沉迷於手機遊戲?

這些網癮少年的未來在哪裡? 家長該如何防止孩子對遊戲上癮?

2020年10月2日,浙江省紹興市一個12歲的少年,突然從家裡的11樓窗戶跳下樓,當場昏迷。

隨後,他被緊急送到醫院搶救,在ICU 呆了6天,才有了意識。

此後,他在醫院一直住了一年半的時間,直到2022年4月才出院,雖然如此,他還是落下了終生殘疾。

他當時為何要跳樓?這個少年叫王軍(化名)。

小軍的父親王剛在紹興一個大學當老師。在小軍6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因為關係不和離婚了。

此後,小軍就跟著父親一起生活。

大學老師看似平時課不多,但為了評職稱、寫論文,平時其實也比較忙。父母離婚,對王軍的性格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他和父親交流不多。

不過,王軍小學期間的成績還不錯,父親可能是性格的原因,與小軍平時交流不多。

小軍從8歲開始玩遊戲,不過那時還比較節制,每次只玩一會,在家長限定的時間內。

2020年初因為疫情,學校停課了, 此時小軍正上初一。他因為在家無聊,就迷上了玩手機遊戲。

他很小就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當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時,父親其實也不知道他一直沉迷於玩遊戲。

他的父親以為等開學後,他就不會沉迷遊戲。

沒想,等學校正常開學後,他依然沉迷於網絡:

一放學回到家,就開始玩遊戲,作業也是隨便寫寫,甚至有些科目的作業根本不寫。如此一來,他的成績大幅下降,淪為倒數幾名的差生。

身為大學老師的王剛,得知兒子的成績大幅下降是因為玩手機遊戲,大為光火,他打過兒子,也摔爛過幾個手機,但依然無濟於事。

幾天後,兒子又繼續玩遊戲。

小軍跳樓的那天,他沒吃早飯,因為頭一天父親將他的手機沒收了,他以這種方式來表示抗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之後,父親的態度有所緩和,將手機還給了他,但不久看到兒子又在玩《王者榮耀》,父親想起老師說小軍最近一次考試非常差,他頓時勃然大怒,還破口大罵。

聽了父親說的那些話,小軍跑到房間,將房門反鎖,任憑父親在門外如何敲門,都不開門。王剛用力地踹門也無濟於事。後來王剛聽到樓下有人喊:

有人跳樓了!

他從窗戶往下看,發現躺在地上的原來是自己的兒子!

他當時腿都癱軟了,大腦幾乎一片空白,在眾人的幫助下,小軍很快被送到醫院搶救。

所幸,小軍墜落在有樹木的地方,那裡的土壤提供了一定的緩衝力,如果是水泥地,後果不堪想像。

小軍住院後,王剛每天在學校里上完課就匆匆趕醫院照顧兒子,但兒子和他依然不怎麼交流。小軍的媽媽,有時也過來照顧他。

在病床上,小軍依然痴迷於玩遊戲。

長期待在病房裡的確很無聊:

父母要工作,不能時時刻刻陪伴著他,而他早已與父母有了隔閡,

他的傷,讓他不能像常人一樣參加體育活動。

如果他養成了閱讀紙質書籍的習慣,注意力也會被分散一些,但是他已經有了網癮,一下子很難戒掉。

在醫院期間,主治醫生告訴王剛:要讓小軍保持好的心情,不能刺激他,這樣才有利於腦損傷和身體的恢復。醫院的心理醫生也對王剛提出建議:

以後教育孩子不能使用暴力,當兒子情緒激動或者你很生氣的時候,要學會冷靜,儘量讓自己抽離出來。

鑒於主治醫院和心理醫生的建議,王剛此後就避免與兒子發生衝突。

有時兒子說太無聊,想和同學聯繫,他就把手機給了兒子。但他很快就發現,兒子依然在偷偷玩手機遊戲。

他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擔心兒子又鬧脾氣,不肯吃東西。

在醫院住了1年半,儘管小軍有兒童醫療保險,但自費部分累計下來也相當可觀,王剛總計花去了40多萬。

紹興的大學老師收入並不高,王剛的積蓄不多,難以承擔這麼多的醫療費用。

所幸,有些親戚伸出了援助之手,借了一些錢給王剛。另外,通過水滴籌,也解決了一部分。

住院期間,小軍只能辦理了休學手續,2022年4月份出院後,他又回到了學校,讀初一。

如果不出那檔子事,他今年下半年應該上初三了。

兒子出院後,王剛也知道自己要學會控制脾氣,但有兩次的確是忍無可忍,他還是動手打了小軍兩次。

雖然曾經經歷了死亡的邊緣,但小軍依然沒有很深的感悟,他依然痴迷遊戲,經常以各種理由向父親索要2000元。(其實是去遊戲充值)

一次,兒子向父親要2000元,王剛沒給。後來等王剛回家,發現兒子不見了蹤影,兒子給他發信息,說不給2000元,自己就不回家。

王剛擔心兒子在外面不安全,就趕緊給他轉了2000元,小軍這才回到家。

等小軍回到家,王剛打了兒子一頓,但「打」這種方式,似乎並不奏效。

王剛後來通過支付寶帳號查詢,發現兒子給一個遊戲平台前後充值達到了1萬多元。經過交涉,平台最終退回了80%的費用。

面對兒子依然痴迷遊戲,王剛非常擔憂,他自己雖然是大學老師,但對於兒子沉迷於網絡遊戲,卻無能為力。

王剛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兒子從虛擬的遊戲中拯救出來,儘管已經思考了兩三年,但依然沒有很好的辦法。

他也希望能找到權威的教育學家或者心理學家,能幫助兒子戒除網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和小軍類似的還有一個江蘇蘇州的少年。

2018年,江蘇蘇州陽山的李先生對記者說,他的13歲的兒子沉迷於遊戲「王者榮耀」,甚至還偷家裡的錢去充值,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花掉了一萬多元。

小明是在11歲的時候開始接觸到「王者榮耀」這款遊戲的。一開始他並不是特別痴迷,當時家長對他的約定是:只能在周六和周日放假時玩。

但2018年過完春節後,小明就開始痴迷於遊戲,叫他吃飯,他總是說等我玩了這一局。

小明用的父親的手機,遊戲帳號用的是親戚家孩子。

為了給遊戲充值,小明將自己壓歲錢的一部分(大約1500元)用於充值。

他還私自拿母親的手機進行微信充值,充了4000塊,除此之外,他還偷偷地拿了爺爺奶奶放在房間裡的現金。

還有一個16歲的男孩,在疫情期間,他沉迷於玩遊戲,該上網課的時間,他不上課,而是玩遊戲。為了玩遊戲,他3個月不出門,也不願意洗澡。整天抱著個手機。

家長請求老師、同學,朋友能開導他,但他一律將這些人拉黑。

上面是報道出來的幾個例子,還有很多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沒有報道出來的。

為什麼十幾歲的孩子,會對遊戲上癮?

紹興從11樓跳下的小軍,曾經對記者說:

還有人說:遊戲最大的魅力是玩家每一局的過程和結果都是未知的,而且可以從頭再來。

開發遊戲的程式設計師曾對自己的朋友說:

遊戲里的虛擬身份、獎勵、榮譽系統、彩蛋的不確定性、關卡之間的過渡……所有這些,目的不是為玩家益智,而是讓玩家上癮。

只有上癮了,才會從免費玩家到氪金玩家,遊戲公司才能賺錢。

設計遊戲的人,基本上都是名校畢業的高智商人群,遊戲公司甚至將心理學家納為智囊團的成員。

遊戲公司的員工工資很高,他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琢磨著如何讓玩家上癮。

2017年,海南特區報報告:

海口一名12歲小學生沉迷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充值遊戲、打賞遊戲主播,花掉了母親幾年攢下的3萬多元。

而他的母親是一名環衛工,工資不高,這三萬多塊是攢得相當不容易。

網絡遊戲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

曾經有學者,將網絡遊戲主要是分為四大類:

休閒網絡遊戲、功能性網絡遊戲

網絡對決遊戲、角色扮演類遊戲

調查發現:網絡對決遊戲和角色扮演類網絡遊戲,最容易讓青少年上癮。

時下很火的網絡遊戲王者榮耀,就是網絡對決遊戲。

網絡對決遊戲為何讓人容易成癮?原因無非是以下幾個:

一、高段位的成就體驗是不少青少年群體遊戲成癮的心理需求動機。

通常高段位的同學,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會引來其他同學的羨慕。

對決遊戲中,在與另一隊玩家競技時,勝者獲得「星星」作為獎勵,星星累積到一定程度可以提升自己的段位,而段位高低會在好友列表里進行排名。

有些人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高段位,就會選擇充值,買裝備。

二、戰隊系統能帶來團隊歸屬感,同時還能在網上社交,滿足青少年的社交需求。

三、很多遊戲,三個月一個賽季,每個賽季前都有大量的宣傳和預熱。通過賽季,讓人不斷地產生興奮感,以及持續的新鮮感。

小軍的父親王剛經歷了兒子從11樓跳下,儘管兒子落下了終生殘疾,儘管兒子依然有網癮,他為兒子保住了命感到幸運。 據王剛分析,孩子沉溺遊戲的很大原因是:

通過玩虛擬遊戲,以此來逃避現實生活,以為自己的生活可以像遊戲中一樣,一把結束了還可以重新再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不要被遊戲給「控制」了呢?

首先,家長不能任由孩子玩手機,要給予必要的監督。

要了解孩子玩遊戲的時長,偶爾玩玩,放鬆下,無可厚非,但如果每天都少不了,還影響到學習,那就必須干涉了。

其二,要培養孩子有意義的興趣。

比如閱讀書籍,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和藝術活動。

體育活動如今有多種,讓孩子多去嘗試,直到找到他最感興趣的,然後讓他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堅持不懈,讓孩子從中找到樂趣。科學研究:人在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後,會分泌內啡肽。

另外,畫畫、音樂,去美術館博物館參觀等等,都是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審美的好辦法。

玩遊戲其實是刺激多巴胺,這是一種短暫的快感,需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達到,而且闕值會越來越高。這也是為什們玩遊戲的人,後來都陷入不斷地充值,就是多巴胺在刺激他。

內啡肽研究者、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吉爾曼發現:

1、學習和記憶的相關區域是人體最容易產生內啡肽的區域,因此內啡肽可以提高學習能力,讓靈感大發。

2、由於內啡肽的產生多由於學習或者運動甚至冥想,所以內啡肽可以讓我們開朗樂觀,積極有活力。

3、內啡肽能讓我們充滿愛心和光明感,積極向上,願意和周圍的人交流勾通。

當孩子的時間和精力被有意義的事情所占據,他就沒有時間去考慮玩虛擬遊戲了。

其三,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明白錢來之不易,錢應該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其四,讓孩子多走出去

讓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去幫助弱勢群體,讓他從真實的活動中,得到心靈的滋養。

其五,家長要保持和孩子的溝通,最好能參與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從內心認同家長。千萬不能暴力教育,動不動就打和罵。

最後,以豐子愷所寫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要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懂得感恩,懂得把時間花在能幫助成長的事情,如此,他就不會沉迷於虛擬的世界中了。

END,點個贊吧。謝謝你的支持!

參考資料:

《網癮形成的內生因素探析》 紅河學院學報 2020年8月

《網癮少年父親之惑:兒子玩「王者」被罵後跳樓,終身殘疾仍難戒癮》瀟湘晨報2022-08-18

創作不易,歡迎點贊、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編| 若水


相关文章

  • 資深演員雪妮離世!丈夫唐佳上星期墜樓身亡
  • 黎諾懿、李佳芯赴馬來西亞拍A站中文劇《義和》!升級做江湖大哥、大嫂
  • TVB資深演員周驄肺炎離世!享壽92歲
  • 王嘉爾自曝曾借出收入的40%給朋友!慘遭對方背刺 收款後直接失聯!
  • 「短劇男神」王奕然慘遭分手!前女友補刀缺點:網癮很大+屁多且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