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說:遊戲最大的魅力是玩家每一局的過程和結果都是未知的,而且可以從頭再來。
開發遊戲的程式設計師曾對自己的朋友說:
遊戲里的虛擬身份、獎勵、榮譽系統、彩蛋的不確定性、關卡之間的過渡……所有這些,目的不是為玩家益智,而是讓玩家上癮。
只有上癮了,才會從免費玩家到氪金玩家,遊戲公司才能賺錢。
設計遊戲的人,基本上都是名校畢業的高智商人群,遊戲公司甚至將心理學家納為智囊團的成員。
遊戲公司的員工工資很高,他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琢磨著如何讓玩家上癮。
2017年,海南特區報報告:
海口一名12歲小學生沉迷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充值遊戲、打賞遊戲主播,花掉了母親幾年攢下的3萬多元。
而他的母親是一名環衛工,工資不高,這三萬多塊是攢得相當不容易。
網絡遊戲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
曾經有學者,將網絡遊戲主要是分為四大類:
休閒網絡遊戲、功能性網絡遊戲
網絡對決遊戲、角色扮演類遊戲
調查發現:網絡對決遊戲和角色扮演類網絡遊戲,最容易讓青少年上癮。
時下很火的網絡遊戲王者榮耀,就是網絡對決遊戲。
網絡對決遊戲為何讓人容易成癮?原因無非是以下幾個:
一、高段位的成就體驗是不少青少年群體遊戲成癮的心理需求動機。
通常高段位的同學,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會引來其他同學的羨慕。
對決遊戲中,在與另一隊玩家競技時,勝者獲得「星星」作為獎勵,星星累積到一定程度可以提升自己的段位,而段位高低會在好友列表里進行排名。
有些人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高段位,就會選擇充值,買裝備。
二、戰隊系統能帶來團隊歸屬感,同時還能在網上社交,滿足青少年的社交需求。
三、很多遊戲,三個月一個賽季,每個賽季前都有大量的宣傳和預熱。通過賽季,讓人不斷地產生興奮感,以及持續的新鮮感。
小軍的父親王剛經歷了兒子從11樓跳下,儘管兒子落下了終生殘疾,儘管兒子依然有網癮,他為兒子保住了命感到幸運。 據王剛分析,孩子沉溺遊戲的很大原因是:
通過玩虛擬遊戲,以此來逃避現實生活,以為自己的生活可以像遊戲中一樣,一把結束了還可以重新再來。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不要被遊戲給「控制」了呢?
首先,家長不能任由孩子玩手機,要給予必要的監督。
要了解孩子玩遊戲的時長,偶爾玩玩,放鬆下,無可厚非,但如果每天都少不了,還影響到學習,那就必須干涉了。
其二,要培養孩子有意義的興趣。
比如閱讀書籍,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和藝術活動。
體育活動如今有多種,讓孩子多去嘗試,直到找到他最感興趣的,然後讓他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堅持不懈,讓孩子從中找到樂趣。科學研究:人在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後,會分泌內啡肽。
另外,畫畫、音樂,去美術館博物館參觀等等,都是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審美的好辦法。
玩遊戲其實是刺激多巴胺,這是一種短暫的快感,需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達到,而且闕值會越來越高。這也是為什們玩遊戲的人,後來都陷入不斷地充值,就是多巴胺在刺激他。
內啡肽研究者、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吉爾曼發現:
1、學習和記憶的相關區域是人體最容易產生內啡肽的區域,因此內啡肽可以提高學習能力,讓靈感大發。
2、由於內啡肽的產生多由於學習或者運動甚至冥想,所以內啡肽可以讓我們開朗樂觀,積極有活力。
3、內啡肽能讓我們充滿愛心和光明感,積極向上,願意和周圍的人交流勾通。
當孩子的時間和精力被有意義的事情所占據,他就沒有時間去考慮玩虛擬遊戲了。
其三,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明白錢來之不易,錢應該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其四,讓孩子多走出去
讓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去幫助弱勢群體,讓他從真實的活動中,得到心靈的滋養。
其五,家長要保持和孩子的溝通,最好能參與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從內心認同家長。千萬不能暴力教育,動不動就打和罵。
最後,以豐子愷所寫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要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懂得感恩,懂得把時間花在能幫助成長的事情,如此,他就不會沉迷於虛擬的世界中了。
END,點個贊吧。謝謝你的支持!
參考資料:
《網癮形成的內生因素探析》 紅河學院學報 2020年8月
《網癮少年父親之惑:兒子玩「王者」被罵後跳樓,終身殘疾仍難戒癮》瀟湘晨報2022-08-18
創作不易,歡迎點贊、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編| 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