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這一年,楊振寧剛從西南聯合大學畢業,獲得了碩士學位,並取得了公費赴美留學的資格。
在等待出國手續辦理完成的期間,他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到西南聯大附中當了代課老師,教授高一和高二兩個年級的數學課。
就這樣,杜致禮成為了楊振寧的學生。
一個是才貌雙全的校花,一個是前途無量的才子,很難不注意到彼此的存在。
但那時,兩人都以學業為重,交流和接觸僅限於課堂,把對彼此的好感都深埋在了心裡。
1945年,楊振寧飛赴美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師從於世界頂尖物理學家費米教授。
1948年,他獲得了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一年。
1949年,他又前往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開始了博士後研究工作。
沒想到,他剛到普林斯頓不久,就再次邂逅了杜致禮。
原來,兩年前,杜聿明被准許前往美國治病,他想帶上準備到美國留學的女兒杜致禮一道前行。
但上飛機前,杜聿明被告知,國軍臨時改變了主意,杜致禮只好獨自去美國,就讀了宋美齡的母校「衛理斯學院」,主修英國文學。
可是不久後,她的父親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家道中落,為了節省開支,她只好轉學至紐約免費的聖文森學院。
1949年的聖誕節,她獨自來到普林斯頓的一家中國餐館吃飯,楊振寧和朋友也剛好來到這一家店。
再度重逢的喜悅,讓兩人激動不已,他們相互傾訴彼此的近況和對過去的懷念,一直聊到了飯店打烊。
多年後,楊振寧回憶這次「不可不信緣」的重逢時,感慨道:
「我並不知道杜致禮到了美國,我是無意中走進那家飯店。我早到或者遲到,都將錯過與杜致禮相見的機會。我們見不上面,也就談不上一輩子的婚姻。可命運之神安排我們在那一天那個地點相聚,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蹟。」
難得在異國偶遇的兩人,感情急劇升溫,很快就確立了戀愛關係。
次年8月26日,28歲的楊振寧與23歲的杜致禮,在普林斯頓舉行了婚禮。
冥冥之中註定的緣分,指引著他們在最好的年紀喜結連理,完美詮釋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
02、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賢內助
婚後,楊振寧全情投入於研究工作,杜致禮則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了中文老師。
1951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楊振寧父親給長孫起名叫「光諾」,寓意是希望楊振寧能夠獲得諾貝爾獎。
而杜致禮為了支持丈夫的科研工作,幾乎一手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