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行行重行行》
一個女人可以為愛情付出多少?她的一生都在等待中度過,直到死亡來臨,也沒有等到那個為她許下諾言,說要回來娶她的嫖客。但就為這一句承諾,她74歲仍然盛裝打扮,在日本街頭站街60年,只為他有朝一日歸來可以在人海中認出自己。
紀錄片《橫濱瑪麗》的上映,讓許多觀眾為劇中那個為愛守候一生的女人所感動,她傾儘自己的所有,每日塗著「藝伎」的妝容,遊蕩在橫濱街頭,人們將她視為孤魂野鬼的存在,內心對她嫌棄憎惡。但她依舊每日盛裝出現在街頭,只為那個自己所愛之人回來實現他對自己的諾言,而這一等便是幾十載春秋。等的她年老色衰,生命垂危,也不曾等到。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卻是根據真實的實踐拍攝的表演型紀錄片,導演中村高寬用自己的鏡頭敘述出瑪麗的一生,帶給世界震驚。而這部影片還原的正是西岡雪子的悲慘故事。
經歷二戰過後的日本,經濟倒退,民不聊生,日本人民在飢餓中過著漫無目的的生活,絕望而又悲傷。他們渴望有一份工作可以使得自己維持正常的生活,而西岡雪子也是這其中的一人。西岡雪子改名叫瑪麗,離開那個讓她倍感絕望的家庭。她的父親因為戰爭永遠的離開她,而弟弟暴露出惡毒的本性,將所有家產全部據為己有,絲毫不管姐姐的死活。她只能靠自己去大街上尋找一份工作,以讓自己生存下來。
國家戰敗,街上四處是戰爭留下的痕跡,廢墟遍地。能夠提供工作的工廠和餐館少之又少,它們甚至自己營業都很困難。若在此時出現一份工作廣告,那麼定是供不應求的搶手工作,因為大量的失業者已經處於慌不擇業的狀態。漫無目的的瑪麗獨自遊走在橫濱街頭,看到一則廣告,內容是「做新女性——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事務員,包吃住服裝,高收入,限十八至二十五歲女性。」看到如此出現在公眾場合的廣告,年輕的瑪麗內心並沒有防備,她認為這樣知名的報刊不會刊登騙人的工作。
同許多其他看到這則廣告的女人一起,瑪麗也報上名前去工作。而在貧窮的現實環境中,許多家庭里的女人都不得不被迫出來工作,這個招聘自然為她們提供到一線生機。三個月的時間裡,全國便有六萬多名女性前來參加這項工作,但她們此時卻不知道這個決定將使自己這一生的軌跡都偏移正常軌道。參與招聘的女人都認為這只是一則普通招工廣告,卻不知道投放招聘廣告的是日本國家慰安協會,其中所謂的「女性服務員」簡單說就是慰安婦。
瑪麗不知道自己有多麼優秀在這裡的命運就會有多麼悲慘,她和眾多女性一起被關進黑屋子裡,為美國大兵服務,並不被當做人對待。據有關資料顯示,這些女性中有人一天最多接待過55人,再也沒有屬於人的正常感覺。不知節制、隨處亂搞逐漸讓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兵患上花柳病,時間僅過一年,日本政府設立的這些場所就被美軍司令部要求立馬停業。
瑪麗和其他人一起被日本政府遺棄在大街上,並沒有因為她們做出犧牲換得的一時和平而受到政府的接濟。無奈之下,手無縛雞之力的她們只能自己在街頭拉客,繼續通過出賣自己的肉體的方式來換取生存的需要。這些女性被他人稱為「潘潘」,衣著性感,妝容花哨,在美國大兵常出沒的地點等待自己的「生意」。
瑪麗因為自身的條件十分優秀,有著漂亮精緻的臉蛋,彈琴繪畫樣樣精通。因為打扮時髦,驕傲但又有禮貌,她被許多人稱為「皇后陛下」。因為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美國人可以暢通交流,她有許多交心的「老朋友」,客人都由自己選擇。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橫濱街頭遊走的瑪麗遇到一位美國軍官,而這是再次改變她這一生的男人,她在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會為這個男人付出如此多的艱辛,只是與他沉淪在愛河之中。本以為遇到命中天子的她,毅然隨著這個男人來到橫須賀。
但幸福並沒有維持多久,該走的總是要走。那年,瑪麗33歲,那個口口聲聲說愛她的美國軍官離開她回到美國去。瑪麗送他登上離開的遊輪,難掩內心的悲傷,她卻不能阻止遊輪離開,甚至不能求他留下。美國軍官臨行前告訴瑪麗「我會回來的」,而正是一句承諾,讓瑪麗今後的生活過的異常悽慘。
她沒有離開橫濱,只為等待他歸來娶她。在橫濱站街拉客二十多年,她遇到無數的男人,但沒有一個是她日思夜想的他。此時的她已經五十多歲,每日的客人其實少到近乎沒有,但站在那裡等待已經成為她每天的習慣。天意弄人,她接客的酒吧根岸家遭遇一場大火,客人隨著酒吧都消失在這個街角,瑪麗也開始居無定所的生活。
但她依然在這附近遊蕩,一旦她離開,便意味著她將永遠沒有機會見到他。所以大家每天都會在街頭看到一個畫著精緻妝容、打扮奇特、帶著一個行李包的老太太。
她的打扮標誌著她的工作,看到她的人不會有過多的言論傷害她,但內心卻嫌棄關於她的一切。有人甚至認為她站在那裡有損市容,要求警察把她帶走,為此她還進過22趟警察局。消費者威脅理髮店的老闆不要給她做頭髮,否則他的生意將受到影響,老闆告知瑪麗這一切並向她表示抱歉。瑪麗淡定的離開,沒有一句怨言。像這樣將她拒之門外的地方還有很多,她的生活充滿著心酸與不幸。
但從她失足踏進這個行業開始,她便明白自己這一生都將背負這樣的罵名,這一生的生活都會和正常人不再掛鉤。她以平常心淡定的等待著,若是在自己死亡之前,還能見到那個自己日思夜想的男人就是最為知足的事情。她也接受過生命中除那個男人的愛情以外的善意,大廈老闆為她留下一把長凳供她過夜,在咖啡店她擁有老闆特意為她準備的「請用我的杯子給我一杯咖啡」,還有將她視作母親般存在的元次郎。
元次郎是瑪麗晚年間遇到的這一生唯一的交心朋友,因為自己特殊的出身和職業,讓二人一見如故。流浪的瑪麗終於可以有一個棲息之所,那便是元次郎的酒吧。他們之間像母親和兒子一般相處,吃飯唱歌談天說地。
但好景不長,元次郎被告知患上癌症,瑪麗也回到農村老家中敬老院養老。她給元次郎的信中寫到:「如果再給我三十年,我會努力成為一個好老太太。我還有很多很多夢想……」瑪麗從未忘記最初的自己,只是她已經被生活折磨的只想記憶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
瑪麗從橫濱街頭消失的時候,大家好像一下關注這個老太太,在記錄片沒有上映之前,他們都不清楚這個老太太到底為何在這裡堅持這麼多年。他們只是將她的一生當做笑話在閒時談論,一個在街頭站街60年,拉客到74歲的老太太,用盡所有,卻在有生之年傻傻的等著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嫖客。
元次郎的歌中寫到「我愛過笑過哭過,滿足過失落過,我毫不羞愧,因為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著。」儘管瑪麗最終都沒有等到她所愛的那個男人,她的一生對於她自己而言,是自己所做出的選擇,儘管不被世人看好,但她還是依靠著自己的執著贏得他人的尊重。
資料來源:
《行行重行行》
《I did it my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