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月半月讀書
「法官,但這一次,我沒有聽媽媽的話,我從小就有一個願望,一次不聽她的話,這次我做到了。如果我媽媽還活著,她一定是想讓我聽她的話。」活著,對吧?我,比亞斯,不行!」
面對宋雨菲尖銳的質問,唐小雲的精神顯然已經失控,甚至陷入了瘋狂的狀態。
自《《底線》》播出以來,這起唐小雲遇害母親案將劇情徹底推向高潮,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畢竟這個案子的實際原型還沒有做出最終的判斷,所以大家更關心的是劇中會給出什麼樣的結果。
不過,看完這個單元的劇情,最讓我不寒而慄的,不是那個精神錯亂的唐小雲,而是她那令人窒息的母親。
乍一看,我們只能看到,一向優秀懂事的兒子,竟然如此叛逆,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展開全文
而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這位母親嚴苛而撕裂的教育理念早已扼殺了她完美的兒子!
01.殺母之謎。
唐家媽媽恩情孝道的最後一幕,將永遠留在唐媽媽50歲生日的壽宴上。
可兩人剛回到家,母親還在回味著壽宴的風景,兒子唐小雲不由分說地殺了她。
然後,他有預謀地把整個房子都封了起來,整個過程緩慢而小心,就連窗縫和門框都用塑料封條封住了。
諷刺的是,兇器竟然是他比賽的獎盃!
更可怕的是,剛剛殺了自己母親的唐小雲,做完這一切之後,不僅沒有任何的後悔,而且也沒有像其他兇手那樣害怕或躲避的跡象。
相反,他帶著一股血腥味出去享受它。去。
母親一死,唐小雲就一反常態,徹底放開了自己。
那段時間,這個人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同學口中的「完美書生」,不僅放縱自己,還乾了一些荒唐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母親活著的時候,所有這些「墮落」的行為都是禁地,根本不能讓他去觸碰。
也就是說,唐小雲在殺了自己的母親之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這是最令人費解的部分。
要知道,人人敬仰的人生贏家唐小雲,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一直給人以「聽話」、「懂事」、「優秀」的形象。
.
而且,他從小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名牌大學畢業後,憑一己之力進入了世界500強的頂級外資企業。殺死母親後的第二天,他的實習期就到期了。即便是在母親的壽宴上,他依舊在認真地勸表弟「父母的話沒有錯」,但在這話還沒實現之前,他為什麼要對心愛的母親舉起屠刀?
雖然說唐小雲這種極端的反社會行為,社會影響極壞,但判他死刑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要懲處前兇手容易,要避免後患難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如果不明白唐小雲殺母的奧秘,難免讓人失眠。
而只有追根溯源,找出其變態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社會起到警示作用!
02.小雲的成長。
於是,在宋雨菲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唐家的那堆《小雲成長筆記》正式浮出水面。
其實,這些20年的日記,說白了,就是唐小雲從童年到成年的《回顧綱要》。
在這些日記中,真實記錄了唐家母子這些年令人窒息的關係。其中,唐媽媽扭曲變態的教育理念,足以粉碎正常人的三觀。
俗話說,天下皆有父母,可這句話用在唐小雲的媽媽身上,卻是無稽之談。
唐小雲並沒有對辛辛苦苦養大自己的母親讚不絕口,但總是大方的誇獎。
而他也一直認可母親嚴格的教育模式。
至少,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抱怨過,更不用說因為這個和他媽媽臉紅了。兩人一向表現得外在,就像一幅母愛孝順的幸福畫卷。
但是看完那些日記,你就知道這些只是表面的。
小時候,唐小雲因為一個小錯誤,一次考試「只」得了99分,心中自責,在日記中苦澀地回顧了自己的小錯誤。
然而,這並不是事情的結束。
他的母親因此被扣一分,她對他的批評上升到了人生的高度:
「看起來你只輸了一分,但未來你可能會因為這一點輸掉你的一生!
記住,人生就是一場戰鬥,任何一個小錯誤都會給你帶來千里之外的徹底失敗。堤防毀在蟻巢里,你一定要反省!」
認真和誇張的程度真是令人窒息!
還有一次,表哥玩遊戲的時候,唐小雲只是看了他一眼,就覺得自己變態了。再一次,他在日記中深刻檢討了自己,反省自己無法抗拒誘惑,沒有為表弟做好榜樣。.
這一次,他被媽媽批評為意志力薄弱,以後也註定要丟人現眼。
如果他以後變成像他表妹一樣的普通人,那他根本不配做她的兒子。
看得出來,唐媽媽對兒子的要求非常高,標準也非常嚴格。從學習、生活到社交,她無孔不入地控制著他。
所以,唐小雲的一生,都是在自省中長大的。
而且,因為多年來一直被母親控制,他早就養成了隱藏情緒和憤怒的能力。不管遇到什麼,他都可以做到,完全不流露自己的情緒。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表面上一切正常,但他被壓抑太久,心智早已扭曲變態。
可誰能想到,唐小雲唯一的抵抗,就造成了這樣的結局,這本該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03.母親的「懲罰」。
唐小雲殺了自己的母親,果然是他的逆行。
但要說他活著的時候媽媽有多愛他,我是絕對不會贊同的,而且除了各種精神控制之外,我根本看不到他媽媽對兒子的半點愛。
是的,她從不愛她的兒子。
對於這個偏執的母親來說,她的兒子是她可以支配的機器人或寵物
在她的掌控下,唐小雲知道,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都必須聽從師父的意願,不能有自己的喜好。
而她對兒子所謂的善,根本就不是愛,而是無盡的精神傷害和人身侮辱。
宋雨飛最後一次審問唐小雲的時候,認真地問了一個問題:
「法官,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小時候做錯事會被打嗎?」
老實說,誰在調皮的時候沒有被打?
但唐小雲沒有。
他小時候犯過錯誤,他的母親從來沒有打過他。
他的母親只會在他面前懲罰和傷害自己,讓他感到羞辱和內疚,更容易控制他的精神。
例如:
飯桌上,媽媽讓唐小雲吃肉的時候,就算吃飽了,他也要吃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因為,如果他不吃東西,媽媽就會懲罰自己,一口接一口吃掉「為他」盤上的所有肉。
試卷上,唐小雲一個小錯誤就被扣一分,他媽可以失控狂奔,揉試卷,撕書,甚至扇自己耳光,說他會為他負責。
這種養孩子的方式,真的很扯,不是嗎?
要知道,那個年齡的孩子是思想三觀開始形成的時候,父母是他們最初的人生導師和神。
而且,唐小雲對媽媽的愛很深,因為他總是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母親的否認和自殘。
所以他只好聽媽媽的話,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從那以後,唐小雲就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在哪裡吃飯,他都會咬一口桌子上的食物。
而且,在母親灌輸的所謂強者心態的影響下,唐小雲的目標從來都不是第一,而是百分百,因為只有弱者才會找藉口,談自己的喜好。
然而,當他填寫高考申請書時,他終於有了第一次反抗母親的念頭。
可到最後,當他的母親開始對他冷酷暴虐的時候,唐小雲還是受不了了。他只得不戰而敗,再次聽從母親的命令,將高考計劃從中文系改為計算機系。
可以說,唐小雲的「聽話」和「優秀」,完全符合了媽媽的所有期待。
可他自己卻在這種掌控中逐漸迷失了自己。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他的性格和思想早就被他的母親給扼殺了。
這一切,唐小雲都記錄在他的《成長筆記》中,既像是懺悔,又像是無聲的指責。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
劇中有一個場景。唐小雲寫完告白後,像一隻渴望愛情的小狗一樣蹲在媽媽身邊,接受了她的撫摸。
多麼可怕!
唐小雲的媽媽為什麼要養孩子?簡直是病態教育。
要知道,就連貓狗之類的寵物,有時候也是不聽話的,何況唐小雲是個活生生的孩子?
於是,她用偏執和扭曲的教育理念,扼殺了兒子不聽話的一面,掏空了他的思想和靈魂,把他培養成了一個不敢有自己喜好的機器人!
04.動機。
而唐小雲呢?與其認命,倒不如說他是被母親馴化的。
就像馬戲團里馴服的動物,從骨子裡,他被母親一次次打上順從的烙印,類似於馴獸師對動物的恐懼和恐懼。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對母親的控制總是有一種本能的服從。
這也意味著,只要母親還活著,他就沒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即使他進入了社會工作,母親對他的控制也絲毫沒有減弱,會陪他實習、正規化、升職加薪,甚至娶妻生子。
當然,這樣的生活對我們來說似乎很黑暗,但唐小雲早就習慣了。
所以,他在這個節骨眼上殺了自己的母親,就更讓人難以預料了。
可唐小云為什麼對自己的母親如此殘忍?
因為他害怕。
事實上,他早就被公司辭退了,原因是他對一名女同事的「追求」不當,以及與其他同事不融洽,缺乏團隊精神。
而這也相當於間接證明他並沒有他母親所希望的那麼完美和優秀。
就這樣,一踏上社會舞台,唐小雲就從一個沒有瑕疵的「人生贏家」變成了一個不那麼優秀的人。
他很清楚,他的母親是不會接受他不好的,他更無法想像他的母親會用多麼惡毒的方式來攻擊他,侮辱他。
從他被解僱的那一天起,他殺害母親的動機就在那裡。
因為他無法面對母親得知真相後可能會有的反應,更不敢想像母親會因為他的「不優秀」而如何「懲罰」自己。
於是,就在他們這批實習生快要變成常客的第一天,事情就快要失控了,嚇壞了好幾個月的唐小雲終於被逼瘋了。
他的恐懼使他選擇殺死他的母親。
只是因為,對他來說,哪怕是殺人罪被判處死刑,哪怕死後下地獄,也不會比面對母親的懲罰更可怕。之後,他進行了自我毀滅的放縱,進出肉慾的地方,接觸過錯的女人,親手毀掉了母親心中養育的「完美兒子」。
甚至到最後,在得知自己被判處死刑後,他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求生的慾望。他只想用自己的死,再次違背母親的意願。
在這場唐家母子的慘案中,唐小雲的死看似因為打敗了母親而顯得乏味,但真正的原因是,像他這樣的「怪物」無法在社會上正常生存。
而且,他並沒有因此而鬆口氣。
寫到這裡,我只想對全世界的父母說一件事:
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你就必須尊重他們獨立的個性,讓他們做自己,而不是「以愛的名義」做他們的主人,更不用說理所當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