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頓餃子我們都吃的很高興,就公公動不動就要哼一聲,但是一頓飯吃下來,他沒吃飯也沒吃菜,吃的餃子比別人吃的都多,隨便他哼,也隨便他怎麼吃,反正我不在乎,遠在娘家兩千多公里之外,我吃上了想吃的餃子,我高興著呢。
我公公這老頭兒挺犟的,幾次都沒震唬住我,還不死心,還要堅持。那次我洗碗的時候,他就把家裡能倒騰出來的盆啊碗啊的,全都騰出來,放我旁邊,讓我洗,我想洗就洗吧,看你家有多少存貨,可洗到一半,聽到公公在門口悄悄的跟婆婆說,你別弄,都讓她弄。這回我生氣了,我是反抗的不明顯嗎?還是讓他覺得我還有改造的空間了?我把手洗乾淨,看他倆一眼,直接告訴他們,我不幹了,我生氣了。然後我就撂挑子走人了,至於後面的爛攤子誰收拾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也不是我老公幹的,他那會兒沒在家。公公婆婆誰也沒跟我嚷嚷,我也沒多說啥,晚上老公回來的時候,我把這事兒跟他說了,他沒說啥,就笑了笑,他知道他爹的性格。
是不是這麼看,我就公公婆婆不是啥好公婆,我這兒媳婦也不是啥好兒媳?而事實上,到如今我和我老公結婚已經十五六年了,雖然一直沒有跟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但是幾乎每年都能吃到公公婆婆在老家熏的臘肉臘腸,他們也會吃到我從我爸的果園裡摘下來的大蘋果。我們之前生活在北京的時候,生二寶時,公公婆婆從四川挑著扁擔上火車的,帶著自家種的糯米和大米各一桶,兩百個土雞蛋,六隻殺好的土雞,二十多斤老紅糖去北京照顧我。我們再回四川的時候,也能吃到公公婆婆為了迎接我們,在家包了一下午的餃子,我也學會了做川菜,我們相處的很融洽,雖然偶爾還會有摩擦,但都無傷大雅。
我曾經問過我老公,我和你老爸時不時的要掐兩句,你就不怕我們真幹起來嗎?我老公說,我信得過你,你脾氣雖不好,但不是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我很感激我老公對我的信任,也很感激我公公婆婆對我的包容和尊重,以前公公常說,一方一俗,要入鄉隨俗,我努力的去適應去接納他們的生活習慣的同時,他們也在包容我,尊重我的生活習慣。十幾年我們彼此能融入,真的不是當初那幾次見面就能判斷的出來的,若是當初我們都憑藉著第一印象去相處,那或許如今我們早就一地雞毛了,還是那句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憑藉一面之緣或者幾次相處去判斷男方父母未來會不會是好公婆,未免有些太過苛刻,他們是不是好公婆也取決於你是不是好兒媳,凡事都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