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人生當中,幸福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所以才會顯得彌足珍貴,而挫折和爭吵,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能做到的是,靠自我化解,彼此用愛去寬容和忍讓,但對於別人家的事情,我們也是沒有辦法插手,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所以社會上才會流傳這樣一句話: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周恩來說過這樣一句話:
「只有忠實於事實,才能忠實於真理。」
我們每一個人在吵架的時候,都不要用最尖銳的刀子去傷害身邊的人,而是應該冷靜的反思問題的本質,最後從而和得到良好的解決。今天要講的網友王女士就不懂得這個道理。
01.懦弱的丈夫和兒子。
我叫王女士,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我和丈夫相敬如賓,恩愛如初,風風雨雨40年,他事事遷就忍讓我,這點我在心裡非常清楚,我自知是一個脾氣火爆的人,所以在結婚的時候我就想找到一個脾氣溫和,可以忍受我的男人,帶著個這個目的,我找到了丈夫。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形成的模式就是,我吵我鬧,他安靜,他認錯。
遺傳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我的兒子性格很像我的丈夫,他遇到事情表現非常懦弱,不敢爭辯,從小到大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他會受到別人的欺負,所以我事事保護他,在外面我就是一個嚴厲的母親,兇惡的妻子,但我並不想這樣,我希望我的兒子能夠獨當一面,頂出一片天,但是他沒有。
對於兒媳,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她能夠溫和,能夠對兒子夫唱婦隨,但我的想法強加不到兒子身上,他反而是找到一個像我一樣潑辣的女生,並且執意要娶她為妻,第一次見面,兒媳一句阿姨阿姨,甜甜的叫著,但我卻並不開心,因為兒子總是被她使喚,她會讓兒子去做飯,給她穿衣服,甚至出門了還要給她繫鞋帶,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我不明白,兒子為什麼要找這樣的人。
於是我又把氣撒在了丈夫身上,這麼多年來,我已經習慣了,他當我的受氣包,我指責他:「你怎麼一點兒也沒出息,你兒子和你一模一樣,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丈夫欲言又止,但被我一個眼神就瞪了回去,他只好給我去端杯水,放在我的面前,用這些實際行動來討好我,一如既往。
02.兒媳兒子吵架離婚。
如今,兒子和兒媳已經結婚一年,對於兒媳,我就算百般不喜歡,但我還是希望兒子能夠得到幸福。所以我也會儘可能的滿足兒媳的條件,但事與願違,這天兒子兒媳鬧離婚,我和老公連夜去勸,沒想到天亮後我倆40年的婚姻也離了。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兒子哭著給我打電話說:「媽媽,你來幫幫我,她要和我離婚,我不願意。」
兒子一哭,我已經慌亂了陣腳,我隱隱約約感覺大概是我兒子做了什麼錯的事情,才這樣說話,但我仍舊很生氣,就算有什麼錯的,兒媳也不應該這樣對待我的兒子。
我和丈夫趕到了兒子家,地上的殘渣還有碎片印刻著這一天的血腥,「這是怎麼了兒媳?」我不悅的詢問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你兒子和他爸一樣,果然悶葫蘆泛起錯來,還真是得心應手呀。」
「兒子你怎麼了?」兒子帶著抽泣小聲的說,他和別的女生約出去見面,讓老婆給發現了。我一聽,也感到震驚了,怪不得兒媳這樣氣憤,但是我本能的還是像著兒子,決定先發制人,我轉頭跟兒媳說:「就算我兒子犯了錯,你也不能這樣啊,誰不犯錯?他已經道歉了,就應該原諒他,再說了你怎麼能叫我兒子悶葫蘆呢?就沖你這種態度,我兒子出軌也是應該的。」
「媽,你這樣說話可就沒意思了,我不想與你爭辯,我今天要離婚,你兒子死活不同意。你勸他吧,犯了錯就該受到懲罰。」
兒媳說到此,兒子一下跪倒在地,說著他自己再也不會了,不過是一時鬼迷了心竅,我看到兒子這樣,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把矛頭對向了兒媳:「我兒子都認錯了,你就不能給他一次機會嗎,你這個女人怎麼不懂得心疼男人,再說了,你已經結婚了,離了婚之後誰還願意找你,還不如和我兒子得過且過,相信這一次以後,我兒子也不會再犯了。」
「您確定做錯事就一定要被原諒嗎?」我不假思索的點頭,兒媳呵呵冷笑,她說:「如果公公做了錯事,你也會原諒嗎?」我看著她的眼神中好像掌握一切的樣子,我有些不安,扭頭看了看丈夫,他好像一臉驚恐,好像真有什麼事情是我不知道的。
03.我和丈夫離婚。
兒媳接著說:「第一次見面,我就覺得公公眼熟,後來我想起來了,我是在劉阿姨那裡見過公公,劉阿姨是我媽媽的好朋友,她之前找到了一個人生伴侶,還讓我媽媽看過照片,你說巧不,那個人竟然是公公。」
我不敢置信的看一眼丈夫,他的慌亂,就已經讓我明白了一切,我問他為什麼,他只是不停地道歉,我氣極,直接讓他跪下,我開始歇斯底里挑各種惡毒的詞辱罵他:「你個懦夫,男人中的敗類,就你這樣,也不夠撒泡尿看看自己。我這樣的老婆不要,還要去找別的女人,你是不是腦子被驢踢了。」
丈夫這個時候竟然站了起來,他直接指著我的鼻子說:「娶你才是我眼瞎了,正常人誰會受得了你這種驢脾氣,我看你才是沒人要吧。遇到事情,就會貶低我和兒子,今天話都說開了,我也不和你過了,愛咋咋的!如今兒子這樣,也是的問題,你那麼強勢,誰跟你在一起誰倒霉。」
我們就這樣爭吵了一晚上,吵到最後,我都疲倦了,我才知道丈夫對我有這麼多的不滿,我們走到了盡頭,只能離婚,這個時候,兒媳發話了:「媽,您不是說犯了錯只要道歉就應該原諒嗎,您和公公這是做什麼呀?您不是說女人應該溫柔嗎,您又在幹什麼?」我無力反駁,只好摔門而去。讓這場鬧劇結束在這明媚的早晨。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3頁」繼續閱讀。
04.不要參與別人的家事。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去做到感同身受,我們的一切勸解也就在受害人那裡不痛不癢,毫無說服力,甚至有些時候我們總是按著道理和社會的常態去勸告別人,而不是真正的為別人著想,我們要做的是,過好自己生活,管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做到這一點,已經是莫大的幸福,不要有過多的精力去參與別人的家事,就算是親人,就算是父母,在孩子成人的那一刻,就意味著他能夠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對世界的判斷能力,我們過多的參與和指手畫腳,很容易會讓他們往錯誤的道路上走,讓他們覺得有父母撐腰有恃無恐,犯錯也理所應當。他們就再也不會有解決自己事情的能力,而是總是尋求父母的幫助。
對於別人家事,我們很難給予真正的感情,每個人家裡關係都是不一樣的,如果非要去趟這趟渾水,最終的結果自己也會染上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