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困境之下,李少紅、陳沖如何講好女性故事?
「我從來不把它當成反映疫情的短片,是一首情詩,不應該被時間限制。」
90年代初,李少紅做出了《血色清晨》。影片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放映時,前來觀影的都是男領導和同事。大家的沉默讓她有些不安。那個時候,李少紅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女性身份」。在男性主導的影視圈,她不知不覺地同化了自己,總覺得自己的電影「與眾不同」。但那個時候,這個「不同」還沒有被她自己認出來,甚至還讓她心煩意亂。
幾年後,拍完電影《紅粉》,李少紅才真正開始思考這個「不一樣」的價值。《紅粉》講述了新中國成立之初妓女被改造和重新選擇的生活的故事。劇本的前幾個版本更多地關注時代和更大的主題。李少紅想了半天,一直問他當初是什麼感動了他。最終,他終於確認了兩個女人在時代變遷中的個人命運。
這是李少紅最想講的故事。《紅粉》之後,李少紅似乎終於確認了影片「女性身份」的價值。
《紅粉》由王志文、王霽、何賽飛主演
之後,李少紅拍攝了《《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多部經典影視劇。她用女性的視角來講述歷史和時代的變遷。這些創造性的觀點在當時是新穎獨特的。
陳沖的自覺來得更早。《末代皇帝》最盛大的一幕:三歲的溥儀坐在龍椅上,焦急地等待著。太和殿外,金光一閃。溥儀被光芒吸引,從龍椅上爬下來,好奇的朝著金光跑去。他興高采烈地跑出大殿,卻突然被眼前的一幕嚇到:數百人都在向他磕頭。
《末代皇帝》海報
飾演婉容的陳沖並沒有出現在這一幕中,但當她回首影片時,卻深深地被三歲溥儀的軟弱和無助所打動。「這一幕動人的部分,源於一位詩人對這個三歲孩子的同情。
展開全文
」這似乎是早已被證實的審美取向——對個人命運的關注總能給陳沖留下深刻印象。
《末代皇帝》劇照
後來她在《意》中飾演一個流離失所的中國媽媽;在《太陽照常升起》中飾演一個總是濕漉漉、被慾望驅使的女人……陳沖在電影中演繹過很多女性。它們並不完美,但在她們身上你總能看到女性與環境、自我之間的撕裂,所以很新鮮。
「我總覺得創作者不能選擇她的主題,她是被選擇的,她的經歷決定了她的主題。我的創作一定和我自己的經歷有關,決定了我被什麼感動,嚮往某種人生價值,這是我無法控制的,它與我的命運同時降臨到我身上。」陳沖說道。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