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換(扮))太子,也太爛了,都沒法說了"——連大編劇汪海林都忍不住吐槽了,可見這部剛上映的新片得爛到什麼程度了?
目前元旦剛上映的喜劇《李茂扮太子》,其豆瓣評分已經跌到了4.8,3星及以下的評分占到絕大多數,僅好於6%的喜劇片,說是妥妥的爛片也不為過了。
而放眼望去,評論區也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差評,不少觀眾吐槽,片中充斥著人物行為不合理的邏輯問題,但是編劇為了強調搞笑硬生生讓人物降智,人物個個都像個傻子。
此外,片中的大部分的笑點都很尷尬,讓人笑不出來,為了搞笑而搞笑,更是十分尷尬。
除了普通觀眾以外,《李茂扮太子》更是到了讓業內人士想夸都夸不起來的地步。甚至於汪海林大編劇都忍不住吐槽,而汪海林在過往一向圓滑,很少直接對圈內同行開噴,哪怕噴小鮮肉也幾乎不會指名道姓,多少留個面子,也只有在227事件時被肖戰粉絲得罪,才失態到直接跟肖戰對線。
如今讓汪海林都忍不住直接開噴的電影,可見得爛成什麼樣子?
事實也證明,開心麻花離了沈騰,靠馬麗、艾倫、常遠、黃才倫這些人根本撐不起來。而細數起來,近些年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多數在及格線以下,某種程度上已經淪為了「爛片製造機」。曾經國產喜劇界的金字招牌,如今成了讓觀眾主動避雷的存在。
而「含騰率」(含有沈騰所占戲份的比率)如今也成了鑑定開心麻花系電影乃至國產喜劇片質量的一大標準。尤其是年初以3.0的低分突破觀眾下限的《日不落酒店》,更是不惜讓沈騰以「紙片人」的形式「特別出演」來騙票房,可見一旦離開沈騰,這些所謂的喜劇人有多缺乏自信。
甚至連拿到超過50億票房的《你好,李煥英》,從拍攝到上映初期各個階段,也主要得靠沈騰來拉投資、吸引觀眾,最後才靠口碑發酵創造票房神話。可以說沒有沈騰,有沒有這部從小品改編而來的電影都難說,更遑論50億票房了。
過於依賴沈騰一個人的力量,靠"含騰率"來鑑定片子好壞 , 這不得不說是當下國產喜劇的一種悲哀。
很多人說現在的沈騰像當年的周星馳,一人扛起了喜劇電影的大旗,大量喜劇演員都跟著他沾光受益,甚至成了喜劇界一個圖騰式的人物。而正如李成儒所說,周星馳幾乎靠一己之力提高了原本屬於「牆角」的無厘頭喜劇片的下限,如今的沈騰似乎也在靠自己的天賦把「小品式喜劇電影」提高到了一個原本不該有的高度。
但正如王晶所說,演喜劇比其他任何戲都要困難十倍,你想要逗別人笑,首先還得說服自己。沈騰由於三十多歲才大器晚成,所以比周星馳更早進入倦怠期,才主演了沒幾部電影就不想演喜劇了,在《飛馳人生》里已經想轉型演悲劇、想演父親、想死,已經不想再單純逗觀眾笑了。
可見喜劇這個行當不是什麼人都能演,也不是靠流水線表演培訓、造星機制所能培養出來的,是一個極其依靠天賦、依賴不世出天才的行當,周星馳已經不演戲了,沈騰也已經逐漸不想演喜劇了,下一個華語電影的喜劇天才還要等多久才會出現呢?